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ang >> 长江 >> 正文

 

入乡“不”随俗?你试试!

作 者:长 江

 

  香港的“俗”,一般人不拒绝追随,而另一些人,“不俗”的,有个性,不喜欢人云亦云,初来乍到,未必都愿意俯首。我到香港常驻以后,慢慢察觉“入乡随俗”在这里还真是个话题,闲来琢磨,觉得此事客观上有两层境界:
  第一,“入乡随俗”的初级阶段——如果有人偶尔到香港,旅游购物、探亲访友,这时候“入乡随俗”对他只是礼貌:小小地尊重香港习惯,举手投足临时“做做样子”,不需要强迫自己改变原有的作风;但是“入乡随俗”还有第二阶段,高级阶段——这是专门甩给定居或在这里常驻人的难题,比如我,一段时间在香港工作,想走都走不了,这个时候如果我不“入乡随俗”,什么事偏要叫真儿,偏要我行我素,环境就要对我说“不”,这个环境,也就是客观存在,没亲没故没笑脸儿的,就像一把钢刷,天天梳理着我的杂毛乱发,直到有一天把它们一根根儿都捋直——
  我到中央电视台香港记者站驻站大概半年上下,香港的“刷子”已经把我修理得里外都没脾气。一开始我不愿意“随俗”,这样做并非企图证明自己是个“有个性”的角儿,只是坦率地讲,不喜欢香港,为什么“不喜欢”?理由太多,两岁孩子掰着手指数不过来,比如香港这个地方天大地不大、车多路不宽,东西虽好物价太高、文明有序但太讲规矩,还有香港对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佬儿来说饭难吃、话难学,气候七、八个月闷热潮湿,什么时候上街,街上人多得都像河边的蛤蟆骨朵,一涌一涌地连绵不断…… 因此初来香港,我对这里的一切不习惯、不适应、不接受,一句话:根本不想“入乡随俗”。
  然而,入乡“不”随俗,我收获的没一样好东西:“尴尬”、“麻烦”、“恼羞成怒”,最后还险些搭上性命,这么说有点悬,好像吓唬人。
  先说尴尬——
  香港社会人多是多,但人性化的思想波及四方,比如地上地下,商店、地铁,到处都有自动滚梯。使用者假使没有什么急事,一般都站在右手,把左手一尺宽的地方让出来,供那些行色匆匆的人跑上跑下。不知道这个“俗”,不追随这个“俗”,你在当地人眼里不是傻冒,就成了无赖。曾经我在香港过街天的滚梯上被一个细路仔(香港话:小孩儿)用手指头指着问她的妈妈:“妈眯,伲个人点解?漆线?”(香港话:“这个人咋回事?有毛病?),我一扭头,看到小姑娘一根嫩姜般的小指还竖在空中,同时发现自己确实傻呼呼地站在滚梯左手,一个人,动也不动,还挡着其他人奔跑。立刻,我无地自容地迅速闪身藏到母女背后。这件事让我第一次品尝了在香港入乡“不”随俗的尴尬。
  再说麻烦——
  香港的气候,夏天很多日子平均湿度都在95%以上,这个95%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香港如果家家户户不门窗紧闭,不开空调或抽湿机,墙面就会流泪,墙面怎么会“流泪”?空气中的水分太多,挂在墙上,挂着挂着就存不住,就像人流眼泪一样地往下流。没来香港以前,我在北京哪知道什么是“抽湿机”呀?想想都好笑,北京人只知道“加湿器”。有一次我先生(先我前来香港常驻)打电话让我听听他在香港的家里正在做什么?电话听筒传来“哗”地一声,“是冲马桶”?老公说“答对啦!”,接着问我用的是什么水?我说我哪知道啊?他就在电话里喊:“抽湿机”!“抽湿机”抽了一天的水,攒下满满的一盒,至少有1千多毫升……我当时完全不相信这是真的,香港人用空气中的水冲马桶?听说他们不是用海水吗?等到后来我也到了香港,也经常端着“抽湿机”的水盒子去卫生间干这件事,第一次“哗”地一声,我也呆在了马桶旁。
  头开始在香港,我常为家里开不开窗户、透多长时间的气和老公拌嘴。老公让我开一小会儿就关上,我不听,觉得哪有那么潮啊?后来和先生有一次20天谁都不在香港,他说把钥匙交给朋友吧,现在正是梅雨季节,让朋友经常过来帮咱开开空调、抽抽湿?我闲麻烦,生平最不愿意做的事儿就是欠人情。没听他的。结果20天回来,一开门,我的妈呀,屋里一股霉味儿自不必说,真皮沙发变成了“翻毛”,所有皮鞋每一只肚子都往外拉丝,衣柜里的西服、套装也都霉斑点点,再叫一声妈,可管什么用啊?东西全毁了!事后想想,这令人恼怒的麻烦怨谁?怨不得香港,天气的事皇帝老子也做不了主,烦恼纯粹自找!
  老北京有句俗话年轻人最反感,叫作“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到了香港,特别是开始要写这篇文章,我常想这句俗语里的“老人言” 指的是什么?想来想去,其实就是一个字——“俗”。入乡“不”随俗就是“叫劲”,叫劲就得付出代价,撞了南墙看你回不回头。
  因为不愿意“入乡随俗”,在香港我自找的尴尬、麻烦不是一两回。生活里的小事儿“不”随俗,大不了落个自找苦吃的下场,而“入乡随俗”在某种情况下,在香港根本没有条件可讲。比如出行,不信你试试,有一次我就“试”到了马路,结果人们可以无限遐想,这就要说到前文我已经把人“吓唬”在那里了的那个“险些搭上性命”——
  香港和英国有点和虎的关系,这里的交通不仅立体交叉,设计合理,而且机动车和内地正好相反,来往穿梭通通靠右行。初来香港的人经常被朋友告诫:香港虽小,道路狭窄,车子却都跑得飞快,你们过马路可千万要小心,一定要过斑马线,等绿灯!
  我到香港其实,哪怕是一开始,在马路上还是不敢不“随俗”的。因为第一次上街就发现朋友们讲得对,香港的机动车只认红灯不认人,有的路口半天没过车,红灯就在那里没完没了地一个劲儿闪,性急的人抬腿就要冲过去,殊不知这可是在玩命,他们不知道香港的车子一来,就像兔子,容不得你咂摸它从哪个方向窜出,眨眼就冲到你面前,“吱”一声把人嚇个半死。
  我经历的这样“死亡游戏”,时间大约是2005年春天,那时候我已经来港半年多,不能说对香港一点都不熟悉,可是有次外出采访,地点是君悦酒店,就在湾仔政府出入境大楼的背后,马路上的“斑马线”离我左右都很远,当时看着没车,心想就冲一次吧,腿脚麻利用不了三秒钟。然而就在三秒钟,“吱”的一声刹车,“兔子”已经来到眼前,那一刻我吓得魂飞魄散,晚上回家头皮还发麻。半夜倒是没有做噩梦,只是突然清醒,一下子把“出事原因”想了个明白:习惯势力呀,白天过马路,我的判断没错,马路上当时确实无论什么车也不会在三秒钟之内冲到我的面前,但是当时我忘了,起步前我认真瞭望的是大道右侧,香港的车都靠右行,我不扭头向左,看来车的方向,倒是顺着车屁股看车消失得挺干净,那样,哪有不出错的?!
  把“入乡随俗”搬到马路,事情立刻变得严重。
  可是内地人,据我所知很多内地人到了香港确实过马路都不等绿灯(当然也有香港人偶尔为之)。一些内地人嘲笑香港有些小道行人只需五、六步就能够跨过去,可是在那里,也正儿八经地装个红绿灯?好像幼儿园的模拟教室?然后他们会说:放心吧,这样的小路车速怎么也快不了,不等绿灯过去也绝对出不了大事。
  不错,香港很多小路红绿灯确实真的矗在那里像“摆设”,可是香港的差佬儿(警察)却不是摆在大街上给人看的。过马路不等灯变绿,一旦被差佬儿撞上,一罚就是1500!过去听人议论此事,我嘴上永远都要凑热闹:“真是的!真狠!小题大做!”,可是自从“死里逃生”之后,我倒后悔事先怎么没让香港的警察给罚过?要是香港的警察早一点罚了我,我就彻底“随俗”,一点侥幸也不存。1500元港币,罚了谁谁都心疼,但是如果我早被警察罚过,再过马路,保证不见绿灯打死不走,这样就不会在马路上闹笑话儿,就不会和汽车KISS。
  半尺,只差半尺啊,那天“兔子”的热气都扑到了我的脸上……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长江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入乡“不”随俗?你试试!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