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宝兴县灵关镇建成直升机临时起降场,但15:00一架直升机又因积雨云未能降落。不过到19:32,成空6架直升机完成首次大规模空投,19架次共空投/空运17.7吨,运送重伤员9人。
截止22日16:00,成空累计出动直升机80多架次,空运590人、物资100多吨。截止20时,陆航旅累计出动直升机37架132架次,空运385人,物资20.7吨。截至当天下午,成都军区已出动直升机200多架次。但到23日12:45,灵关镇仍急需直升机转移60名重伤员。(以上均据公开报道,因统计口径差异,不尽准确)
应该说,这次空中救援兵力并不缺乏,主要受制于天气和地形,比如宝兴县城唯一的起降点只有足球场附近一公路丁字路口,面积10米×10米,两边离悬崖仅6米。但是,出于“人民子弟兵永远冲在最前列”和“空中雄鹰大显身手”的面子不能受损的心理,有宝兴出生的网友专门发贴为直升机辩解,却显然夸大了地理气候的困难。比如“当年映秀都比这里条件好,全县只有灵关勉强符合直升机飞行条件”。
《环球时报》上某飞行员的解释更有突出客观原因之嫌。他解释“毛毛细雨也同样威胁安全”的原因是阻碍视野,容易撞上跨越山谷的电线。问题是具体判断标准其实是能见度是否够,从电视报道中可知,成空女飞行员张博在3000米能见度也超气象条件起降了。
“毛毛雨也威胁安全”就算准确,期待军队救命和打赢战争的公众如何理解?要是还有RPG的攻击又当如何?如果事实如此,又如何理解陆航直升机救援队2010年在巴基斯坦“飞行航线大部分在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象复杂,飞行员凭着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翻越雪峰深峡”,以及更多“神兵天降,如履平地”的报道的技术含量?
其实,除天气原因短时间还不容易有技术手段克服,很多与天气相关联的困难是可以想办法的,大灾之下只是暴露了平时工作没到家。
比如,灾区的水电站和高压电线是敌人设置的障碍吗?国家电网平时为什么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以防救灾时碍航?飞行员描述到处都是电线,恰恰说明混乱。电线不是植被,它是百分百的人造物,中国没在战乱,即使有电线塔震塌,华能等公司也必然要迅速查清。为方便重灾区几百条人命,华能对部分线路断电,甚至对部分碍航线路剪断,都是理所当然。而且只需开辟一条航路,并不是要大规模破坏。五年前就有惨痛教训,电力设施阻碍山区巨灾生命救援的临时处置措施,难道不该写进应急预案?
遗憾的是,这次没见华能和国家电网有任何表示,关于灾区电站是否还在发电,没有任何报道。他们抢通灾区供电当然有功,问题是实力如此强大的天下第一垄断企业,做善事就只能点到为止吗?
估计有人会表示,高压线塔全在人迹罕至之处,到不了,但我记得国家电网进行了直升机巡线飞行。实在剪不了的,炸掉行不行?陆航如果连这个也打不掉,别告诉我你也会现代战争。其实这次降不了的主要是最后着陆而不是河谷飞行。那么地面为何没人组织适当清除碍航电线?再乱再忙,有抢救生命重要吗?
又如,当地网友称“山谷空地往往被松软的农田占据”,“平地全是灾民安置点”,为如此关键的直升机起降需要,即使无法吊运野战直升机起降点专用的钢板,前者难道不能压平?都能腾出平地建安置点,却不能为直升机留出余地,显然是组织协调和关键救灾经验的欠缺。
至于悬停吊运伤员“反而容易加重伤势”的说法,已经直接羞辱了国际陆军航空兵和应急救援界的常识,“只有方便面一类食品适合空投”的说法,则只能说明5年来没人为救灾物品空投包装动动脑筋。难怪当有人以“动辄3000米以上的高山”回答网友“只希望丢点婴儿急需的奶粉”的问题时,后者没法不愤怒。
虽然更早的1996年公开报道中国大型运输直升机吊挂10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122毫米榴弹炮依赖于昙花一现的米-6,但“黑鹰”有吊运能力,米-171有舱门绞车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近年除直升机悬停索降特战队员外,物资吊运依然无解。如果说在河谷挂着十几米长的吊索和货物很难飞行,汶川地震时由俄罗斯培训的中国米-26机组就完成了国内首次高山重装备吊运的尝试。
细节见精神。如果说汶川救灾时中国军用直升机上没有担架固定装置,2012年初军报报道南海舰队搜救型直升机接运西沙水警区一急病人时,又有“为方便放置担架,机组人员用绷带把担架在座椅上固定好”的字句。这次军队又出动了最好的医疗人员,但外军救援力量中有一种特别有用的“伞降救生员”中国依然空白。一个能索降的普通军医比301医院的专家更及时更管用,中国能在陆战队、空降兵编女救护兵,甚至有女子特战连了,训练一些男军医有垂直进入能力却想不到。
还有“不知灾情多大,也没统计出哪里需要飞机救援,一般需要人先进入灾区,收集情报后反馈给空军,再组织飞机救援”的解释,只需问一句:“如果是打仗,空中力量要等地面调查研究,谈何‘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另外,不管22日下午那架未能在宝兴降落的直升机是因为能见度还是障碍物的原因,地面从县长到救灾部队,除了反复挥舞国旗,竟无法与飞行员直接联络!70多岁的重伤员只能继续等待倒也罢了,降落失败竟不能通过空地沟通,留下宝贵经验。在“美国惊呆:中国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世界一流”,“20日下午就把卫星电话空投到县城”的情况下,这算客观困难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