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治国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和掌握周公的治国思想,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平安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平安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周公治国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
西周时期,周公主持对以往的宗法传统和习俗进行了整理,制定了一整套体系完备的行为规范、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管理国家事务,从而构成了周公的治国思想体系。
(一)周公以礼治国的思想
周公对礼的认识和理解,既继承了以往人们的思想,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周公认为,礼应该作为一种广泛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地约束人的行为。因而周公制定的礼已经成为调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军事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并且多数具有法律效力。周公将礼作为"定亲疏,决嫌疑,明是非"⑴的根本依据。它的作用在于"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⑵周公所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思想,是西周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它还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准则。亲亲的仁爱准则。所谓"亲亲"就是亲爱自己的亲属。它要求亲属之间要相互爱护,推而广之,还包括朋友之间也要相互爱护,不能做对自己亲属和朋友不利的事情。在亲属中要特别亲爱自己的长辈。同时,长辈对自己的子女和晚辈要慈祥,子女和晚辈要孝敬长辈,兄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周公认为,家族成员之间,以及朋友之间的相互爱护是维系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秩序要求。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要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障家庭的正常运行。如果家庭的基本秩序被破坏了,国家和社会也将陷入混乱。尊尊的等级制度。所谓"尊尊"就是指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的贵族、平民和奴隶都必须服从周天子,任何人不得犯上。
周公以礼治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论述,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于此变革者也" ⑶。周公的礼制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在他整理各种规范,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过程中都贯彻于其中,并最终表现成为西周时期全面实施的各种规范和具体的典章制度。
(二)周公以德治国的思想
周公要求国家统治者要自我克制,实行德治。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勤政修德,努力戒除荒淫。国家统治者不可贪图安逸,要了解和掌握民众的疾苦,不可轻视民众的力量,并适当地满足民众的要求,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⑷如果"被我民,天远用戾"。统治者如果能使自己的国民生活富裕,天下远近的人们都会前来归顺。周公认识到,天命就是民意。统治者应该尊重民意,因为对统治者的选择是根据民意做出的。既然民意就是天命,统治者当然就要明德。其因在于,罚只能针对违规者,而民意就是天意。显然,罚不能针对民意本身,"以德配天",实行德政,就成为当然的选择,这种论述对统治者是深刻的提示。"明德"以及实行"德政"并不等于不需要罚。"明德"在于国家施政注意道德,但是对于违反道德和规范的人,仅对其给与道德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以刑罚作为保障手段。当然,刑罚不是作为主要的保障手段。周公认为单纯的严刑重罚来威胁民众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民众的力量代表民意。违反宗法制度具体规范的行为,不单纯是违反具体规范的行为,也是违反天意的行为,当然应该受到刑罚。这样,"明德"与刑就结合起来了。
(三)周公以法治国的思想
在法治方面,周公坚持"慎罚"的原则。周公认为,"乱杀无罪,杀无辜,怨有司,是从于厥身。"⑸周公对法治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罪犯进行具体的分析,给以区别对待。对故意实施犯罪,以及惯犯,其中包括那些轻罪,应该给以重罚。那些过失犯罪,以及偶犯,即使是重罪,也要给以轻罚,处以轻刑。因此,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主观态度,应该被确定为决定量刑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周公主张慎用死刑,也要避免殃及无辜。殷商遗留的家人后代,周公提出"毋庸杀之,姑为教之" ⑹的刑罚思想。周公还主张"奸究杀人,历人宥"⑺,就是说,如果某个地方发生了杀人案,与案件没有关系的过路人和旁观者,不应该承担责任。这种定罪和量刑的观点,体现了周公对待刑罚的谨慎态度;再次,主张罪止一身,反对株连。周公认为,商朝的灭亡,缘于百姓对主的怨恨。其用刑原则也是引起百姓怨恨的原因之一。因此,周公提出了"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原则。对于实施犯罪行为者,责任应该由其本人承担,不要再株连他人。即便是在父子和兄弟之间,也应该由犯罪者个人承担;最后,罚当其罪,量刑适中的原则。周公主张在用刑方面,应该根据罪行的轻重。量刑既不要过轻,也不要过重。刑罚与罪行相一致,才能使受罚者心服口服。
(四)周公"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宇宙的主人。中国的人本思想包括了保民、养民、富民、教民四个层次,其核心是"重民",把"民"视为政治之本。
周公在治理国事中所作的又一重大贡献就是以人为本,指出了"天不可信"。主张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周公认为,夏商灭亡的关键在于"唯不敬厥德"。什么是德?周公说:德在爱民,"若保赤子,唯民其康乂"这就是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使政权稳固,首先要爱民,要像爱护赤身孩子那样去关心人民,爱护人民。基于上述认识,周公反复告诫他的弟弟君奭和姬封:我们周人不要经常去念叨上天的威严,上天是不可相信的。大家都不要常在水中去看自己,要常在人民大众中去察看自己。天地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和父母,人是世间万物中最聪明、最有办法的生物。老天爷看东西还要从人民大众中去看;老天爷听东西还要从人民大众中去听。人民大众所要求的东西,老天爷也得服从呀!这说明周公的"天命观"与殷人的"天命观"有着本质的不同。殷人所说的"天命"系对上天迷信,周公所说的"天命"则是以民意来衡量的"天命",即"民命"。因此,可以说"天不可信","人定胜天","敬德保民"的科学思想,奠定了早期中国人本思想的基础。而在此时,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到处都是一片迷信上帝、天神和各种鬼神的习俗。
&nbs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