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北京的胡同》课堂实录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细细”一词的解读可看出来,应该说教师是具有这个意识的。但对“韧性”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词典意义上,对此教师应有更多的作为。 
  黄琼:我接着傅老师所言“导游”一说来谈点看法。教师把自己作为导游,将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值得欣赏的地方指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全依赖于教师本人的阅读能力。风险也就在这里。我认为,消弭风险的途径是加强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在这点上,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因为我觉得,在这堂课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郑飞艺:我举个例子,对文中的两个转折句,教师这样总结说:两个“却”句,写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深切思念、留恋的感情。孤立地看这两句,是这样。可是结合全文,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所恋并非仅是“往事”,而是长存于其间的一种精神。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教师预设了文本解读的结论,并且是唯一的。面对阅读能力尚需提升的学生,教师若作为导游,设定赏析的路线未尝不可,但学生应有更多的看自己眼中风景的机会。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北京的胡同》课堂实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