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羲之 >> 正文

 

王羲之墨迹本行书美学

康有为总结王义之这一时期书法创作云:“二王之不可及,非徒其笔法之雄奇也,盖所取资皆汉魏间瑰奇伟丽之书,故体质古朴,意态奇变。”注9
        到了第三阶段,暮年变法创新。其变法创新的主要途径有二:其一是从当时民间流行的书体中吸取营养,唐张怀瓘的《书估》云:子敬年十五六时,常白逸少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注10王羲之把藁行逐渐渗透到自己的行书中。其二是直取钟张,对其书法进行精研增损的创造,唐孙过庭《书谱》中云:“顷寻诸名家,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注11得知其平素倾心折服,心摹手追的只有钟繇和张芝二人。

        三、美学思想
        魏晋南北时代,是中国艺术建设的时代,各种艺术理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谢赫的《古名录》等,也于此时诞生,这是美学思想的具体反映。而影响着美学思想的发展,除了受到传统的儒家礼乐美学观点外,还有道家美学思想的投射,当时的知识分子在这种虚静无为,追求纯静脱俗的精神笼照下,其所过的生活,即是艺术家的生活。徐复观对此点有深入的分析:“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注12,且佛教也开始蓬勃开展,在哲学上兼取佛理,文学上也玄、佛并用。可见得在长期战乱动荡之后,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形成玄、儒、道、释诸家合流的局面。以文学艺术的创作而言,王羲之的美学思想与艺术情趣,和这一大时代的脉动,息息相关,姑兹举如下:
        (一)、儒衰道盛之风:魏晋时代,以儒家为正宗的学术思想,转以老庄玄理的盛行。傅玄曰:“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注13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士人生活放荡,不遵礼法,喜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足见魏晋时“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注14, 使得名教与自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名士为了不受名教束缚,以求得内在虚无之本体,彻底消化一切人为造作而达到自由、自在、自我解脱的自然无为的境界。《世说新语.任诞篇》曾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羲之虽有名士之放浪形骸,欣于所遇则快然自足之一面,常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乐,但这只是表面上,其内蕴着儒家之精神,清刘熙载《艺概》中说明:“羲之之器量,见于郗公求婿时,东床坦腹,独若不闻,宜其书之静而多妙也。经纶见于规谢公以谈废务、浮文妨要,宜其书之实而求是也”。而〈兰亭诗〉中,第一首诗咏道“咏彼舞雩,异世同流”,羲之将孔子作为追慕之对象,了解到孔子的精神在于真性情、真自我;且诗中有许多句意,是老庄的玄理,如“悠悠大象运”来源于《老子》四十一章“大象无形“ 注15。由此可知,士者,仕也。常是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这两种进退的心态,交识成仕与隐的复杂面。王羲之信仰老庄,崇尚自然,就道家的本质而言,乃是服食养生,而后转为道教。其晚年时对于宗教─道教─更加热爱,雅好服食,得一时之快感,自诩“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注16,企求长生,摆脱病魔,如此反复,疾苦有增无减,徒具劳形。

        (二)、人物品藻之盛:东汉末年,经学崩溃,阴阳五行思想,察举制度,和党人的题拂品核等原由,品题人物之风遂而流行,于魏晋时达到高峰。品鉴才性,使得魏晋人士多有高贵的飘逸之气,且将雅俗贵贱的价值观念成为评判人物的标准,因此品鉴人之才性或情性,有两项明显的特征:1、说明人的差别性或特殊性。2、说明人格价值的不平等,证明天才之实有。《人物志九征第一》:“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熟能究之哉?”注17了解到情性是从人的材质,而不是从人的道德着手。在西方的美学史上,康德开创了近代从天才─主体的观点来研究“艺术美的真实概念”,他强调了天才的四大特征: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流露性、美的艺术性。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但具有独创性,同时也具有典范性,唐张怀瓘《六体书论》说:“若乃无所不通,独质天巧,耀今抗古,百代流行,则逸少为最”,就是对王羲之天赋异禀,独创新巧的高度评价。在自然流露性方面,王羲之的尺牍作品,表现无遗,其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使人聚见惊绝。所谓“羲之书法,正自然功胜,岂待积学而至哉!议者不知书有天机,自是性中一事,而学习特求就法度规矩耳。”注18王羲之的天才是禀赋自然而生的,和艺术美的创造互相符合,能实现创作与自然的统一,自此后世以王书风范为典型,南朝张融云:“非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注19就作了最佳批注。魏晋将审美的主体─人,作为审美的对象,因此王羲之被时人视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注20,其书法作品也有这样的评论“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注21自然界中的万物生机勃勃、灵趣动人,美的展现与人物的品格,有相同之处,所以有关人物品评,大多用自然美形容,而书法作品之美,却用人的筋、骨、血、气、肉来模拟书法的笔,“筋”─筋劲而精,“骨”─骨植而柔,“血”─色平而畅,“气”─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羲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王羲之墨迹本行书美学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