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母爱”落脚在哪  ——我为什么这样教《秋天的怀念》

查询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的详细结果
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秋天的怀念》写在母亲逝去的七年之后——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正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文章的结尾又强调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谓点题之笔——“我和妹妹终于懂得了应当怎样好好儿活!”
          
湖南岳阳的同学结合描写菊花的段落,体会到人活得完全可以多姿多彩——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或高洁,但,不管怎样都会泼泼洒洒,烂漫一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安徽淮北实验小学的一个学生发言道:母亲没有告诉儿子非要活得“淡雅”,她只是要推着儿子去看菊花——菊花的各种姿态就是人活着的各种姿态,她只是给儿子提供一些建议,重要的是让儿子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

   北大附小的学生体会到: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就是看母亲,菊花已经是母亲的化身,热烈而深沉的菊花,就是对母亲“好好儿活”的最好解读。
          
清华附小的学生认为菊花的“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浙江义乌实验小学的学生认为,人可以活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他们还认为菊花的“高洁”,就是说人要“善良”和“纯洁”。在苏州盲聋学校的学生眼里,菊花的“热烈”就是“人活着要有激情!”

      多么富有个性的解读啊。

我想,突如其来的疾病从肉体上毁了他,在心理上摧残折磨他,在此后余年,或卧病不起,或置身轮椅,命运剪断了他飞翔的翅膀,还要让他时时刻刻面对“生与死”的问题。到母亲去世的头几年,他肯定会一次一次想到死,也一次一次想到母亲的“好好儿活”,他必须用心叩问世界、叩问人性、叩问生命,这便让他高拔伟岸地活着至今。“子欲孝,而亲不在”——正是对母亲无限的愧疚和自责使他活出了自我,活出了尊严,活出了生命的高贵——这一过程也正是他用笔完成生命的过程——直到今天。那么,已经54岁的史铁生,轮椅3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初中教案和课堂实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母爱”落脚在哪  ——我为什么这样教《秋天的怀念》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