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子昂 >> 正文

 

陈子昂:诗人原来善拍马

陈子昂。

  机会终于姗姗而来——武则天要改朝换代称帝了。

  尽管大家早就心知肚明,早就对武则天独揽朝政司空见惯,但当武则天决定要称帝之时,这个消息依然引发了朝野的极大震荡,这在当时不啻于引爆了一个原子弹,以正统自居的人士无不为之震动。不要说武则天改制,其实早在武则天当年刚开始把持朝政不久,徐懋公(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就公开宣布反对武则天,并发兵讨伐。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旗帜鲜明地拥护徐敬业的举动,并为此写出了千古名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但是,陈子昂却把武则天称帝作为一次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这样的机遇太难得了,他顾不了那么多,他不忍置机遇于不顾。因此,陈子昂运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挥笔写下了《上大周受命颂》、《大周受命颂四章》、《庆云章》等系列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陈子昂表现出了出众的拍马才华,对武则天歌功颂德,将武则天视为当世舜禹。他说:“臣闻仲尼曰:圣人,丘不得而见之矣。又曰:舜禹之有天下,丘不预也;又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丘已矣夫!皆伤不得见大道之行而郁悒也。臣鄙愚陋,生长休明,亲逢圣人,又睹昌运;舜禹之政,悉皆目见,幸亦多矣!”他更是极其露骨地将武则天比成“圣母”,他还说:“非我圣母,庆云谁光?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就这样,初唐两个著名的文学家站到了两个阵营之中去了。

  有了著名文学家的捧场,武则天心头的负罪感似乎淡化了许多,龙心大悦,陈子昂因此得到提升,后来位至右拾遗,也算风光一时。

  可是,拍马虽能改变一时的命运,但对陈子昂的官运却没有起到太大的实际作用。右拾遗属谏官,陈子昂在这个位置上却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成绩。不仅如此,由于陈子昂喜欢谈大道理,总喜欢在自己的上书中动不动来几句“假大空”的套话,弄得武则天对他很不感冒。加上陈子昂外表粗犷,也很难赢得武则天的青睐。因此,虽然有官可做,陈子昂依然郁郁终日。

  陈子昂曾经尝试过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于是他随武则天的侄儿武攸宜出征讨伐契丹。武攸宜对领兵打仗一窍不通,且骄傲自大,因此,战场上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而陈子昂求功心切,不时为武攸宜出谋划策,对此,武攸宜不仅毫不领情,反而觉得在自己身边的陈子昂就像个苍蝇一样令人心烦。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就将陈子昂降职了。陈子昂从军立功的梦想也宣告失败。

  无奈之下,陈子昂只好选择离开。在38岁那年,他以父亲年老多病为由奏请归侍,朝廷下诏准许他保留官职回乡供养。不久其父病逝,陈子昂终日哀哭不已。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3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子昂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陈子昂:诗人原来善拍马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