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四)
|
查询历七年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四) |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我国古代先民掌握的生产技能,依其先后是 (1)用麻线织布 (2)用石刀、蚌镰收割 (3)将石器钻孔 (4)用粮食酿酒 (A)(1)(2)(3)(4) (B)(3)(1)(2)(4)(C)(4)(1)(3)(2) (D)(2)(1)(4)(3) 2. 下列农具器械不是以水力为动力的是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浑天仪 3. "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是哪个与北宋并存政权的疆域? (A)辽 (B)西夏 (C)金 (D)大理 4. 唐朝时学校体制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是因为 (A)唐朝经济繁荣,为办学准备了物质条件 (B)名人办学,促进了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C)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国子学、太学起了良好示范作用 5. 清朝掌握外交事务的机构,依次序正确的一组为 (A)户部→总理衙门→外交部 (B)礼部→总理衙门→外交部 (C)礼部→外务部→总理衙门 (D)户部→内阁→外务部 6. 关于中法战争与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均先在中国境外进行后蔓延至中国境内 (B)两次战争清军部分将领均进行过英勇抵抗 (C)两次战争清军水师均损失惨重 (D)两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均有割地赔款内容 7.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内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B)受洋务运动刺激,一些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民间设厂资金少,规模小,周转快 8. 下列哪项与段祺瑞无关? (A)府院之争 (B)三·一八惨案 (C)一·三惨案 (D)陈炯明叛乱 9. 从洋务派中分离而形成的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包括 (A)摈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商业,同西方列强进行"商战" (B)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C)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保荐人才 (D)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 10. 与近代"诗界革命"、"史学革命"不符的是 (A)提出时间: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旧交替时期 (B)提出人:同为维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C)提出原因:都因受西学传入的影响 (D)两者均具有探索革新精神 11. 下列各项,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是 ①军国民教育 ②平民教育 ③乡村教育 ④三民主义教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2. 黄埔军校同以往的军校不同,在于它 (A)设立了党代表制 (B)吸收了一些共产党人在军校任职 (C)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D)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13.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依其发生先后,正确的一组是 ①上海人民成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孙中山发起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③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④北京学生、工人、市民反对八国通牒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14. 促成"宁汉合流"的主要因素是 (A)奉系军阀挥师南下,国民党派系斗争暂时止息 (B)冯玉祥积极促成宁汉合流 (C)蒋介石宣布下野以退为进策略的成功运用 (D)汪精卫以此寻求美英帝国主义支持 15.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预见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主要依据是 (A)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 (B)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 (C)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D)中国抗日有美、英援助 16. 解放初期,我国政府在社会风尚方面的成功之举是 (A)大张旗鼓地镇压了反革命 (B)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C)取缔了娼妓、吸毒、赌博等旧社会的丑恶现象 (D)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17. 邓小平下列重要理论依其提出先后,正确的一组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8. 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生命力,并被广为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方针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 19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被视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B)新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 (C)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D)新议会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同盟并取得领导权 20. 下列与拿破仑一世无关的一项是 (A)出兵侵略埃及 (B)出兵扑灭海地独立战火 (C)低价出卖路易斯安那 (D)出兵援助美国独立战争 21. "七月王朝"是哪个集团利益的代表 (A)新贵族(B)金融贵族(C)自由派贵族(D)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 22. 拉丁美州独立运动从初期遭到挫折到后来走向高潮并取得胜利,是由于 ①独立运动南北配合②独立运动形成了三个互相联系的中心 ③提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纲领④瓜亚基尔会晤制定了协同作战计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23. 关于"一战"时参战国在战事演变中立场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大利考虑利害关系由同盟国变为参加协约国作战(B)俄国"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C)士耳其由参战国变为中立国 (D)美国在战争后期由中立国变为参战国 24. 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再由政府补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减轻农民税收负担(B)调整工农业生产比例 (C)恢复商品价格,维持高额利润(D)安抚农民刺激农业生产 25. 关于"份地"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份地是农奴获得解放时无偿得到的一小块土地 (B)份地大小由地主决定 (C)份地比农奴原使用土地面积少1/5到2/5 (D)农民取得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26. 印度的士兵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都曾是统治集团的支柱,后来它们分别成为反英和反幕府的力量,相同的原因是 (A)宗教信仰遭到践踏 (B)薪响被扣,生活困窘 (C)物价上涨,入不敷出 (D)上级高压不堪奴役 27. "二战"时德军第一次遇到令人头痛的打击是 (A)南北夹击的"铁钳攻势" (B)逐家逐户的巷战 (C)难解难分的拉锯战 (D)固若金汤的防御战 28.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金)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句话是谁说的? (A)杜鲁门 (B)马歇尔 (C)丘吉尔 (D)艾奇逊 二、材料解析题 44. 材料一 清朝前期人口统计表:(据《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 ┏━━━━━━━━┯━━━━━━━━┯━━━━━━━━━━━━━━━━━━┓ ┃ 年 份 │ 人口总数 │ 备 注 ┃ ┠────────┼────────┼──────────────────┨ ┃顺治8年(1651年) │ 10633326人 │清朝人口记载开始,西南未包括在内 ┃ ┠────────┼────────┼──────────────────┨ ┃顺治18年(1661年)│ 21068609人 │ ┃ ┠────────┼────────┼──────────────────┨ ┃康熙50年(1711年)│ 17246472人 │三藩起兵,记载不全 ┃ ┠────────┼────────┼──────────────────┨ ┃康熙50年(1711年)│ 24621324人 │"嗣后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 ┠────────┼────────┼──────────────────┨ ┃康熙60年(1721年)│ 29616209人 │ ┃ ┠────────┼────────┼──────────────────┨ ┃乾隆6年(1741年) │ 143411559人 │乾隆五年,令各省选报户口,着重个人人数┃ ┠────────┼────────┼──────────────────┨ ┃乾隆27年(1762年)│ 200472461人 │进入二亿 ┃ ┠────────┼────────┼──────────────────┨ ┃乾隆55年(1790年)│ 301487115人 │进入三亿 ┃ ┠────────┼────────┼──────────────────┨ ┃嘉庆1年(1796年) │ 275662044人 │ ┃ ┠────────┼────────┼──────────────────┨ ┃道光18年(1838年)│ 409038799人 │进入四亿,鸦片战争前夕 ┃ ┗━━━━━━━━┷━━━━━━━━┷━━━━━━━━━━━━━━━━━━┛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谕大学士九卿等:朕览各省督、抚奏编审人丁数目,并未将加增之数,尽行开报。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增出实数察明,另造清册题报。……朕欲知人丁之实数,不再加增钱粮也。" 材料三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49:"直隶各省督、抚及有司官编审人丁时,不将所生实数开明具报者,特恐加征钱粮,是以隐匿,不据实奏闻。 岂知联并不为加赋,止知其实数耳。嗣后督、抚等倘不奏明实数,朕于就近直隶地方,遣人逐户挨查,即可得实,此时伊等亦复何词耶?" 阅后回答: (1)康熙五十一年他在审视人丁数目时发现了什么问题?头一年作了什么规定? (2)乾隆末年、嘉庆初年为何人口减少? (3)康熙旁下谕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45. 材料一 (林则徐奏折,1839年9月24日)每岁冬间,夷船回国,间有无业贫民 ,私相推引,受顾出洋,但必择年力强壮之人,其稚弱者概不雇用,议定每人先附洋银六七十元,置买衣物。带至该国,则令开山种树,或做粗活;计每年口食之外,仍给洋银十余元。三年后,任其他往。 材料二 (同上)又查另有一二夷船,惯搭穷民出洋谋生,不要船饭钱文,侯带到各夷埠有人雇用,则一年雇资,俱听该船主取去;满一年后,乃按月给予本人工资。当其在船之时,皆以木盆盛饭,呼此等搭船华民,一同就食,其呼声与内地呼猪相似,故人目此船为买猪崽。其实只系受雇,并非卖身。十余年前,连值荒年,去者曾以千百计。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 材料三 包令致麦默斯伯里关于掠卖华工情况的信:我自己曾在厦门亲眼看见运载苦力的各种布置;几百名苦力被集中在奴隶收容所中,他们被剥去衣服,赤身露体,并且在他们的胸部打上或涂上C(古马)、P(秘鲁)或S(夏威夷群岛)的字样。……先给他们一点食物以充饥、一套衣服以遮蔽身体,一二元钱以交付他们的家属,并且有许多的等待运往任何的外国土地去的候选者。 《英国议会文件·华工文件》 阅后回答: (1)外国侵略者掠夺华工的目的是什么? (2)从人权、身价、劳动强度三方面概括华工的境遇。 (3)受掠华工何以千百计? 46. 材料一 1862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的一次宴会后,俾斯麦对英国保守党领袖迪斯累利说:"很快我就要担负普鲁士政府的工作了。我的首要任务是重组军队,不管这项工作是否有议会的支持。在这件事上,田王并无不对,但依靠他现在的顾问们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一支令人敬畏的军队一旦组成,我将抓住最好的借口对奥宣战,解放德意志议会,压服小邦,实现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民族统一。 材料二 俾斯麦在战胜奥地利后谈对奥政策:"我感到我们和奥地利今后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防止让奥地利产生一种侮辱性的回忆,你们可以做到这点而无损于我们德意志政策。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姿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是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 《俾斯麦回忆与思考》 阅后回答: (1)有"铁血宰相"这称的俾斯麦,曾在1864年联合奥地利对丹麦进行了第一次统一德意志的王朝战争,这次战争以什么借口为由对丹麦开战? (2)俾斯麦在何时挑起了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之争?"抓住最好的借口对奥宣战","借口"是什么?决定胜负的战役是什么? (3)当普鲁士军队取胜之后,国王、参谋总长要把战争进行下去,进军维也纳,但俾斯麦却力主议和,这为什么? (4)从材料一、二分析一下俾斯麦的性格特征。 五、问答题 47. 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和彼得一世(1682-1725年)同是17世纪东西方两位著名帝王,试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比较评述二人的功过。 48. 在19世纪的反殖斗争中,1851-1864年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到了顶点,试分别陈述这两次起义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D 7.C 8.C 9.C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C 17.D 18.D 19.B 20.D 21.B 22. 23.C 24.C 25.A 26.B 27.B 28.C 二、材料解析题 44. (1)隐蔽人口现象。"嗣后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2)政治腐败(和 当政),农民起义不断。 (3)令各地将新增人口实数上报,康熙欲知人口实数。隐蔽人口现象减少了。 45. (1)掠夺廉价劳动力 (2)没有人权,如同猪崽;有的胸部衩打上印记。身价极低;年银洋仅十元。劳动繁重,开山种树或做粗活。 (3)连年荒芝,出洋谋生 46. (1)借口丹麦夺取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地居民大都为德意志人 (2)1866年6月,"最好的借口"是对丹麦作战后,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属普奥,引起两国间磨擦。萨多瓦战役。 (3)A.不要太伤奥地利自尊心,留有争取 朋友的可能性;B.怕奥地利与法国联盟 (4)俾斯麦既是一个果断的"铁血宰相",又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或刚柔兼济的历史人物)。 五、问答题 47. 政治上:康熙帝在位五十年,开创过后人称为"康乾盛世"的局面;彼得一世进行过重大改革,加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经济上:康熙帝奖励垦荒,宣布明藩王土地旭现在耕种人所有,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彼得一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使工场得到终身作工的劳动力。 军事上:康熙帝对内平定了准噶尔贵州噶尔丹的叛乱,维护了清朝的巩固统一;对外两镒反击沙俄对雅克萨的入侵,保卫了祖国的边疆。彼得一世:仿照西欧建立扩大海军,实行按农户征兵制度。派人到西欧学技术,改进军事装备。对外,加紧武力扩张,增兵雅克萨。 文化上:康熙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彼得一世开始推行学校教育,要求10-15岁的贵族子弟必须学习。 48. 太平天国起义的特点从性质讲: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峰。从任务讲: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从失败原因讲: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印度民族起义是一次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几乎各阶层均参加进来:士兵是起义的发动者和主要力量;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是起义的主要动力;部分地主和封建王公也卷入起义并窃取了领导权。起义因以巴哈社尔·沙为首的王公贵族叛变而失败。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七年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历史高考模拟试题(四)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 |
下一篇文章: 高三文科历史综合练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