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作者: 张静
一、 单项选择题(有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阶级利益是: A、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C、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D、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 2、 1927年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A、广州苏维埃政府 B、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C、广东苏维埃政府 D、广州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3、 1928年4月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的是: A、朱德、周恩来 B、贺龙、关向应 C、方志敏、邵式平 D、朱德、陈毅 4、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湾改编 ②井冈山会师 ③秋收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5、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不包括: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革命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6、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山东抗日根据地 C、晋绥抗日根据地 D、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7、1940年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 A、张学良 B、 张自忠 C、杨虎城 D、蔡廷楷 8、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日军占领了: A、太原和武汉 B、武汉和广州 C、南京和上海 D、武汉和徐州 9、 下列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是: 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枣宜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近代史上,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完全胜利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中日民族矛盾 12、重庆谈判国共未能达成协议的内容是: A、坚决避免内战 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13、 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 B、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消灭富农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4、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事件是: A、渡江战役的胜利 B、南京的解放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5、 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标志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新中国的诞生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三大战役的胜利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是: A、聂耳 B、田汉 C、贺绿汀 D、洗星海 17、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先驱者是: A、李大钊 B、范文澜 C、郭沫若 D、吕振羽 18、 提出与西方传统地质学不同的学说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是: A、茅以升 B、李四光 C、华罗庚 D、竺可桢 19、 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6年 20、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诞生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1、 下列铁路干线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是 A、兰新线 B、宝成线 C、京九线 D、 成昆线 2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成的最大油田是: A、胜利油田 B、大庆油田 C、甘肃玉门油田 D、大港油田 23、 下列属于犯了指导思想"左"倾错误的是: ①整风运动 ②反右斗争扩大化 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反右倾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展开,在农村推行了: A、生产队责任制 B、互助合作社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乡镇责任制 25、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是在: A、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6、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7、"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先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A、解决台湾问题 B、解决香港问题 C、解决澳门问题 D、解决深圳问题 28、 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包括: ①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③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④台湾知名人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9、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事件是: A、新中国取消了列强在中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B中国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30、《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A、梁斌 B、杨沫 C、吴强 D、柳青 (以下每小题2分) 31、1931年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对中农的政策是: A、依靠 B、限制 C、联合 D、保护 32、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是在: A、甘肃会宁 B、延安 C、吴起镇 D、洛川 3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有: ①遵义会议 ②瓦窑堡会议 ③洛川会议 ④中共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人民被杀害: A、10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35、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东北解放区和中原解放区 B、西北解放区和华东解放区 C、华北解放区和华中解放区 D、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6、三大战役胜利后把哪些解放区连成一片: ①东北 ②西北 ③华北 ④华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建国初期开展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 38、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①解放思想 ②开动脑筋 ③实事求是 ④团结一致向前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9、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什么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40、1972年,中国在外交事务中取得重大进展的是: ①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③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 ④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二、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2分) 1、-----------年冬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1940年---------------指挥的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3、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的政治报告。 5、--------------、---------------和杨贤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 6、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大庆油田的铁人-------------、党的好女儿---------------等。 8、艾青的诗集《--------------------》留下了历史转折时期的烙印。 三、 材料解析题(每题6分,共18分)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地区对江南匪部(指新四军),应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攻兴化或至限期(本年12月31日止),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材料二:(一)该军在无为附近地区集结,尔后沿巢县、定远、怀远、涡河以东雎州之线,北渡黄河,遵照前令进入指定地区。沿途已令各军掩护。(二)所请补给,一达到指定地点,即行核发。 -----------蒋介石致新四军电文(1941·1·3) 读后请回答: ① 、根据上述材料,蒋介石电令新四军北渡黄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此蒋介石制造了什么事件? ②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请回答: ① 、文中的"起义"指哪一年的什么起义? ② 、这段话是谁在起义胜利时讲的? ③ 、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材料二:"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的说,前者是分清敌我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问题。" 材料三:"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整个人民内部继续推广和更好地运用这个方法,要求所有的工厂、合作社、商店、学校、机关、团体,总之,六亿人口都采用这个方法去解决他们的内部问题。" 请回答: ① 、以上三则材料出自哪一篇文章?作者是谁? 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什么重要的理论? ③ 、材料所引"都采用这个办法去解决","这个办法"指的是什么? 四、 问答题(共3题,20分) 1、 西安事变是怎样爆发的?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出了什么方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意义? 2、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这部宪法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3、 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