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查询历八年上末的详细结果
|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封建社会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56年 D.公元前569年 2.下列诸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 B.楚国 C.鲁国 D.秦国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改革军制,设常备军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5.春秋后期,人们冶炼生铁的燃料是: A.煤 B.木炭 C.木柴 D.石油 6.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 A.《道德经》 B.《甘石星经》 C.《论衡》 D.《授时历》 7.下面对扁鹊“四诊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望,即看气色 B.闻,即闻气味 C.问,即问病情 D.切,即按脉搏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原因的是: A.封建社会已经形成 B.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 C.统治者几乎没有推行文化专制 D.思想家著书立说没有任何限制 9.战国时,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10.由屈原所创的新的诗歌体裁是: A.唐诗 B.宋词 C.楚辞 D.散文 1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6年 B.公元前278年 C.公元前475年 D.公元前221年 12.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 A.掌管财政 B. 管理军政 C.裁决政事 D.监察百官 1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禁止儒学传播 B.摧残文化 C.打击神仙迷信活动 D.加强专制,巩固统一 14.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挑 C.西起长安,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5.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农民政权是: A.大楚 B.张楚 C.大唐 D.大顺 16.成语典故“四面楚歌”出自于: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牧野之战 D.垓下之战 17.下列各项中,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转弱为强无关的是: A.收揽民心 B.建立汉朝 C.善于用人 D.有富饶的根据地 18.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封建时代的“治世”,史称: A.开元盛世 B. 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19.二牛一人的犁耕始见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0.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21.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汉高祖在位时 B.文帝、景帝期间 C.汉武帝在位时 D.汉元帝在位时 22.在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中,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推恩今” ③分封同姓王 ④削夺王国封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23.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A.白登之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团出击匈奴 24.按顺序排列“丝绸之路”的必经地点: ① 安息 ②河西走廊 ③大秦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5.王莽改制的主要目的是: A.使农民得到土地 B.解放私家奴婢 C.改革币制,掠夺财富 D.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26.引起西汉末年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B.统治阶级的豪奢生活 C.土地兼并的情形十分严重 D.统治阶级的分裂 27.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定都于: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 开封 2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西汉迁都洛阳的继续 B.是西汉外戚篡权建立的新王朝 C.是农民战争推翻旧王朝后建立的新王朝 D.是宦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 29.东汉与西汉的相同之处是: ①定都洛阳 ②割据混战 ③反击匈奴 ④都因权臣篡权而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东汉恒帝时,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华,大秦是指: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古希腊 D.古波斯帝国 31.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B.党锢之祸 C.民族矛盾尖锐 D.统治者“改制”失败 3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是: A.刘彻 B.王景 C.白公 D.李冰 33.考古发现证明,我国劳动人民发明造纸术是在: A.秦朝 B.东汉 C.西汉 D.三国 34.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A.55多年 B.1000多年 C.1100多年 D.1700多年 35.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36.道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是: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37.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38.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佛教起源于: A.古埃及 B.古波斯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39.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D.万里长城 (二)多项选择题 40.下面所列人物,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孙膑 41.秦朝时,秦始皇“焚书”烧毁的是: A.诗书 B.诸子百家书 C.医书 D.预测凶吉的迷信书 42.下列各项中,属于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B.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田宅 C.有十年不收田租 D.先后下了九道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43.下列农具和耕作方法,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是: A.耦犁 B.二牛一人犁耕法 C.耧车 D.翻车 44.下面关于造纸的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D.东汉时造纸术已传到欧洲、美洲 45.下面对战国、秦、汉时期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B.《九章算术》中的许多内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D.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 (三)材料解析题 46.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①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②文中“孝公”是哪国国君? ③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④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 47.阅读下列材料: “星队(即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也,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水觉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请回答: ①上文出自什么时期?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著作? ②上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48.阅读下列材料: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新书·过秦论》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 ②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 ③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引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请回答: ①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光武帝的措施是什么?目的如何? ②光武帝还有哪些措施? 5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 材料二:章帝不欲废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时军司马班超留于窦,绥集诸国……班超遂定西域,固以超为都尉,居龟兹。 材料三:班超遣掾甘英穷归西海而还,出前世所不至,山径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甘珍怪焉。 请回答: ①汉武帝是怎样使“西域内属”的? ②材料二中“军司马班超留于窦”,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③班超“遣掾甘英穷归西海”有何意义? (四)问答题 5l.百家争鸣中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为什么? 52.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 53.秦末农民战争为什么爆发?它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54.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效果如何? 55.简述秦汉对待匈奴的政策有何不同? 56.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发生变化的社会根源? 参考答案 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B 6.B 7.B 8.A 9.D 10.C 11.D 12.D 13.D 14.A 15.B 16.D 17.B 18.C 19.D 20.C 21.C 22.D 23.B 24.B 25.D 26.C 27.A 28.C 29.B 30.A 31.A 32.B 33.C 34.D 35.B 36.D 37.A 38.C 39.B (二)多项选择题 40.BCD 41.AB 42.AB 43.ABC 44.ABC 45.ABCD (三)材料解析题 46.①商鞅。 ②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③主张按现实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属于法家。 ④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令商鞅进行变法。 47.①战国时期。荀况的《荀子》。 ②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48.①不是。 ②指“焚书坑儒”。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③是秦的暴政激起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49.①措施: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50.①通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对西域的统治。 ②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更加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关系。 ③熟悉了沿途的地理和风貌,为以后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问答题 51.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人民厌恶割据混战,渴望统一。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应遵循古代的传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强调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韩非子的学说被秦始皇所采用,后来成为秦统一后许多政治措施的理论根据。 52.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把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人手里。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军事事务。在我国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 5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是秦朝的暴政。秦统一以后,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强迫农民服沉重的兵役和徭役,使用严酷刑罚。人民忍无可忍便发动武装起义。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使新兴的西汉王朝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采取缓和剥削的措施,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4.①汉初经过多年战争,国力凋敝,经济破坏严重。②汉高祖和他的功臣们吸取了秦亡教训,意识到必须文武兼用,方可使国家长治久安,为巩固统治,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休养生息实行了六七十年,农民可以比较安定地生活和生产,人口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了,国家也富裕起来了。 55.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打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加强边防。 汉高祖、文帝、景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反击匈奴,取得胜利。 东汉联合南匈奴,攻打北匈奴,沟通西域。 56.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社会根源:①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步确立,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自己阶级的不同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逐步形成“诸子百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主张,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②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统治者尊崇和应用法家思想,压制其他学派的思想。③汉武帝时,进一步在全国实行大一统,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家学说,禁止传播其他学说,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八年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历史考试卷 |
下一篇文章: 原始社会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