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u >> 瞿秋白 >> 正文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21

论尽管

尖锐,而说理透辟入里,逻辑性强。行文也不是剑拔弩张,而是从容不迫,圆润流畅。文中词汇丰富,尤

喜熔铸新词”,“文章妙语如珠,机智,新颖,别具风格。”①瞿秋白在《红旗周报》、《斗争》上发表

的文章,②短小精粹,更加鲜明锐利。
  --------
  ①季楚书:《纪念“左联”,缅怀战友》,《左联回忆录》上,第201—202页。
  ②瞿秋白在《红旗周报》上发文约13篇,署名范亢;在《斗争》上发文约20篇,署名狄康。这些文章

长的一两千字,短的仅几百字。

  瞿秋白用笔名狄康在《斗争》上所写的文章,绝大多数发表于1933年6、7、8三个月,即中央苏区第

五次反“围剿”战争前夕。他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揭露了敌人在战略策略上的变化和企图,及时

地向党提出了重要意见。如果说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主要是他还不可能直接地反对当时中共中央推行的“

左”倾路线,甚至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还免不了有些“左”的成份。
  但是,这些文章给瞿秋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933年9月22日,临时中央政治局作出《中央关于狄康(瞿秋白)同志的错误的决定》①,在全党范

围内发动了对瞿秋白的公开批判。这个决定危言耸听,无限上纲,指责瞿秋白文章的许多观点是“偷运和

继续他过去的腐朽的机会主义”,“来解除党动员群众的武装”,“在客观上,他是成了阶级敌人在党内

的应声虫。”因而,瞿秋白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有系统的机会主义错误”。临时中央政治局号召全党“

应在组织中开展最无情的斗争,来教育同志,并检查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的动摇,坚决的打击一切对于

机会主义的调和倾向,以保证彻底执行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决议。”10月底,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

旗周报》发表社论《白区党在反对五次“围剿”中的战斗任务》②,居然把批判瞿秋白作为白区党完成反

对五次“围剿”各项任务的必要前提;文中引用高尔基的名言:“敌人不愿意解除武装,我们就必须消灭

他”,强调要对瞿秋白“开展最无情的斗争”。同期发表的署名文章《粉碎五次“围剿”与反倾向斗争》

的长文,提出“反对目前最危险的罗明路线和狄康同志的观点”,是“顺利的执行冲破五次“围剿”的一

切战斗任务的前提。”11月,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全文转载此文,把对瞿秋白的批判,由白区推

向苏区,在全党展开。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编辑部受到组织上的整顿,严格检查了该刊

发表过的文章以及其他刊物上的文章。
  --------
  ①《六大以来》(下),第56页。
  ②《红旗周报》第61期,1933年10月30日。

  瞿秋白在《斗争》上所写的文章中,受到严厉批判的主要有《临死的呼号》(第48期,1933年7月20

日)、《庐山会议的大阴谋》(第49期,1933年7月30日)、《国际反帝大会——反对国民党的外债政策

》(第52期,1933年8月27日)。这些文章的内容,无非是揭露帝国主义各国以“借款”形式侵略中国,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武装侵略,蒋介石反动政府投降卖国,反对和企图消灭工农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文

章特别指出蒋介石对苏区开始采取了军事“围剿”和政治经济手段并用的方针;在军事上由过去的急进直

入改为“封锁”、“包围”、“步步为营”的战法。这些看法,显然是正确的,远比“左”倾路线的指导

者高明得多。
  《庐山会议的大阴谋》一文,被中央认为错误“特别”严重。这篇文章短短八百字,观点明确,文字

简捷。瞿秋白在文章中指出:“国民党的报纸,不久以前还说苏联的政策是‘有组织的饥饿政策’,说苏

联农民的困苦还‘过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民’。这当然是抄袭帝国主义者的谣言来诬蔑苏联。然而国民党

自己却的的确确在实行‘有组织的饥饿政策’。最近庐山会议的结果,最重要的就是议决严密的封锁苏维

埃区域——其余的决议,什么察哈尔问题,什么新疆问题等等,都是军阀混战的‘准备’,消息也都是模

模糊糊的,只有‘川赣剿匪’问题的决议说得清清楚楚:‘实行对于匪区的严密封锁,一切药材、煤油、

电料、盐等都严禁输入匪区,并在匪区附近实行这些东西的公卖,凡是没有‘良民证’的人都不准购买。

”瞿秋白严厉地谴责道:“这不是‘有组织的饥饿政策’是什么!其实,这不但是饥饿,而简直是造成活

地狱的政策。这是要使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的几千百万的民众没有盐吃,没

有煤油用……受了伤和生了病没有药可以医。总之,是用极残酷的手段弄死这几千百万的民众”,“要靠

饥饿政策去逼迫红军”,“庐山会议就决定了这个大阴谋”。瞿秋白在下面又写道:“然而这封锁政策的

别一方面,却也表示着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国民党的白军比红军多四、五倍,国民党的武器——最新式的

飞机、坦克等等比红军的胜过几十倍,然而国民党的白军不敢开到前敌去打。照物质上的力量比较起来,

白军真可以两三个月‘荡平赤匪’。然而不!他们不敢叫大队的士兵去打,却只敢‘封锁’,‘包围’,

‘步步为营’。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的士兵群众不大靠得住了,因为苏区的广大民众极大多数是‘非良

民’了,因为苏区的广大民众都是红军的‘暗探’和‘眼线’。”
  这篇文章中,如果要找错,那么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对兴起于察绥抗日前线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缺

乏正确的估计,错误地认为这是“军阀混战的‘准备’,”这是照抄“左”倾错误的观点;二是过低地估

计敌人力量,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以为国民党军的士兵靠不住了,不敢命大队兵士打红军了,这也是“

左”倾指导者的主张。十分清楚,除了“左”的错误,这里绝对没有临时中央决定中所强加给瞿秋白的下

列罪名:“非常严重的有系统的机会主义”。“这一错误的内容,主要就是认为目前时局的中心,不是两

个政权——苏维埃政权与国民党政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瞿秋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21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