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七年级上学期 >>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试卷 >> 正文

 

高三历史习题(三)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0~12章)

查询历七年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习题(三)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0~12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1.下列朝代按统治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西汉、东晋、东汉、三国  B.西汉、东汉、三国、东晋

C.东汉、西汉、东晋、三国  D.三国、西汉、东汉、东晋

2.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三国鼎立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曹丕代汉是大逆不道

C.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

D.孙刘联军大败曹军是因为战争的正义性所致

3.形成三分天下之势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曹操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势力发展较快,最主要的政治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注重农业生产

C.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  D.推行九品中正制

5.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的现状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D.兼并战争,军事斗争的需要

6.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A.西晋的建立  B.官渡之战

C.五胡开始内迁  D.铁器传入珠江流域

7.西晋能结束三国分袭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各民族的迁袭和交流

C.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D.特权地主势力的衰弱

8.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昭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9.匈奴起兵反晋前,曾表示"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列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为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这表明其起兵的实质是(  )

A.汉族与匈奴族的矛盾斗争  B.反晋复汉斗争

C.不同民族间统治者争权斗争  D.晋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

10.同西晋灭亡的方式相近的是(  )

A.西周  B.西汉  C.东汉  D.曹魏

11.淝水之战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东晋国力强盛  B.前秦统治腐败

C.东晋军队能征善战  D.统一的历史条件不成熟

12.下列按一定标准归类,前秦可归为(  )

A.西周、西汉  B.宋、齐、梁、陈

C.东周、东汉  D.北魏、北宋

13.建立前秦、后凉、成汉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4.下列关于十六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B.各政权彼此混战破坏经济发展

C.是与东晋并立的北方十六个政权  D.前秦的统一标志着十六国结束

15.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实质是(  )

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  B.两种方化形态的对立

C.两个阶级的对立  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

16.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于(  )

A.东晋建立时  B.南朝开始时

C.淝水之战后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17.南朝末年,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庶族地主不再因门第低下而受到歧视

B.萧道成、陈霸先因出身低微,掌权后排斥士族,重用庶族

C.庶族地主凭借真才实学,被选拔为高级官吏

D.士族因自身腐朽而失去统治能力,君主无以靠士族的支持,巩固政权

18.下列有关南朝经济发展的表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开垦了大量良田

C.小麦种植推广,牛耕普及  D.北方农民的南迁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经济  B.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政策  D.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0.北魏均田制能够推行的首要条件是(  )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C.政府掌握可供分配的土地  D.民族融合的加强

21.北魏孝文帝改革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促进北方统一的实现  B.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缓和了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2.《宋书·良吏传序》称:"三十年间,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盖宋世之极盛也。"材料反映的安定局面出现在(  )

A.春秋时期的宋  B.南朝时代的宋

C.北宋  D.南宋

23.东晋时期,主要官吏选拔的依据是(  )

A.门第  B.品德  C.才能  D.功过

24.十六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客观上有利于(  )

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民族矛盾的缓和

C.北方士族的掌权  D.南方的经济发展

25.小麦种值和牛耕在江南推广始于(  )

A.吴国  B.南朝  C.西晋  D.东晋

26.下列历史事件,与少数民族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淝水之战  B.东晋的结束

C.北周统一北方  D.西晋的灭亡

2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B.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C.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D.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8.曹魏、前秦、北魏、北周四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是(  )

A.都是少数民族建立  B.都被少数民族而亡

C.都统一或统治过黄河流域  D.都曾定都于洛阳

29.梁武帝时,"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民十八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北)周武帝时"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岂非有益。"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

A.南北朝统治者尊崇佛教尤甚

B.佛教的兴盛便于统治者维护统治

C.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一直很盛

D.寺院占有大量人力、财力、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30.《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在于(  )

A.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确立了中医传统的诊断法

C.奠定了中医病理学的基础

D.初步建立了中医的专业分科

31.王充、荀况思想主张的相同点是(  )

A.人死后形体腐烂,精神随之消灭  B.日食星坠,刮风下雨,是自然现象

C.人力能够征服自然  D.宇宙由物质构成,与天命无关

32.东晋末年到陈朝,频繁的朝代更替所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士族的衰落导致政局的不稳  B.北方的军事压力导致政局的不稳

C.南方地区民族融合程度较低  D.大将拥兵夺权导致政局不稳

33.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最大的宝库是(  )

A.秦始皇兵马俑  B.龙门石窟

C.莫高窟  D.云冈石窟

34.范缜指出"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然舍利而无刃,舍刃而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这实质上说明了(  )

A.刀刃与锋利的关系  B.精神与肉体的关系

C.鬼神与人的关系  D.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①卫温航海到夷洲②西晋灭吴③北魏迁都到洛阳

④淝水之战⑤曹丕称帝

A.③①④⑤②   B.④⑤②③① 

C.①②④③⑤   D.⑤①②④③

36.4-6世纪,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A.北魏、北周、前秦  B.曹魏、前秦、北魏、北齐

C.前秦、北魏、北周、东晋  D.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37.下列关于士族的发展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始于魏晋,兴盛于东晋,衰败于南朝未年,消亡于唐末

B.始于魏晋,兴盛于东晋,衰败于南朝未年,消亡于隋朝

C.如于东汉,兴盛于东晋,衰败于南朝未年,消亡于隋朝

D.如于东汉,兴盛于东晋,衰败于南朝未年,消亡于唐末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能改。……举世人才,长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凌驾。"……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宋书》

材料2:六朝最重世族。……以士庶之别,为贵贱之分。积习相沿,遂成定制。

--《颜氏家训·勉学篇》

材料3: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行,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早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廿二史记》

回答:①依据材料1指出汉末以来选择官吏的标准是如何变化的。

②上述几段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的兴、盛、衰分别在何朝代?

③结合教材归纳士族的主要特点。

④依据材料,联系教材分析士族兴衰的原因。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北魏)高祖(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为协定群情。外谋南代,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2:……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曰:"卿便言不可之理。"罴曰:"……四方未平,九区未定,以此类推之,谓为不可。征伐之举,要领戎马。如其无马,事不可克。"高祖曰:"卿言无马,此理粗可。马常出北方,厩在此置,卿何虑无马?今代(地名)在恒山之北,为九州之外,以是之故,迁于中原。"罴曰:"臣闻黄帝都涿鹿。以此言之,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高祖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魏书》卷14

 材料3:尚书于果曰:"臣诚不识古事,如闻百姓之言,先皇建都于此,无何欲移,以为不可。中原……数有篡夺。自建邑平城以来,与天地并固,日月齐明。臣虽管见肤浅,性不昭达,终不以恒代之地,而拟伊洛(洛阳)之美。但以安土重迁,物之常胜。一旦南移,俱不乐也。"

 材料4:(太尉元)丕曰"……凡欲迁移,当讯之卜筮,审定吉否,然后可。"高祖谓丕曰:"……昔周邵卜宅伊洛,乃识至兆,今无若斯之人,卜亦无益。然卜者所以决疑,此既不疑,何须卜也……。"--《魏书》卷14

材料5:……丕(元丕)父子大意不乐迁洛。高祖之发平城,太子恂留于旧京。及将还洛(公元496年),隆(元隆)与超(元超)等秘谋留恂,因举兵断关,规据陉北。时丕以老居并州,虽不预其始计,而隆、超咸以告丕。丕外虑不成,口虽致难,心颇然之。及高祖幸平城,推穆泰等首谋,隆兄弟并是党。不亦随驾至平城,每于测问,令丕坐观。隆、超与无业等兄弟并以谋逆伏诛。"

回答:①上述五段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②材料中,穆罴、于果、元丕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如何?他们的理由是什么?高祖又是如何阐述自己的理由的?你如何看待反对派的理由?

③据材料5归纳反对派在劝阻失败后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④从上述五则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谨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2:(490年)王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3: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信而已矣。"

材料4:(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魏书》

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要求:表述成文。大约在200字以内。)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8分,43题10分,共40分。

41.有人认为:"封建国家的分裂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请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正确评价。

42.试分析公元3-6世纪,我国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并说明这种发展趋势在经济和文化上有何反映或影响?

43.恩格斯说:"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请用魏晋南北朝有关史实说明上述观点。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七年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三历史习题(三)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0~12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第一卷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高中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单元试题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测试题…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测试题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测试题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测试题
    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试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八章…
    历史知识测试题
    高三中国史综合历史试题
    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二)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四)
    高三文科历史综合练习
    高中二年级历史试题
    高三文科历史综合练习(二)
    高中历史第一二章测试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
    中国近代史测试
    高三历史试题
    蒲庙二中99级文科班中国古代史(15单元…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高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选择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和中华民族的抗日…
    初一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习题(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0~12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朝的覆亡综合测试…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
    高三文科历史综合练习(一)
    鸦片战争
    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高三中国史综合历史试题
    北京高教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卷
    历史知识测试题
    练习六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初一历史习题 第5课 "海内存知已"
    历史知识测试题
    高二历史习题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
    历史科第一学期期末区性质检七年级试…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阶段测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自测…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测验 北师大
    练习九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习八 近代前期文化
    高二历史习题 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 第…
    鸦片战争练习题
    初三历史复习自测题(总分120分)
    八年级历史第六、七单元练习
    高三历史习题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
    高三历史习题(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
    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
    《历史与社会》阶段检测(一)(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练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单元测试…
    练习七 辛亥革命(二)
    初一历史第一册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测试题及参考答…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测试题参考答案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测试题
    高一历史复习(选择题部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检测
    高三文科历史选择题训练
    高二历史习题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和答案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练习…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验修订本…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练习集(下)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选择题练习集(上)
    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第一章 综合练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初三历史复习自测题(答案)
    初三历史总复习 世界近现代史模拟测…
    历史知识 测试题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选择试题汇编和答案
    世界史单元练习(二)
    世界史单元练习(一)
    新思想的萌发
    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9课)测试…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试卷
    北洋军阀的统治 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青神县初级中学校初二历史下学期考试…
    初中历史第四册历史试题(一)
    凤凰一中高一期末历史考试试卷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开卷)
    “诗、句、联、谜”--历史单元练习
    中国历史第三册考试卷
    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卷
    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5-11章)测试…
    初中第四册历史试题
    初三总复习 世界现代史复习题精选(…
    江苏省镇江中学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参考答案
    初中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卷(开卷)评…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复习
    初一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检测(21-27)…
    初一下册历史第三单元(16-20课)测…
    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第五章 戊…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六章…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九、十章…
    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二会考复习(二)
    高二会考复习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4~7章)检测题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10-15课)测…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
    初中第四册历史试题(三)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一)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文科)期考试题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科期中考试卷
    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历史)
    高一年级期中历史检测题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七章 北洋…
    初二历史习题 第5课 日本侵略中国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四章…
    高中文科班世界近代现代史考查综合试…
    高中文科班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三章…
    高中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第二章…
    鸦片战争(2)
    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4章)测试题
    高中文科班世界近代现代史考查综合试…
    新经济的出现
    高三文科班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测试(…
    初一历史习题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初一历史习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
    初一历史习题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初一历史习题 第4课 "和同为一家"
    中国近代史测试
    初二历史习题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
    初二历史习题 第2课 国民政府统治的加…
    初二历史习题 第3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高中文科班世界近代现代史综合试卷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1~3章)检测题
    列强侵略的深入
    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练习十一 国共十年对峙
    练习十 国民大革命
    高一历史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 俄国十月…
    高一历史习题 第一章 第二节 战后欧洲…
    高一历史习题 第一章 第三节 亚洲非洲…
    高一历史习题 第一章 第四节 苏联的社…
    高二历史习题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
    初二历史习题 第4课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