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S >> shu >> 村上春树 >> 正文

 

[组图]村上春树小说的性描写

 

当《小交响曲》结束时,我问他是否还记 得自己买的第一张唱片。他站起身,在 其中一个架子上翻找了起来,然后递给 我一张叫做《多面吉恩·皮特尼》(The Many Sides of Gene Pitney)的专辑。 封面上是60 年代早期美国低音歌手皮 特尼的迷人浅笑,他系着带斑点的宽领 带,穿着惹眼的红色夹克,头发看起来 就像是冻结的浪尖。村上春树说,他13 岁的时候在神户买了这张唱片(这是一 个替代品,原来的唱片在十年前就已经 磨坏了)。说话间,他放下电唱机的唱针, 开始播放第一支曲子《暴雨狂云》(Town Without Pity)。这是一首戏剧性的、号 角齐鸣的歌曲,佩特尼浅声低吟着:“年 轻人有问题,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一 颗理解的心,为什么他们不帮助我们, 哪怕是试试,在这粘土和花岗岩组成的 星球解体之前?”

歌声结束,村上春树抬起了唱针。他说: “一首傻里傻气的歌。”

《1Q84》的书名就是一个玩笑:它运用 了多语种的双关,让人联想到奥威尔的 《1984》。(在日语中,数字9 的发音与 英语字母Q 相近。)

我问村上春树,在写《1Q84》的时候是否 重读了《1984》。他说是的,那本书非常 无聊。——但这并不意味着《1984》很 差劲;某次我问村上春树为什么喜欢棒 球,他说:“因为它很无聊。”

他告诉我:“大多数关于不远未来的小 说都是无聊的,总是黑暗的,总是在下 雨,人们也总是不快乐。我喜欢科马克·麦 卡锡(Cormac McCarthy)所写的《路》(The Road)——写得非常好……但仍然还是无聊的。它很阴暗,人吃人……”提到 《1Q84》时,他说:“乔治·奥威尔的《1984》 是描写不远的未来的小说,但《1Q84》写 的却是不远的过去。我们从相反的方向 着眼于同样的年份。如果是不远的过去 的话,就不会无聊了。”

我问他是否感觉与奥威尔有某种联系。 村上春树说:“我想,我们对于现行的体 制拥有着共同的感触,乔治·奥威尔既 是记者又是小说家。我是100% 的小说 家……我并不想写消息。我想写好的故 事。我认为自己是个政治人物,但是我不 向任何人表达我的政治观点。”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内,村上春树却一 反常态,大声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政治观 点。2009 年,他前往以色列领取了很有声望的耶路撒冷文学奖,在这次备受争 议的行程中,他借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 对巴以问题的看法。2011 年夏天,他利 用在巴塞罗那举行的颁奖仪式作为平台 批评了日本的核工业。他认为福岛第一 核电站的事故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二次核 灾难,但却是第一次完全由自己造成的 核灾难。

当被问及他在巴塞罗那的演讲时,他稍 微修改了一下自身的百分比。

他说:“我是99% 的小说家和1% 的公民。 作为一名公民,我有话要说,当我必须 这样做的时候,我会非常明确地去做。 那个时候,没有人反对核电站,所以我 想我应该这样做。那是我的责任。日本 国内对于那次演讲的回应大部分都是正 面的——像我一样,人们希望海啸的恐 怖可以促成改革。很多日本人将这次灾 难看做是我们国家的转折点。那是一场 噩梦,但也是改革的好机会。1945 年之 后,我们努力工作,慢慢变得富有。但是 那样的日子已经不再。我们必须改变我 们的价值观,必须思考如何过得快乐。 这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效率的问题。 这是关于纪律和目的的问题。我从1968 年以来就想说: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体 制。我想现在是我们必须再一次变得理 想主义的时刻了。”

我问他所提及到的理想主义是什么样 的,他是否把美国看做是一个榜样。 他说:“我认为人们已经不再将美国看 做榜样了,我们现在没有任何榜样,我 们必须树立新的榜样。”

现代日本的典型灾难——奥姆真理教 地铁沙林毒气杀人事件、神户大地震以 及最近的海啸——在令人惊奇的程度 上,都是村上春树式的灾难:地下暴力的 痉挛,深不可见的创伤,却在表面的日常 生活中显现出巨大的破坏力。他因为痴 迷于深处的隐喻而恶名昭彰:他作品中的人物爬下空井进入秘密的世界,或者在地底下遇 到了东京地铁隧道中的黑暗生物(他曾告诉一名采 访者说,他必须在其第八部小说之后停止使用井的 意象,因为井的频繁出现开始使他局促不安)。从深 度上讲,他将自己的创造力设想为井。每天早上在桌 前,当他全神贯注的时候,村上春树就变成了一个村 上春树式的人物:一个平常人,在他创造性的无意 识的洞穴中探险,并且忠实地报告着自己的发现。

他告诉我说:“我住在东京这个文明世界中,这里就 像纽约、洛杉矶、伦敦或者巴黎一样。如果你想发 现神奇的事物,就必须走到你的内心深处。而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人们说这是魔 幻现实主义——但在我灵魂的深处,这就是现实主义,而不是魔幻主义。当我写 作的时候,它是非常自然的,非常合乎逻辑的,非常现实并且合理的。”

村上春树坚持认为,当他不写作的时候,完全就是个普通人——他感觉自己的创 造力是一个通往无意识的“黑盒子”。他往往会躲开媒体,并且惊讶于在街上有读 者想同他握手。他说,他更喜欢听别人说话——事实上,他被称为日本的斯特兹·特 克尔(Studs Terkel)。1995 年奥姆真理教地铁沙林毒气杀人事件后,村上春树花 了一年时间采访了65 名受害者和犯罪者,并将访谈成果以两大卷书的形式出版了; 后来它被翻译成了英语并且被大幅删节为《地下》(Underground)一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村上春树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村上春树小说的性描写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