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 |
作者:徐世友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据此回答l一4题 l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主要是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3.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强化。西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与中国不同的是:①逐渐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割据势力②促进了国内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为对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市场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我国古代贼税制度是丁税、田租徭役、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的总称。据此回答5一6题 5.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 A.调整封建生产关系B.缓和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 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D增加政府收人的手段 6.唐朝两税法和明朝一条鞭法的相似之处是 A.以人丁为主收税B.分夏秋两季收税 C.按田亩多少收税D.折合成银两收税 我国古代封建域市商业活动逐渐频繁。根据此回答7一8题 7.下列关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有①"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②长安的繁荣代表了古代商业经济最高水平③频繁的外贸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④"坊"和"市"的划分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对北宋前期东京城内商品经济繁荣的介绍错误的是 A.出现通宵不绝的夜市 B.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C.市场上大量流通交子D.相国寺地区最为繁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据此回答9一10题 9.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开明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出现危机D.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10.对影响清朝中期扬州画家绘画特色的社会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发展的结果B.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结果 C,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叛的表现D.反清复明思想艺术化的表现 因果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根据此回答ll一13题 ll 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是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政权瓦解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12.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中不包括 A.日本侵略军战线拉得过长B.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C.太平洋战争牵制日本后方兵力D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积累. 13.1941年,英国、荷兰响应美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主要原因是 A.两国是美国的盟国B.日本的侵略损害了两国在东南亚的利益 C.日本是德国法西斯的同盟国D.两国履行国联盟约中制裁侵略的条款 中国近代历史,首先是一部灾难沉重的屈辱史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史。根据此回答14.15 14.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以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混淆了现象与本质⑥未能全面概括战争性质⑥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 15.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B.两次战争中清军水师均损失惨重 C.两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均有资本输入的内容D.两次战争战场上的直接结果一致 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改变中国命运进行不断抗争和探索。根此回答16一17题 1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之所以行不通,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所决定B.科技水平滞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实业救国实质上是走资本主义老路D.实业往往被反动政权所垄断 国共两党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根据此回答 18-19题 18.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B.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大力支持 C.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斗争目标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经历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这一过渡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召开政府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C.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台湾问题是中没关系的核心问题。根据此回答20―21题 20.美国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的文件是①开罗宣言②雅尔塔协议③波茨坦公告④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⑤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1.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对缓和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C美国战后对苏联的争霸由攻势转为守势D,中国推行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根据此回答22--23题 22.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相同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C.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D.人民的反抗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23.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 A. 资金不足B.企业设备陈旧 B. C.缺乏技术人才D.缺乏自由雇佣劳动力 二战后,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作用。根据此回答24一25题 24.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 A.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斗争的舞台B,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C.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D.改变了国际间旧的经济关系 25.万隆亚非会议最主要的意义是 A 会议通过决议支持《联合国宪章》B.会议提出加强彼此间的经济、文化合作 C.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十项原则D.亚非国家走上了联合反帝反殖的道路 26.美国西进运动与当前中国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相似之处是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②国家都给予政策优惠加以支持③提供了资源和国内市场④"不均衡增长战略"的具体实施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为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根据此回答27-28题 27,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的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的传染病的两个政府一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形成了反西班牙联盟D.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28.1936年底国共十年内战大体结束,这主要是因为①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同意停止内战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A.①②均正确B.①正确②不正确C.①②均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根据此回答29一30题 29.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A.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C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凋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30."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水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B.对太空的争夺巳提上日程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科技发明威胁人类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1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 :旬子日:"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是何也?臼: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苟子.天论》 材料2: 王充曰:"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在常数,不在政治。百年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王充《论衡》 材料3 范缜日:"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范缜《神灭论》 材料4 王夫之说:"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 -------- 王夫之《太和篇注》 回答: (l)依据材料l和材料2,分析概括旬子与王充思想的共同点。 (2)材料3体现了范缜的什么思想?如何认识这种思想? (3)依据材料4,分析说明王夫之如何总结和发展了前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4)以上四则材料体现了四位思想家共同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三.学科综合题:(12分) 32.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辽宁某大学组织一个大型旅游团,从山海关出发,计划参观游览故宫、云冈石窟、秦始皇兵马俑、杜甫草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云南石林`布达拉宫。最后到达点是拉萨。结合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回答 (l)根据最简捷、最经济的原则,确定出旅游路线。 (2)为什么称昆明为"春城"? (3)请对材料中所提到的景观作简要介绍。 四、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题24分.共计48分) 33.概述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经济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4.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战后世界从两极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政治格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为适应世界形势的这一新变化,我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D3.D4.A5.D6.C7,B8.C9.D10.Cll.B12.C13.B14.D15,D16.D17.A18.D19.D20.B21.C22.A23.D24.C25.D26.B27.B28.B29.A30.C =、材料分析题: 31.(1)自然界的变化现象是由自然界本身规律决定的。(2)体现了无神论思想,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随之消亡。(3)王夫之认为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由物质产生。离开了物质,精神也就不存在了。同时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认识来源于实践。(4)唯物主义思想。 三、学科综台题 32.(1)从山海关出发经京哈线到北京市游览故宫;从北京再经京包线到大同市游览云冈石窟;经同蒲线、陇海线到西安市游览秦始皇兵马侦;经陇海线、宝成绒到成都参观杜甫草堂;烦成昆线南下到昆明市游览云南石林;然后转乘汽车经滇藏公路到拉萨市游览布达拉宫。(2)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因地势铰高,夏季不热;昆明地区冬季受暖空气控制,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不到,因而冬季不冷,所以昆明被称为"春城"(3)山海关:长城东端起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曾与清兵在此激战,起义军被清军打败,清军直下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帝居住、施政的地方。云冈石窟:开凿于南北朝的著名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木的瑰宝。秦始皇兵马捅;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杜甫草堂: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纪念馆。石林:昆明东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风景区,喀斯特地形突出。布达拉宫:拉萨著名古代建筑,始建于松赞干布统治时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居住地。 四、问答题: 33(1)政治体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2)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原因及影响:辛亥革命前,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促使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当时中国的经济侵略;推翻帝制鼓舞了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辛亥革命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原因及影响:辛亥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腐败,推动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专制独裁。为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34.(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最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新时代。二战沉重打击了旧欧洲,德国因战败退出争霸舞台,英法被严重削弱,整个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长期分别处于美苏两大国控制之下。美苏两国逐渐主宰了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局面。(2)促使两极政治走向多极化的原因: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打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住;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日德两个经济大国的迅速崛起,直接威胁到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霸权和国际地位;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逐渐发展为美苏争霸,结果削弱了各国的经济力量,90年代初苏东剧变,旧的世界格局宣告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3)我国政府的外交活动: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在联合国和各种国际会议上,同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反帝、反殖、反霸;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