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和牛耕 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2.在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人是 A.元谋人与蓝田人 B.蓝田人与北京人 C.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D. 山顶洞人与半坡人 3.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最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4.“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孔子兴办私学的进步性在于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多种形式办学,繁荣了经济 C.传播了封建文化 D.保存了古代文化 6.“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C. 地主官吏大都贪污腐化 D. 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7.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上)”中有曹兵啃玉米棒的镜头,你认为 A.合情合理 B.符合历史原貌 C.玉米当时传入中国 D.导演未把握准历史事实 8.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各民族迁徙和交流 B.豪强地主已经衰落 C.士族势力尚未充分发展 D. 曹魏时期北方经济的恢复 9.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是 A.争霸战争 B.变法运动 C.百家争鸣 D.秦朝统一 10.儒家思想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儒家学说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家思想 D.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得到认可 11.《齐民要术》对当时的各种社会现象所反映出的主要是 A.阶级斗争激烈 B.民族矛盾尖锐 C.统治阶级争权夺利 D.民族融合加强 12.与秦汉史学相比,唐代史学的特点是①产生了第一部史论专著 ②出现了典章制度的专史 ③确立了官修整史的制度 ④首创了纪传体通史巨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不包括 A.限制专制 B.分工明确 C.相互牵制 D.相互配合 14.下列有关藩镇割据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分散的封建经济的存在 B.地方权力的过于膨胀 C.安史之乱直接引起 D.因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所致 15.“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水排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16.“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古炭,无一家燃薪者”这种情况开始于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7.宋代书院对于促进思想的活跃、学术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它 A.盛行讨论、辩难、自述心得的学风 B.注重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 C.宣扬民主思想 D.突破儒家思想的限制 18.元朝时,住在中原地区的契丹族人被划分为 A.第一等人 B.第二等人 C.第三等人 D.第四等人 19.明朝时期,掌管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机构分别是 A.户部 转运使 B. 工部 布政使 C.户部 布政使 D.工部 转运使 20 明太祖时,曾刻铁牌于宫门:“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然而,正是明朝,宦官专政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直接原因是①皇帝昏聩腐败少问政事 ②宦官利欲熏心权利膨胀 ③朝臣阿谀奉承治国无方 ④藩王势力太大需要监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2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2.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 出现雇佣关系 23.“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能够反映的历史新现象不包括 A.松江棉纺织品生产超出自给自足的范围 B.松江棉纺织业内部生产分工明确、普遍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松江已发展为棉纺织业中心城市 24.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B.传统科技世界领先 C.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25.在我国古代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 A.西安地区 B.洛阳地区 C.北京地区 D.南京地区 26.“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形容的是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7.下列重大事件,发生在雍正皇帝时的有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台湾府 ③实行“摊丁入亩” ④始设军需房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9 本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 A.东北地区 B.山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长江流域 30.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31.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A.武汉——瑞金——上海——延安——西柏坡——北平 B.武汉——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C.上海——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北京 D.上海——广州——武汉——延安——西柏坡——北京 32.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B.引导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实现合作化 C.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3.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拖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改变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34.维也纳体系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C.俄、普、奥三国的“神圣同盟”失去实力 D.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日趋壮大 35.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36.“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37.1999年12月20日中国已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此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 500多年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3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按人头收税)耳!”安石曰:“不 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日“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 则在官。彼设法夺民 ,其实乃甚于加赋……” ——摘自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 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 —摘自邓广铭《王安石》 材料三:“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 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 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 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搞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四: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 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 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 发展。 一一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历史背景,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思想和失败的原因,以 及失败的必然性(表达成文180字左右)(12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906年之后,西安再未曾成为中国的国都。……,中国的重心已移至东边。 东南区域尤以土地肥沃水道交通便利而有吸引力、即使化外的游牧民族,也以当中获有 农业经验者占优势。自然之选择已使东北为他们理想的基地,远超过干旱的西北,那是 吐蕃、突厥繁盛之区。所以中国多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在今后400年的争斗中,采取一种 南北为轴收的战线,与西安渐渐远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从唐朝后期到北宋立国时.首都由长安先迁到洛阳,最终迁到了开封,这是政 治中心向经济中心靠拢的结果。从军事形势看,开封绝对不如洛阳。在辽朝占据着幽云 十六州的情况下,华北平原根本无险可守。……但从确保南方供应这一角度看,开封无 疑远比洛阳优越…… 材料三:从元灭南宋以后这七百年间,除了短时期的割据外,南北再也没有分裂,这与 北方对南方的这种密切的依赖关系分不开的。如果把这种关系简化一下,那就是:北方 离不开南方,但有军事、政治力量足以控制南方;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政治就必然垮台。 南方可以脱离北方而独立,但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一旦具有这一条件,就足以推翻北 方政权。 一一摘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请回答: ①材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中心格局什么样的变化?(3分)结合材料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②结合元末农民战争和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5分) 40、阅读下列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在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 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 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 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 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回答:①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9分) ② 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3分) 三、问答题(共计40分) 41、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精神推行变法。请论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13分) 42、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3分)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10分) 43、中国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比多数西方国家晚,但几百年一直只是一个“芽”,原因何在?一种观点认为:是明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另一种观点认为:上述观点是不对的,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在西方封建专制加强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成长之日,正是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时。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根据明清史或世界史阐述理由。(1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