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Z >> 周公 >> 正文

 

冯建科:周公治国思想体系对构建平安社会的意义

p;  (五)周公"和睦四邻,安居乐业"的和谐思想

    周公曾告诫他的侄儿蔡仲说"作为诸侯君主,你要努力于你的国家治理,和睦四周的邻国。这样,我们周围才能安定,国家也才能巩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周公深谙社会安定和谐不仅需要统治者有"德",行"仁政",也需要老百姓家庭和睦,安分守己。为此他又提出了针对民众的"孝"的道德范畴和以"孝"治民的治国方针。"孝"的道德观念一方面是对氏族社会基于血统联系的"亲亲"感情的继承,另一方面则是对西周社会个体家庭父母与子女抚养赡养、财产继承等权利和义务的反映。"社会是和谐安定还是动荡纷争,固然与社会的物质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但物质经济发展程度并非社会和谐的决定因素。因而"德"、"孝"是和谐思想的核心价值。"德"、"孝"道德内容还需借助适当的形式才能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规矩"并使其遵照执行。周公的"制礼作乐",实际上就是周公为贯彻其"德"、"孝"创造的社交礼仪形式及相应的典章制度,是周人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各方面较全面的规范。因而,"礼"、"乐"是中华和谐思想的载体形式。周公特别叮嘱康叔要"敬明乃罚",千万不能随心所欲滥施惩罚。只要能像上天那样宏大,并具有美德,就能继承和发展先王的事业。在营洛期间,周公始终围绕着施德政这一主题对成王进行了教育。因此,"德治"、"仁政"是中华和谐思想的政治模式。二、周公治国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

    (一)周公以礼治国的思想在历代得到坚持倡导和发扬光大。

    儒家明确提出"复礼",要求恢复宗法等级制度,全面贯彻以礼治国。国家之事皆应"齐之以礼"。礼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法律的核心,是社会广泛的行为准则。儒家对周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还在于,周公提倡的"亲亲"实行"任人唯亲,不为贤",而儒家则主张应"举贤才""尊贤使能",儒家对周公礼制的发展,使礼能够在国家管理中广泛适用,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性,更易于被人们接受。由于人的本性是趋向于善良的,通过实行礼治,人的善良的本性得以唤醒,并主导人的行为,生活中便形成了相互关爱,乐于助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儒家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存在于人的内心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通过感化和教育而唤起善良的本性。对于那些无礼无德,实施犯罪行为者,必须"齐之以刑",否则,善良的秩序便得不到维护。

    (二)周公以德治国的思想在后世得到了继承、丰富和发展。

    周公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就是"保民"。孔子极力提倡重民、富民和保民。他说:"所重:民、食、丧、祭。"⑻在他认为应该重视的几件大事中,人民是居第一位的。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保民而王"的主张。他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⑼反之,"暴其民,甚则自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消"⑽。孔子对周公行德政的思想也十分推崇。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⑾ 他提出,政治应以道德教化为主,刑政为辅。他还把政治的实施过程看成是道德的感化过程:"政者,正也,子帅以正,敦敢不正?"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⒀儒家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则把德政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仁政"学说,使之变为一套系统的政治思想。孟子强调仁义在治国中的特殊作用。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⒁孟子的仁政,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⒂直到西汉时,汉宣帝刘询还说:"奈何纯仁德政,用周政乎!"⒃由此可知,周代德政影响甚远。

    (三)周公以法治国的思想对我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对于犯罪者的惩罚,儒家也主张"慎刑慎杀,先教后刑"。孔子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刑与杀本身并不能唤起人的良知,它只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因此,对犯罪者在用刑之前,应该先对其进行感化和教育,以期唤起他的良知,放弃犯罪的动机。这样做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儒家最全面细致地继承了周公的法律思想体系。周公"明德慎罚"法治思想在当今我国的法律体制中仍起着重要影响作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与古代社会虽已是有本质差别,但是在刑罚的原则上,我国仍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即惩罚不是目的,惩罚是为了教育。在对待犯罪的态度方面,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鼓励犯罪分子认识犯罪的危害性,自觉地反省自己。在量刑方面,我国刑法对各种不同罪名的量刑都规定了一定的幅度。审判法官根据犯罪人的不同主观态度,确定具体的惩罚内容。这些刑罚制度,既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科学及合理性,也体现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传统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周公的人本思想将"民"视为政治之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思想。

    在儒家的治理目标和政治思想中,始终贯彻着人本主义的精神,把民众的生存、欢乐与疾苦放在重要的地位。他们始终将"惠民"、"富民"、"安人"作为管理的目标,把"善政"、"仁政"、"王道"、"大同"社会作为其政治理想,把企图建立一个祥和、协调、均平、公正的社会作为其努力的方向。孔子的富民安人的管理目标,企图通过德政以达其目的。孟子的管理目标是"保民"、"仁民"、"养民",他企图通过"仁政"、"制民之产"来实现。荀子的管理目标是"求治去乱",进而实现王道政治。他企图通过的"平政、爱民"、"隆礼致士"、"尚贤使能"来达到其目的。儒家的富民安人的管理目标是他们的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特色,这种民本思想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仍具有重要价值。

    (五)周公和谐思想直接为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构成了和谐文化的基本框架。

    孔子把"和"作为最高政治伦理原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周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冯建科:周公治国思想体系对构建平安社会的意义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