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锦思 >> 正文

 

北京媒体:王锦思:千年唐诗比不过日本俳句?

唐诗战俳句,都为软实力?
  一篇以《日本俳句为何火成了软实力》为题的网文,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该文最早出自旅日华人蒋丰先生的博客,他在文中写道:日本文化软实力中的动漫、音乐、饮食已经在海外拥有广泛的影响。最近,日本一种历经几百年、被称为俳句的短诗,在西方世界正迅速风行。首任欧盟总统赫尔曼范龙佩便自称酷爱日本俳句,甚至还出版了一本俳句集。对此,蒋先生感慨道:我们应该考虑中国的古典诗歌何时能够真正成为中国软实力组成部分的问题。正是这句话,成为争论的焦点。许多网友怒斥:难道,有一千多年传统的唐诗,还比不过几百年的俳句?
  和大多数网上争论一样,网友们再次大大偏离了蒋先生原有的议题和语境,滑向无聊的面子之争,从而再无得出正确结论的可能。
  究竟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俳句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哪些有益的经验?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日本问题学者王锦思,在他看来,这个话题太敏感,不论说什么,都会挨骂。
  软实力是积累的结果
  晨报:一般来说,受母语影响,诗歌很难真正走出国门,可为什么日本俳句却能在国际上取得较大影响?
  王锦思:俳句走向世界,肯定是积累的结果。过去很多人撰文说现代日本是经济动物,这不全面,人家在文化、精神层面也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晨报:您说的积累体现在哪些地方?
  王锦思: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来,首先,群众基础比较好,日本从1970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学生俳句大会,每次能征集30多万首传统俳句作品。至今日本各大报纸都有俳句专栏,每天都有新作发表,相比之下,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会写规范的传统诗歌呢?第二,传统形式保护得比较好,俳句能不断发展,与吟道息息相关,吟道和我们所说的朗诵有一定区别,它半唱半念,抑扬顿挫,非常适合传统诗歌艺术,在日本,它和花道、茶道一样,影响很大,只是我们了解相对较少,十几年前,日本吟道艺人曾到中国表演过。相比之下,我们今天朗诵传统诗歌的人,还剩多少?无怪乎有的日本人认为,传统诗艺日本有,中华早已无传人。
  文化没有排他性
  晨报:在网上,很多网友指责蒋先生的文章,认为贬低了唐诗,您怎么看?
  王锦思:这种指责没有道理,文化没有排他性,不要动不动就上升为面子问题。俳句的国际影响力确实在与日俱增,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日本人对我们的唐诗喜爱有加。比如每年元旦都有日本游客到寒山寺来听钟声,此外,日本吟道不仅吟咏俳句,也吟咏唐诗,今天仍有不少日本人会写唐诗。对不同文化,应彼此学习,互相尊重。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积极影响,也应看到,日本文化对我们的积极影响。
  晨报:后者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王锦思: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某些传统我们自己淡忘了,但日本保留下来,后来又传回中国。比如过去书法家建笔冢,在唐代曾很流行,后代不多见,到清末,受日本影响,这一习俗又逐渐回归。二是人家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又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西乡隆盛的诗句: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它是从中国宋代月性和尚的诗隐括而成,但上世纪初又传回中国,影响很大,毛泽东改了其中两个字,赠给自己的父亲。这说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总是抱着老子先前阔的心态。
  中国古诗何时能成软实力
  晨报:俳句成为日本的软实力,那么,历史更悠久的唐诗,何时能成为我们的软实力呢?
  王锦思:文化的建设,关键是要从基础抓起,不能只看暂时的影响,俳句走向世界,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以吟道为例,在日本有50多万爱好者、800多个流派、500多家协会、3个专门的学院。正是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俳句才有了再生和发展的可能。在今天,要把唐诗推向世界,使之成为我们的软实力,恐怕同样也要付出1-2代人的努力。
  晨报:在俳句世界化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呢?
  王锦思:首先,要虚心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日本俳句的发展,离不开对唐诗等先进文化的借鉴与学习,这是创造的前提。第二,要加强教育和推广工作,这不是建几家孔子学院就能解决的。在日本,传统教育从小学生抓起,每年都有全国传统艺术文化节,鼓励孩子们学习能乐、书法、珠算等。第三,是要多和其他文明接触,只有视野拓展了,对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会有更准确的把握,闭门造车,或者什么都和日本比,肯定不行。
  本版撰文 陈辉
  学者王锦思
  传统文化去哪儿了
  我们有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对保护和继承的工作,需要更重视。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受了两次比较大的冲击:一是新文化运动,有些主张比较极端,比如汉字不亡,中国必亡,把传统文化当成现代化的阻力,这显然是片面的;二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一阶段的冲击,使人们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尊重感。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等,经济扭曲了一些人对文化的看法,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今天,面对文化问题,我认为应提倡两个心态:首先是要平和,静下心来向人家学习,不能总拿祖先说事,不能把文化面子化,只务虚荣,忽视了更扎实更基础的工作。其次是要努力,要知耻而后勇,经济发展了,文化必须跟进,否则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作家郝晓辉
  文化就像萝卜青菜
  对于俳句国际化的问题,一些网友的意见失于偏颇。文化就像萝卜青菜,历史不同、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各有各的喜好,怎能硬性比较?就算唐诗对俳句产生过影响,也不能据此就分出个谁高谁低来。况且,唐诗与俳句的关系,至今学界尚存争议。
  文化本应是开放、活泼、包容的,但有些人总是把它与面子、尊严等硬性结合起来,这就走向了小家子气,完全违背了文化的初衷。
  文化是古人生活智慧的凝结,当外在条件改变了,文化本身也会改变,文化的核心是它的活力,而活力的根本源于自信,如果没有自信,仅仅保留文化的形式,意义有限。关键是要有对美的领悟、对艺术的喜爱,失去了这个根本,只争论唐诗好还是俳句好,又有什么意义呢?传统文化应该继承,但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本身已经丧失了感受力、审美力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那么,形式再好,也只是空架子。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锦思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北京媒体:王锦思:千年唐诗比不过日本俳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方正开拓团碑已被拆除,一夜消失
    北京有群最苦难的中国人
    王锦思:抗战剧有多少真实性可言
    转王锦思: 谁是当代的鲁迅?
    王锦思:刘翔的银牌价值千金
    王锦思:日本最喜欢中国什么?
    王锦思:日本大米养活中国人
    王锦思:中日关系正在淡出历史悲情
    王锦思:痛哉!百万抗战烈士下落成谜
    王锦思:九一八的耻辱 东北军武器先进
    王锦思:中国真向卡扎菲出售武器了吗
    王锦思:利比亚反对派为何要排斥中国
    王锦思:如何看抵制日货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看不上中国
    王锦思:抗战记忆需要避免两种误区
    王锦思:抗战剧有多少真实性可言
    王锦思:中国人身体素质亚洲排第几?
    王锦思:朝鲜韩国如何宣传中国抗美援
    王锦思:现在社会道德远不如30年前
    王锦思:北京“天上人间”的小姐都去
    王锦思:人民英雄纪念碑可否对公众开
    王锦思:反日爱国和无偿献血的关系
    抗战研究宣传也要打假
    王锦思: 韩国人为何不抵制日货?
    王锦思:越南人如何看待中越战争
    王锦思:以"邻"为师中国更行
    统一台湾还有可能吗?
    朝鲜“大将”金正恩接见李克强的用意
    《后美美事件之二:法报记者的PS、穿
    东北土匪为什么叫胡子
    杨靖宇牺牲地重大腐败,英灵也会痛心
    后郭美美事件:日本“赔偿款”是否被
    小悦悦为中国人的冷漠殉葬
    卡扎菲之死埋藏了多少秘密?
    王锦思:中国人误读世界,尤易误读日
    王锦思:《日本行,中国更行》
    王锦思:中国"1比3"落后于日本理应清醒
    王锦思:张学良九一八为何不抵抗
    王锦思:中国为何继续对日本出口稀土
    王锦思:日本列岛真的会彻底沉没吗?
    日本首相下野为何不影响社会稳定
    王锦思:对足球影响最大的五个国家
    王锦思:没有日本,改革开放将会出现
    汉奸王锦思又在作戏了!
    王锦思 来自民间“暖春”的声音
    王锦思:撞击中国渔船日本恐付出高昂
    王锦思:南京大屠杀为何被国人遗忘了
    收复钓鱼岛的前景堪忧
    中国最后一个薄命红颜
    东北土匪为什么叫胡子
    驳王锦思幼稚危险的"继续向日本出口稀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