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已有千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其源头与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松赞干布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由于松赞干布在西藏实行类似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奠定了藏民族第一次历史性的辉煌,并最终为藏传佛教的在西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生于公元六一七年的松赞干布,十三岁被拥立为赞普,即位时恰逢内忧外患,经过重重历练威望日增。公元六三三年,松赞干布力排众议,迁都吉雪卧塘(拉萨),摆脱了传统势力的沉重包袱,开辟了新天地。
松赞干布即位后,在吐蕃实行了“改革开放”——主要是从四邻邦国或地区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对政治、经济、军事、文体等领域大力改革。
松赞干布首先命人赴天竺学习梵文,参照梵文创造了藏文,结束了吐蕃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字创立后,从公元七世纪中叶开始,吐蕃已有能力和条件翻译佛经。 其后,松赞干布迎请印度、尼泊尔、汉地等佛教高僧大德到吐蕃,翻译众多佛经。其中重点翻译了大悲观音菩萨之显密经典二十一部,这些经书经广泛传播,观世音菩萨深入人心后,藏民认定她就是普度吐蕃众生的菩萨,拉萨的红山被认定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取名为布达拉。
与此同时,松赞干布又迎请佛像供品,包括从印度南部迎请了一尊被称为从旃檀蛇心中自然形成的十一面观音像,迎请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不动金刚佛八岁等身像和唐朝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也在这个时期,吐蕃建造了众多佛寺,包括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以及山南的昌珠寺。佛教开始在吐蕃正式传播。
松赞干布时期是西藏社会大开放、大变革时期。当时社会的这种大开放、大变革为佛教在西藏的传播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