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谣和谶语中的历史:丑龙朱元璋称帝的预言
|
节选自《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题记:朱元璋称帝,我是长得丑可我有人缘【谣谶】塔儿黑,北人做主南人客; 塔儿红,朱衣人做主人公。 ——《元史·五行志》
【释义】 天宁宝塔浑身黑,北人做主南人为客;天宁宝塔浑身变红,朱衣人该做主人公。
“杯具”版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而今可是红得发紫,他应该算是皇帝之中知名度最高的吧,在当代中国可以说乃是尽人皆知。“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谁不对他朱元璋津津乐道呢。一个从乞丐到皇帝的人,想想都觉得很传奇,甚是吊人胃口。
据《明史》中的记载,朱元璋先世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呢,只是不知道这究竟是否有人专门附会的。后来几经辗转,朱家就迁徙到了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而这里也就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帝王之乡。众所周知,朱元璋是贫下中农出身,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他老子有四个儿子,他是老三,传说他出生的时候产房上空红光冲天;时值夜间,邻居们还以为是他家着火了呢,赶忙提着水前往扑救,可是结果发现竟是朱家添了新口!这动静可是不小,这也由不得人们不感叹,这个小孩儿不同凡响哪。其实这个故事八成是有人专门编造出来忽悠傻瓜蛋的。
小朱年长些后,姿貌雄杰,奇骨贯顶,丑是丑些,可是让人看在眼里就忘不了;志意廓然,人莫能测,该是少年早熟,有深沉稳重的气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至正四年(1344),旱蝗,大饥疫,罕见的天灾来袭,小朱时年虚岁十七,他的父母兄弟相继不幸死去,而贫不能葬。很难想象那究竟是一种怎样不堪和凄惨的场景,但可想而知,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又该是何等的忆苦思甜。最后,在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小朱好歹把自己的家人给埋葬了,此时已经孤无所依的他为了混一口饭吃,就只有到当地的皇觉寺出家为僧了。
和尚版朱元璋
按照吴晗在其《朱元璋传》中的记载说,小朱生性就是一个泼辣阴狠之徒,从小贪玩撒野,爱出鬼主意,还爱支使人,在家时又是小儿子,父母哥嫂都宠着些,就越发自尊自大、忘乎所以了。兼之有点小聪明,看事情比别人准,也来得快,打定主意要弄成什么,一定要做到,伙伴们为此也都服从他的调度。俗语说三岁看到老,看来朱元璋从小就具有领导才能。
可是一到了皇觉寺,景况就全不相同了,不少师伯师叔师父师兄,还有师娘师妹(很让人纳闷,那时的和尚居然也像今天一样,出家都还带着家小),个个都是长辈,得低声下气,成天赔笑脸伺候,就是打水煮饭的长工,也威风得很,跟他讲先来后到的规矩,支使小朱做这做那。这么一来,小朱除了做和尚的徒弟之外,还兼了两个差使,一个是长老家的小厮,一个就是长工的打杂。平常要做的事情多,闲气也就多,日子久了,堆满一肚子火气,时刻要发作,却又使劲按住,为的是吃饭要紧,闹决裂了没去处。
那对活人发作不了,小朱就只好对泥菩萨发作了。一天他扫佛殿扫累了,扫到迦蓝殿,不留神绊住迦蓝神的脚,竟跌了一脚,没地方出气,顺手就用笤帚使劲儿打了迦蓝神一顿。又一天,大殿上供养的大红烛给老鼠咬坏了,长老数落了小朱一顿。迦蓝神本就是专司管殿宇的,这菩萨不管老鼠,害徒弟受罪,新仇旧恨,越想越气,小朱同志抄起一管毛笔就在迦蓝神的背上写了五个大字——“发配三千里”,真是英雄出少年,有气魄哪!小朱居然都敢罚菩萨去充军。
以上两件事都被他师父看在眼里,却没有声张,大概是他师父脾气好。后来旱情越来越严重,连累得皇觉寺都没了生路。说起来这寺庙一般也都是像大地主一样的,他们占有很多土地,而依靠把土地出租给佃户以收取租税过活。而一年灾情实在太大了,根本收不到租,所以这一大帮子和尚在小朱师母的建议下,一个个地就都走上了四处化缘、乞讨之路。可怜这小朱才不过做了五十多天的和尚,估计还没正经念过什么经文吧,否则他后来的杀气一定不会如此严重。就这样,一顶箬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背上拳头大的包袱,小朱拜别了师父一家子,硬着头皮,离开了家乡。 朱元璋云游于江淮地区沿路乞讨了达三年之久,想来这三年对于他人生的成长一定至关重要,使得他开阔了生活的视野、也积累了社会的阅历,尤其二十岁以前也正是人生基调初步奠定的时候。后来他又返回了皇觉寺,他早已经没有家了。而这时元末农民起义正蓬蓬勃勃地展开着,当时定远人郭子兴(据说曾是一位游侠)就占据了濠州地区,竟使得元军不敢贸然来进兵。
已经二十四周岁、不再安于做和尚的清苦生活的朱元璋于是在好友汤和的撺掇下,于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毅然出寺投奔了郭子兴,并被其收为亲兵。之后,凡有攻伐战事,郭子兴皆令成熟稳重、有勇有谋的朱元璋出战,而朱元璋也争气,每战必胜,战功卓著,深得郭子兴的赏识,最后老郭就将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这马秀英就是后来著名的皇后马大脚。朱元璋一出手就这么漂亮,可见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才。
整容版朱元璋
后来,由于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朱元璋于是仅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多亲信人员脱离了郭子兴的指挥。其后不久,朱元璋就以设计、招降、用兵等方法,得兵士二万多人,这可以乃是他人生事业的真正起点。接着,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率众投附了朱元璋,并献计朱元璋去攻占形胜的金陵,以此“定鼎”,作为帝王基业的开端;而后再命将四出,即可夺得天下。对此,一向谋略深远的朱元璋十分赞同,这时他还得到了足智多谋的李善长、名将胡大海、常遇春等人的辅佐。已算是小有实力、初具规模了。
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又得以接管了他的军队。六月,按照原定计划,朱元璋率部南渡长江。第二年二月,朱元璋在采石大败元军,遂得以在江南立足。不久,他领兵顺利攻下了梦寐以求的金陵,这又是他整个革命事业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朱元璋据有金陵及周围州县之后,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以此保证军粮储备充盈。与此同时,他还注意招揽人才,复兴学校。刘基(即大名鼎鼎的刘伯温,他其实是自己主动来投奔的)、宋濂、章溢、叶琛等人相继入金陵,拜见朱元璋,被欣然接纳。他又采纳皖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认真备战,从而使其根据地不断得以巩固和加强。尤其,严明的军纪,不仅使朱元璋的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更以其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的拥护和欢迎。
而且他也是南方义军中抗元最坚决的,从不朝三暮四。在军事谋略家刘基的英明建议下,朱元璋最后采取了一套“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略指导方针,也即先扫清自己身边的敌人,再去对付元军;而对付身边之敌的先后顺序则是,先攻西面强大的陈友谅部,再去征讨东面的张士诚、方国珍部。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盘踞浙东的军阀张士诚遣其部将吕珍攻打安丰,杀死了红巾军首领刘福通。而朱元璋亲自统兵前王救援,击退吕珍,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而与此同时,趁朱元璋北上救援之机,他的夙敌陈友谅则趁虚来攻。陈友谅赶制楼船数百艘,领兵号称六十万,包围了朱元璋治下的重镇洪都府(今南昌)。而洪都守将、也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等率领兵士顽强坚守85天,大大挫伤了陈友谅军的锐气,而且也使朱元璋得以集结兵力20万人赶赴救援。其后,陈友谅在广阔的鄱阳湖迎战朱元璋,双方出动水军,激烈交战,一时间整个鄱阳湖就变成了一片血和火的海洋。此役仅从规模上看,就可以算作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战,实是令人叹为观止。
影视版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征募敢死之士火攻陈友谅,而陈友谅竟中流矢身亡,军队遂瓦解。此战终以朱元璋的完胜而告结束,而此战最大的意义还在于——朱元璋打败了自己一生中最最强悍的对手!从此,他也便向自己的帝王之路迈出了最为扎实的一步。
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二月,他又亲统大军征伐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所部攻克平江府,活捉了张士诚。十一月,方国珍投降。江南地区至此大部被平。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终于在南京做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其后不久,他又发大兵北伐彻底灭掉了元朝,最终统一了中国。至此,汉族人又得以扬眉吐气了。
当然这其间的几个谣谶还是很值得一说的。
先是元至正十五年的一首京师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元史·五行志》)这应该是拿沙尘天气说事儿的,也以此可见六百多年前北京一带就少不得受沙尘暴的侵袭。而预言家们为我们解释说,这“三眼和尚”当是指代曾经出家为僧的朱元璋,三眼则寓意其为超常之人;“瞎马”呢,当是指代那已被各路军阀、起义军折腾的遍体疮痍的元朝,因为蒙古人被称为马上民族是也。
而早在至正五年的时候,江淮、荆楚地区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道:“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元史·五行志》)据说这“吴家国”最早的版本可能是“无家国”,“羊儿年”正是指至正十五年,就是在那一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从而建立了宋政权;而“无家国”应该是指“羊儿年”要天下大乱了。但不知被谁这样一改“吴家国”,意义就大不一样了,这是预言吴国将要兴起啊!
骨灰版朱元璋
于是,听到此风声的张士诚为了应谶于是在至正二十三九月自立为吴王。第二年正月,同样为了应谶的朱元璋也自立为吴王。这样,民间为了区别张、朱两个吴王,就称张为东吴,朱为西吴。但不管如何,天下是容不得两个吴王的,一向不思进取的张士诚最后就被革命的沧海横流给吞没了。
至正二十八年,当时的彰德路(“路”乃元朝的行政区划,约相当于今天的省)有一首童谣道:“塔儿黑,北人作主南人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元史·五行志》)后代有人怀疑这很可能乃是朱元璋手下的谋士们创作并散布出来的,而目的正是为朱元璋的崛起大造舆论。 据史书记载,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的一天晚上,彰德路的天宁寺塔忽然由黑色变得通体红透,好象刚出炉的锻铁一般,塔顶上还有光焰迸发。而这种情况从二更一直延续到五更才消失。当时的人们还认识不到这其实是正常的静电放电现象,好比后来的1383年,杭州地区的六和宝塔也曾出现过类似现象。那时的人们相信“天人感应”,以为塔顶被烧红乃是上天在向人们暗示什么。以此为契机,朱元璋的手下们就拿此事来大做了文章——当宝塔正常的时候,那是“北人作主南人客”;而当塔儿变红的时候呢,则是“朱衣人作主人公”。
这里就需要说明一下,元朝时候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即蒙古统治者按照被他们先后征服的顺序就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一是蒙古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回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指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以此正可见元朝正是“北人作主南人客”的不公平时代,而“朱衣人”做主人公自然是要推翻元朝统治的。不用说,“朱衣人”就是指他朱元璋了。
其实,无论到什么时代,舆论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好比“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时下毕业生找工作时还不忘自我夸饰一番呢。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朱元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谣和谶语中的历史:丑龙朱元璋称帝的预言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毛泽东的十位儿女今何在 |
下一篇文章: “布衣天子”朱元璋的政治思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