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天京变乱和新的领导核心的形成,《资政新篇》,安庆保卫战及失败 2.要求学生认识 《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方案,分析它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资政新篇》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综合分析、点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复习上节内容导入 一、 天京变乱 1.分析原因 领导人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的思想开始滋生;为争权夺势,搞宗派斗争,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 2.天京变乱 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严重错误 A、 变乱焦点和起点是洪、杨的矛盾,后韦昌辉杀杨秀清。 B、 洪处死韦昌辉 C、 1857年石达开出走,后全军覆灭于大渡河。 3.结果:元气大伤,大大削弱了革命力量,使敌人得到喘息的机会,清政府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太平天国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 4.新领导核心的形成 李秀成、陈玉成、洪仁?br> 二、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 1. 提出及内容,洪仁衔拔鞣降纳缁嵴巍⒕谩⑽幕母髦肿鞣ň涂梢哉裥颂教旃谑翘岢隽烁母锬谡⒔ㄉ韫业姆桨浮蹲收缕贰?br>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 评价:①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 ②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愿望是想使太平天国成为"新天新地新世界""一统江山万万年") ③但当时的中国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课堂练习:P26史料 三、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天京事变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革命力量,清政府得以喘息,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对天京再次形成包围之势,虽重新形成了领导核心,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实际已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让学生阅读,防御时期有几次重大战役 枞阳镇军事会议确立战略部署――1858年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1858年又取得三河镇大捷(湘将:三河败绩之后,元气丧尽,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1860年破江南大营("围魏救赵"提督和春自杀)――进攻江浙(清"借师助剿",外国侵略者组织洋枪队,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又对洋兄弟抱有幻想,遭重大损失。)――1860年安庆保卫战(曾国藩――陈玉成 1861年安庆陷落,1862年陈玉成死――太平天国后期的重大损失) 四、 天京保卫战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让学生阅读P281、2、3自然段。了解清军伙同洋枪队联合剿灭了这场革命。 五、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一)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①根本原因②另一原因 客观原因 ①根本原因 农民的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分散的小生产者。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超越农民阶级的狭隘,提出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符合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革命愿望,但它却是一个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②另外主观上,领导人的骄傲自满,腐化坠落,宗派斗争,使太平天国力量大大削弱,丧失了革命发展的大好形势。 ③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过于强大。 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运动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二)意义 ① 作为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② 坚持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 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反侵略的任务,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④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符合历史进步趋势的主张,为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运动起到了先驱的作用。 小结:思考"结合太平天国运动,谈谈这什么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赢得中国近代革命的胜利?(阶级局限、时代局限) 作业:P28 1-2 课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