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2.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与诸葛亮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孙权称王,建立吴国的年代是: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5.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6.赤壁之战三方的主要人物是: A.曹操、袁绍、孙权 B.曹丕、袁绍、刘备 C.曹操、孙权、刘备 D.曹操、袁绍、刘备 7.230年,卫温带领船队到达台湾,台湾当时称做: A.流求 B.流球 C.澎湖 D.夷洲 8.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9.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西晋皇室之间发生了长期的混战,史称: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靖康之变” D.“陈桥兵变” 10.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11.“草木皆兵”的成语源于: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牧野之战 12.淝水之战时,主张坚决抵抗前泰的东晋宰相是: A.荷坚 B.谢石 C.谢玄 D.谢安 13.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 B.齐 C.梁 D.陈 14.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的朝代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南朝 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的经济 B.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C.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D.加强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的统治 16.下列著作中,曾被古代日本、朝鲜采用作为学校教材的是: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缀术》 D.《齐民要术》 17.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缀术》 C.《农政全书》 D.《水经注》 18.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始于: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 D.东晋 19.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20.范缜属于下面哪一类: A. 荀子、王充 B.商鞅、魏孝文帝 C.扁鹊、华佗 D.秦始皇、汉高祖 21.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 B.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特殊势力 22.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国号魏,其都城是图中的: A.① B.③ C.② D.④ (二)多项选择题 2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24.3-5世纪,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有: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25.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打败的原因是: A.孙、刘联军在数量上占优 B.曹军不习水战 C.曹军中发生疫病 D.孙、刘联军巧施火攻之计 26.下列朝代中,曾定都于今南京的有: A.孙吴 B.刘宋 C.萧齐 D.陈朝 27.下列人物中,被称作无神论思想家的有: A.王充 B.荀子 C.韩非子 D.范缜 28.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规定农民的负担有: A.租 B.庸 C.调 D.徭役 29.下面所列,属于顾恺之的作品的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送子天王图》 D.《清明上河图》 30.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有: A.莫高窟 B.云南摩崖石刻 C.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 (二) 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②"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③"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④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 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架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辱,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求人答策…… ——摘自《颜氏训·勉学篇》 请回答: ①“贵游子弟”指地主阶级的哪部分人? ②从文中得知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① 他们的势力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3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①魏主指谁? 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34.阅读下列材料: 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请回答: ①这段议论出自何书? ②书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撰写此书? ③材料中提到的“神”和“形”各指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④此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三) 问答题 35.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6.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37.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38.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呈现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南北朝为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创造了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四、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C 7.D 8.B 9.B 10.A 11.C 12.D 13.A 14.C 15.D 16.c 17.A 18.A 19.c 20.A 21.A 22.B (二)多项选择题 23.ABC 24.ABCD 25.BCD 26.ABCD 27.AD 28.ACD 29.AB 30.CD (三)材料解析题 31.①东汉,诸葛亮。 ②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③200年,官渡大战。 ④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2.①指士族。 ②他们平时不读书,考试时指人代考。涂脂擦粉,穿宽大的衣服,结宽带,戴高帽,着高屐,出则乘车,入则扶持,成天游荡,吃喝玩乐,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③南朝末年。 33.①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4.①出自《神灭论》。 ②范缜。佛教宣扬的神不灭的谬论麻痹了人民的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斗志,加重了人民负担,于是著《神灭论》揭穿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③神,即人的精神;形,即人的肉体。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了,精神也就随着消灭。 ④表达了作者的无神论思想。 (四)问答题 35.原因是:①东晋军队战斗力比较强,他们大部分是淮河两岸富有战斗经验的农民。②北方广大人民都希望东晋军队取胜,为他们解除民族压迫的痛苦。③前秦统治很不稳固,秦军中的鲜卑族和羌族将士都希望前秦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④秦军里的汉族士兵不愿为秦军卖命,他们更希望晋军取胜,以解除民族压迫。 36.三国时期,诸葛亮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进一步开发了西南地区。东汉末年开始,我国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陆续内迁,和汉族杂居。十六国时期,各民族人民在战乱中长期交往,互相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吸取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进行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的农书《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民族融合在农业科学上的具体体现。 37.①西晋末年,北方大批农民向南迁移,带来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 ②南北方人民兴修了许多塘堰,开辟出大片肥沃田地。 ③牛耕普遍使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④南朝后期,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同外边加强了联系,各民族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彼此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强,使得南方社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38.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乘机发展武装势力,称霸一方,出现分裂混战的局面。 从东汉开始,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逐渐内迁。这些少数民族,受到西晋政权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民族矛盾激化,他们被迫奋起抗争。这导致了西晋灭亡和更大规模的分裂和混乱。 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南朝末年,士族势力削弱。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切都为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