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日本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抓捕中国渔船和船长,中国官民严正抗议和交涉,爱国主义的呼声从没有如此强烈。遗憾的是,如此爱国的中国民众却在最能体现对祖国和同胞感情的捐献血液的行动上如此落后,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近期,我国许多城市血液库存有所下降,北京血液中心库存仅够2天的供血量。科学研究表明,适量献血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至于为何献血者寥寥,原因如下:用血量的不断增加、因天气变冷等因素影响导致献血人员减少等,而“无偿采血,高价用血”的机制,造成民怨极大。最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爱国的中国人谴责日本,却谁都不爱献血,没有把爱国的行动落实到实处,述而不作、空谈误国,最后造成了这次用血危机。
事实上,中国人最爱使用的“爱国”一词,恰恰是日本人用汉字组合而成。以“爱国主义”为名的日本曾经煽动百姓、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带来惨重的灾难。这一时期的日本民众,不仅踊跃参军、加班生产,还挽起胳膊,积极投身献血事业当中。可以说,日本在侵略期间匮乏诸多资源,唯独源源不断得到供应的是血液。
战后,日本教育界和民主势力对“爱国”一词,包括“太阳旗”和国歌“君之代”的警惕性很高,生怕再次成为右翼灌输法西斯思想教育的工具,因此“爱国”一词被摒除,日本学生谈起中国人居然会“爱国”,觉得很可怕和不可思议。
不标榜自己爱国,甚至对爱国这个词汇已经很陌生的日本人是如何献血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1975年,日本就实现无偿献血。20%的日本人有献血手册,见到采血车,自动走上前去,坦然自若地伸出手臂,不求任何回报。1989年,56岁的明仁天皇已献血15次。
爱国对于当前中国尤为必须,可以凝结民族精神、巩固国家意识,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谴责日本,爱国主义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和效果。
中国人把血赋予让人激动不已的修饰:“血总是热的”,“血浓于水”,“人民的血汗”,但中国人的血难以真正体现生命之源应有的尊严和价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系列传统观念束缚着我国捐献器官和献血事业的发展。
如果不为国家做点事,单纯谴责一个空洞丑陋的日本十分容易,无须付出什么具体的精力财力,只需耗费点吐沫星子。当中日关系出现问题,许多爱国志士则大声疾呼,“打美国我捐一个月的薪水,打台湾捐一年的,打日本我捐一条命。”不过,最好先给同胞无偿献出200cc鲜血,来表现出自己的一些诚意,来兑现自己“最爱国”的承诺,别再集体性失语了。
邓小平捐献角膜,彭德怀愿意捐献遗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深圳青年丛飞多年捐资学生,去世后又捐出角膜。在这种高风亮节的垂范下,我国捐献工作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其实,反击日本、保卫钓鱼岛不影响无偿献血,在爱护同胞、捐献血液上有所作为,这才是最温馨、最可爱的爱国。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一个人的鲜血是有限的,但大家的爱心是无限的,参与无偿献血是每一个健康、适龄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