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实则,要研究中国的学问,明白《易经》的关键,是研究《易经》的原理 《易经》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和运用的方法的一门学问。它的开始是以阴阳八卦的符号,和数理的选择,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了。《易经》是中华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唯一的智慧宝典,是现代文明表现最完美和谐的指南。 《周易》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其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模式的最终归宿是人,是对人道的认识。人处于世间,无非男女,若悟得阴阳之道,处世之理尽矣。哲学,是回答一些“根本问题”的。易经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它在第一章就教育人们“自强不息”!它告诉人们处世之道,对圣人而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对智者而言,淡泊为人,宁静致远。
为人当健当强,当仁不让。
处世宜卑宜厚,德泽四方。
为人能刚能柔,可屈可伸。
处世静如蛰龙,动如猛虎。
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对人生行为,处世道理的论述,为了更好的指导人生,每卦
配以有代表性的人物做对照,以加强对《易》的理解。
8<比卦>处世哲学—论亲附之道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
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
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比》:吉。原筮,原清筮意.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地上有水,比。
大地得到水,
变得更柔,
水得到大地,
可以奔流.
物以来类聚,人以群分.比卦讲的就是人们形成群体的哲学.在群体中必须有个刚
毅中正的领袖.所有成员,都要竭诚团结在领袖的周围,共同奋斗.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中正城信最为根本,
择善弃恶,
主动团结,
亲附于有道之人,
才会兴旺发达,
事业有成!
-
-
-
附一:
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亲附之典)
松赞干布(617?—650),汉文史籍亦作“弃宗弄赞”或“弃苏农赞”。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赞普,吐蕃王朝的缔造者。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为结好吐蕃,求得西部边境的安宁,遂于十五年(641)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吊祭。
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巩固统一,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迁都拉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西藏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