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拉萨的摄影家旺久多吉笑着说:“我母亲就曾经住在这里。”
他母亲1919年出生在这里,当时被叫做黄颜色商店,母亲臣来德钦从小生得美貌,十来岁时到空仓寺出家,空仓寺是一座相当有意思的尼姑庵,据说“既有佛法修行,又有世俗生活”,所以,尼姑们生活富足而风流之事不断。母亲当时的美丽引人注意,十几岁就给大贵族索康做了情人,后来又有了第二个情人宇拓,宇拓还把家中传家宝状如青蛙大的绿松石送给了她。但是家中妻子不容,臣来德钦躲进了寺庙里。
旺久多吉的父亲是西藏著名的德木活佛,他见到臣来德钦后,立刻决定和她结合,并冒着宗教界反对,将比丘戒还给自己的上师。旺久多吉说:“他去还比丘戒的时候,上师非常生气,说,你要继续努力修行,不能放弃比丘戒。还望你三思。”因为德木活佛是十三世达赖予以很大希望的活佛,指望他将来能当西藏的摄政王。但是德木决心已定——“他一向不是个守规矩的人,在上密院学习的时候就学照相,沉浸于遛马,差点被开除。”
旺久多吉有一张父母亲1951年的合影,母亲趴在父亲腿上,非常温柔的表情。母亲是个很能干的人,经常和一批贵族夫人一起打麻将,赢来的钱找了一个尼泊尔商人,在印度、尼泊尔、西藏之间做国际贸易。“当时西藏的用品基本上都是印度货,中原地带来的最多的是茶和丝绸。”1956年,家里从印度买了两部美国车。母亲一直掌控着财权。
“尽管父母很相爱,但母亲后来还是和别人生了弟弟和妹妹。”这在汉人看来不可想象,但是德木活佛一直不责怪妻子,他对旺久多吉解释说:一是要本着佛教无我的精神,不能把妻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二是妻子的私生活他虽然知道,但自己比妻子大很多,他觉得不应该干涉;三是觉得妻子是异人,有慧根。
旺久多吉说:“我现在才体会到,比这些都重要的是,父亲深深地爱着母亲。他一生中只对加害过母亲的那个人产生过恨意。”
与黄房子有关的另一个人是拉萨传奇画师安多强巴,这位曾经的达赖喇嘛画师喜欢画的唐卡是丰美的度母,在藏区名声非常大。就是他指点王清去看罗布林卡300年前的壁画。他喜欢在从前的黄房子买醉,并常常醉醺醺地背诵仓央嘉措的情诗。不过他说,藏区的人都会背,而他解释玛吉阿米的意思是:美丽的女神白拉姆。
现在的拉萨年轻画家索多吉尽管画的是现代画,但说起安多强巴的聪明也很佩服:“50年代的时候,他去北京学习过3个月,把透视技巧学回来了,运用到唐卡上,当时风靡一时,所有贵族家里排队请他画唐卡。”1954年,张国华还出主意让他用唐卡样式为毛主席画像,作为达赖喇嘛进京时给北京的献礼。“中央是毛主席挥手,四周是反映拉萨新面貌的连环画。”达赖喇嘛带这幅画进京,光是画框就用了80两黄金。据说就因为熟读历史,看清大势,所以安多强巴1959年没有跟着达赖流亡。
与画画相比,安多强巴更著名的是他的恋爱,拉萨文化人都记得,老人70多岁时候,还闹了场恋爱,76岁生了女儿,熟悉他的老喇嘛说:“都是孽缘啊。”安多强巴20多岁还是喇嘛时,就因爱上了一个贵族女仆人而还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王清说,我也说不清楚他老人家有多少风流韵事,但他总是宣称,他爱女人,所以才能把唐卡上的度母画得那么摩登而艳丽。
熟悉他的作家温普林记得:“他老的时候,看见年轻女孩子的手还会抓住不放,人家说他是老年痴呆,其实他是热爱生活。有一次,80多岁的他在一个寺庙里,看见一个美丽的藏语女翻译,他迅速走到黄色墙壁前,用大拇指指甲在墙上一勾,就把姑娘的容貌勾勒出来,然后顺着姑娘的发际画出大山,画出僧房,一看就是我们所在的寺庙。”温普林说,“他老人家喇嘛出身,明确地给我们展示了怎么从观想美人到信仰的过程。”
八廓街见证:身份流变与城市沧桑
1942年的八廓街上,15岁的尼泊尔人热拉德·吐拉德哈作为学徒来到这里的一家帽店,“脸黑黑的,当时不会说汉语,什么都反应不过来,所有人都说我傻”。没事做的时候,他就跑出去看街景,“八廓街上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在他们夏布帽店不远的地方,就是朗孜厦,也就是拉萨市政厅,经常有犯人被判刑罚,市政长官站在二楼宣布判罚令,楼下有几个桩,犯人就在那里被鞭打,“公差的声音和唱歌的一样”。要不就是看贵族家遛马,兴奋地边跑边追,贵族家的马夫骑在马上,得意地回头看他和藏族孩子。“今天还记得清他那样子”,这马夫现在当了八廓街一家饰品店的老板,两人有时还遇见。
当时的交通条件,到印度、到尼泊尔都只需要1天,所以有大量的印度商人、尼泊尔商人来这里。后来哥哥把他送回印度学英文,“当时来店里的拉萨阔小姐都用英文和我们说话,而我们的帽子,有印度货,也有英国货”。他还记得,最昂贵的一些帽子是英国来的亚麻制品,“上面有小朵小朵的玫瑰花,据说价钱相当于半头牦牛”。可是小姐们还是疯抢。当时小店里还卖意大利布料和英国自行车,再就是法国香水。 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注册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专门在国际间往来贸易,此时的他,已经会说藏、汉、英、印多种语言了。
八廓街18世纪开始发展,到20世纪初兴旺一时,尼商、印度商和北京商人是这里的外来客,而回商和藏商则是本地客,当时这里曾流传着凶悍的商战故事,几家商店老板为抢地盘,你敢割手,我就割脖子。
但是,八廓街与其说是商业街,不如说是拉萨市民的生活区,在外围一层商店后,就是大片民居,更多的是深宅大院。至今保留的噶林厦、索康府等大院落里,一边是两层高的仆人房,一边是对着太阳的三层高主人房,中间是宽大的养马区,看得出当年贵族的悠闲。西藏规划局局长史文江说:“当年管家、奴隶和马夫都住在不向阳的两层楼里。”而当年由于运送建筑材料都用牦牛,所以用“柱”来评价房子好坏,一头牦牛只能拉一根柱子。柱子越多,房子越豪华。
1949年出生的摄影家旺久多吉当年就住在八廓街边上的大院落里,他家当年的院落之一现在改造成了我们居住的宾馆。
“和平解放不久,张国华他们来我们家拜访,因为我爸爸一直支持解放军进藏。”张国华他们提出把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