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昆仑关战役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编者注:9.3日,是一个被遗忘的纪念日,其实,今天才是我国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特发此文纪念所有的抗战英雄……
红网:痛哉,百万抗战烈士下落成谜
王锦思 国际关系学者
抗战胜利65年之际,尽管大多中国人高呼牢记口号,但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许多抗战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也没有得到重视。粗略估计,至今仍有百万抗战烈士下落成谜,他们的尸骨去向、详细名单以及战斗牺牲的经过没有得到确认,因此也就无从妥善安置他们的尸骨和英灵,并且对遗属进行抚恤。这一抗战最大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了八年抗战期间的军队伤亡总数为3216079人,其中阵亡132万。这一数字显然是缩小的、缺失的。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认定,中国军队阵亡563.3万人。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军队损失千万人以上。
由于当时国共两党缺乏战死战伤者名单的详细记录和统计,以至于大多数抗战烈士身份成迷,数量高达百万。其中大多数在关内战场牺牲,其次是东北战场,再其次是远征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十万中国远征军,还有少量分布在俄罗斯和日本境内。原因是战时没有仔细精心安葬,没有详细的名单统计和记载。而抗战结束后国共处于内战期间,更是无暇进行抗战牺牲者详细统计工作,以至于问题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提出时,已经很难有机会补救,导致上百万烈士身份成迷。他们或是仅有名单或是仅有尸骨,还有许多牺牲者名单和尸骨都没有留下,宛如一缕青烟消泯在历史风云深处。被国民党认定的百万抗战烈士在新中国是不能享有烈士待遇和抚恤的,也就无从知道他们的身世来历甚至名字,遗存的公墓大都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
难免许多人以戎马倥偬、战事繁忙、败仗较多、打完就撤、无暇统计为由,为不能安葬、精确统计战死者开托,这种理由显然十分牵强。据悉,哪怕是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至今也没有详细的牺牲数字和名单,许多八路军烈士尸骨多年前还在荒郊野外。平型关究竟阵亡多少八路军竟然成为今天军事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谜团,实在令人叹息。
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地黄花分外香。有名的将军都有重要地位,忠骨会被隆重安葬,可是那些无名烈士谁愿问津?他们站起来是一片天,倒下时是一座山。从关注有名的牺牲者到关注无名的战死者,更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细致入微的人道精神和生命理念。
如果说战争索赔问题能否解决主要取决于日本方面的反省和忏悔意识的话,那么抗战烈士遗骨的寻找和名单认定完全是我们自身的任务。前者关系到对于战争伤害者及其遗属的心灵和物质的抚慰,后者关乎牺牲者的尊严和肯定,更是一项惠及全民精神品格的一件大事。可以看到,越是发达的国家的战死者身份越是清晰。即使找不到尸骨,名字是存在的;即使没有名字,尸骨是被妥善安置的。
美国经常在全世界寻找战死者尸骨,《拯救大兵瑞恩》更是体现了美国人的生命价值观和理念。日本也是尽可能地详细记载士兵阵亡的时间地点经过。比如1934年日军战死名册《满州事变关东军纪念写真帖》中记载:“步兵第七十六联队陆军步兵营长清水口松二,昭和8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乡骑涉场战死。”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而在现在的吉林德惠,人们对于抗战烈士知之甚少,跻身400位左右全国旅级以上抗战牺牲将领中的王光宇、胡乃超、陶净非三位德惠籍英烈往往也只是专家学者们关注。
对于大规模战役造成的群死群伤,日本长年累月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就收敛遗骸与美国政府交换情报,并听取遗骸家属的意见。约有21900名日本士兵战死在硫磺岛,日本政府于1952年启动遗骸收敛工作,至今找到了1万多具遗骸。为推进搜寻工作的开展,就在战争结束65年后的今天,日本还成立专门机构“特命队”,由首相菅直人下令设立,由内阁官房、外务、厚生劳动、防卫等各省负责人组成。首相菅直人亲自出席会议,在致辞中表示,“收敛完每具遗骸是国家的责任,希望今后能将遗骸收敛的范围能扩大到国外。”
抗战结束至今已经60多年,是否我们往往过多关注现实,不太关注历史;是否过多关注物质,而不太关注精神;是否过多关注加害者是否反省,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责任和担当,以至于西方人认为中国人“仇恨过度,理性欠缺”。
“马革裹尸还”、有名有姓有归宿,是百万烈士的生前梦想。我从2001年开端,呼吁国家领导人讲话,全国统一鸣警报、默哀、降半旗,希望国家级、国际化、最高规格纪念抗战死难英烈和同胞。军旅作家姜宝才长期致力于东北抗联题材创作,曾经在长春发现了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的颅骨。抗战胜利六十五年之际,位于北京香山的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纪念抗战英烈,证明还有人不愿意遗忘和冷却。
南方网:说说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那些事儿
叶匡珍 评论作者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有两个日子很重要,一个是8月15日,一个是9月3日。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北京时间;9月2日,则是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子。当年国民政府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后来,国务院也沿袭了这一旧例。不过,民间对8月15日的记忆似乎更多一些,多把这天看作抗战胜利的标志日。这几天,恰好在读关河五十洲的《正面抗日战场》,感触很多。这个人和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法相似,文笔活泼,对历史的演绎用的也是一种新纪实体。我对这类历史类读物一直抱有好感,它们既有对历史的尊重,也能让人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相比起明朝的那些事儿,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的这些史实,无疑更值得一说。过去的历史研究,多用意识形态的对立来解读抗日的历史,使得人们对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的发生的史实了解的并不多,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行动评价也不高。但事实上,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是坚持积极抗战的,并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战初期自不必说,日军狂言要3个月拿下中国,如果没有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平津会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及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日军就极可能迅速南进而迫我于死地。前期抗战,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是“以时间争取空间”,目的是为了实现持久抗战。可以说,这一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日军军力,也使日军自此陷入了中国的战争泥淖之中,直到它的最后失败。
早有大陆学者做过统计,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投入10万兵力以上的大型会战就有22次,像台儿庄这样重要的战役有1100多次,各类小规模战斗有3万多次,消灭的日军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国民党陆军牺牲与失踪者超过3百万人,空军牺牲者超过4千人,毁机2000多架,海军舰队损失殆尽。在历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成连、成营、成团的牺牲者,无法计数。可以说,如果没有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很难想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8年之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做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认为如果中国当年被迅速打败了,日军就可能抽调出更多的军力前往更多的地方作战,比如日军可能打下澳洲和印度,甚至可能和德国配合作战。如果是这样一种状况,二战的前景就不堪设想了。因为当年的日军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在训练组织上,都要比国民党军队占有绝对优势。正因为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顽强抵抗,才有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同样,国民党军队中也涌现了大量的抗日英雄。在正面战场上壮烈牺牲的国民党将军,史学界早有统计的就有200多位。比如在忻口会战中,牺牲的郝梦麟军长与刘家祺师长;在藤县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师长王铭章将军与参谋长赵渭滨将军等;1940年枣宜会战中,第38集团军总司令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