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常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鸣蝉空满耳。
岑参的这两首诗都是他逝世前不久在成都客舍所作。诗中,时难不已、怀才不遇的感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遗憾,一一毕现,当然其中也不乏对人民、对社稷的关怀,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岑参对自己后半生的评价和总结。
四、 岑参的其他诗歌
岑参诗歌创作的题材除了表现边塞生活和描写自然景物之外,还有一些普通生活场景和人物的描写与记述。这些不是岑诗的主要方面,却表现出了诗人全方位的生活情趣,如下面两首: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邯郸客舍歌》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邯郸唯见古时丘,漳河还如归时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上楼。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这两首诗里各自写了“主人小女能缝衣”和酒家女儿“对客挑灯夸数钱”的生活场景,就这两首诗的题材和主旨来讲,这样的场景不见得非写不可,即使将其从诗中抽去,也无损于诗歌的思想。但如果真地抽掉了,诗歌的情味就会大减——正是这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生活描写,表现了诗人在追逐功名和率情放纵的同时,还饶有兴致地在品味日常生活,其中还不无几分幽默,有时他还把这种幽默直接写出来,如《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人开头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的酒店着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情景,这堪称是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后两句,诗人不是索然无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瞬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话语与那位当垆卖酒的老翁开了一个善意的、温和的玩笑。
岑参诗中送别、唱和、颂人的作品不少,一般都是和男性来往,但也有赞美美人的诗,特别是对贵妇的描写刻画,在盛唐诗坛的名家中,独岑参一人。这是选录《冀国夫人歌》7首中的3首以飨读者。
锦帽红缨紫薄寒,织成团襜钿装鞍。翩翩出向城南猎,几许都人夹道看。(其三) 甲士千群若阵云,一身能出定三军。仍将玉指调金镞,江北已东谁不闻。(其六) 碎叶氍毹金独盘,繁弦急管夜将阑。自怜丞相歌钟贵,却笑阳台云雨寒。(其七)
几首诗着重描写冀国夫人的色质和英姿,风调绝伦,才貌双全,文武双绝。尤其是第6首写出了她女中丈夫的风采;第7首写出了她身居富贵的欢愉和满足:“自怜丞相歌钟贵,却笑阳台云雨塞”,人间幸福,弥足珍贵,相形之下,高唐神女未免单调乏味,不值得羡慕——赞美人生幸福,艳羡豪华富贵,这也是岑参的趣味所在,前文已经提及。
另外,在诗歌的体裁方面,岑参擅长的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前者佳作多在边塞诗中,而七绝则所在多有。这些既非边塞诗,亦非纯粹的写景诗,而是属于传统题材,但写来也俊逸新奇,独到偏至,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里试举两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归时花。
《山房春事》其二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梦》
前者为吊古之作。开头两句写昨日繁盛已过,今日颓败不堪的梁园景色。后两句却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体位置,添上了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辅相成,梁园显得更加萧条,诗的吊古之情愈见浓重,反衬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沈德潜《唐诗别裁》赞美此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说明此诗在技巧上的老到圆熟,为后人所共认。
岑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彩,无论时人或后学都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杜甫推崇岑参是俊逸、雄健的鲍照,是清新、秀丽的谢眺;杜确认为:“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词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长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岑嘉州诗集序》。);陆游尤爱其诗,“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跋岑嘉州诗集》。)。直到他至嘉州摄职,不仅搜集岑诗成集,而且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