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分而要合于中国语言规律
。瞿秋白认为,这种现代普通话,在大城市里已开始产生,它将足以表情达意,演说故事,撰写文章。 -------- ①《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2卷,第6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瞿秋白鉴于沙俄时代,俄国各民族人民反对俄语同化政策,坚决反对在中国用“国语”统一中国各民
族的语言。他指出,“国语”的名称本来是不通的,指定统治民族的语言为“国语”,是压迫弱小民族,
这种含义的“国语”,应当排斥不用。他坚持只用普通话,不用“国语”一词。 在大众化问题讨论中,瞿秋白和茅盾在把语言大众化问题放在什么地位的问题,有些分歧。1932年7
月,茅盾以止敬笔名发表《问题中的大众文化》一文,认为“技术是主,作为表现媒介的文字本身是末”
,①只有学习旧小说适合大众习惯的描写方法,才能创作出好的大众文艺。他认为大众文艺的主要条件是
努力学习运用《水浒》等古典小说的艺术方法和描写方法,如动作多,抽象叙述少,处处以人物行动来刻
划人物性格,不用联想、暗示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大众的读者感动;而读得出、听得懂,只是起码条
件,仅做到这一点不能算是大众文艺。瞿秋白读过茅盾的文章,于9月间发表《再论大众文艺答止敬》②
一文,不同意茅盾的“主要条件”论。他申明他并不是不注重写作技巧,但当前首要的任务还是要使大众
读得出、听得懂。首先要有大众文艺,然后再要求好的大众文艺;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语言文字。过分强调
写作技巧,会使初学写作者不敢动手,结果势必取消大众文艺的广大运动。茅盾后来说:“对于秋白的这
篇文章,我没有继续争论下去,因为我发现我与秋白是从不同的前提来争论的,即我们对文艺大众化的概
念理解不同。文艺大众化主要是指作家们要努力使用大众的语言创作人民大众看得懂,听得懂,能够接受
的,喜见乐闻的文艺作品(这里包括通俗文艺读物,也包括名著)呢?还是主要是指由大众自己来写文艺
作品?我以为应该是前者,而秋白似乎侧重于后者。由此又引出了对文艺作品艺术性的分歧看法。我认为
没有艺术性的‘文艺作品’不是文艺作品,即使最通俗的文艺作品也然。而秋白则似乎认为大众文艺可以
与艺术性分割开来,先解决‘文字本身’问题。”③茅盾侧重于作家创作的角度,注意大众化作品的艺术
性;瞿秋白则希望在大众中产生作家。这些讨论,有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瞿秋
白的意见有点急于事功。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工农大众文艺家的出现,谈何容易!对此,鲁迅早有精辟
的见解。1930年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指出:‘现今的急务”,是“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
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爱看,以挤掉一些陈腐的劳什子。”④目前限于客观条件,
还只是“使大众能鉴赏文艺的时代的准备”,要彻底实现大众化,“必须政治之力的帮助,一条腿是走不
成路的”⑤。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权的力量,文艺大众化不可能实现。 -------- ①《问题中的大众文艺》。《文学月报》第1卷第2号,1932年7月。 ②《文学月报》第1卷第3期,1932年9月。 ③《文艺大众的讨论及其他——回忆录十五》。《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④⑤《大众文艺》第2卷,第3期。
瞿秋白不仅在理论上探索大众化文艺问题,而且亲自进行了大众化作品的写作尝试。他所住的紫霞路
谢寓,离老城隍庙不远。有时,他化装到那里去,观听民间说唱。同时自己动手利用旧的民间文艺形式,
写了不少有新内容的通俗歌谣和故事,即所谓用旧瓶装新酒。其中以“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发生前
后,写的最多。如《东洋人出兵》、《上海打仗景致》、《可恶的日本》、《英雄巧计献上海》、《江北
人拆姘头》、《十月革命调》、《苏维埃歌》、《五更调》、《工人要求新唱春》、《国民会议新唱春》
、《五月调》、《苏维埃新山歌》、《工人格福气》等。这些作品完全采用群众的口语,揉入方言俗语,
十分通俗易懂。但是有些作品单纯从政治宣传着眼,仓促成篇,往往流于粗糙概念,缺乏强烈的艺术的魅
力,既为知识分子层所忽略,也不为广大群众所欣赏。 为了尽快形成和使用“现代普通话”,瞿秋白积极倡导“文字革命”即汉字改革。这是欧美文学发展
史上所不曾遇到的问题,因而中国的汉字改革,对于文化大众化的实现,具有创新的性质。瞿秋白在《学
阀万岁!》一文中指出:汉字存在一天,真正的“人话文”——现代中国文(就是完全用白话的中国文字
)就一天不能够彻底的建立起来。因而,他主张从根本上废除方块汉字,代之以拉丁化(罗马化)的拼音
文字。他最早最切合实际地考虑了创制拉丁化的新中国文的问题。他提出方案,与吴玉章、林伯渠、萧三
等共同讨论,并且得到了郭质生等的帮助,在1929年2月拟出了中国拉丁化字母的草案。《中国拉丁化字
母方案》先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小册子。同年十月,瞿秋白又把方案修改
写定,名为《中国拉丁化字母》,1930年春,首先在莫斯科《中国问题》杂志第2期上发表(署名是瞿维
托)。然后又由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单行本用汉字、瞿式拉丁化新文字和俄文
排印。除正文外还有新文字和汉字的对照读物,和两个附表。一个是《新拉丁字母的一览表》,用他所提
的新文字的声母、韵母跟国语罗马字、威妥玛式和俄文字母的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拼法对照比较。另一
个是《汉字拼音表》,其中包含有若干汉字的特别拼写法。这个拉丁字母的新中国文字的拼音方案出版后
,不仅得到当时在苏联的中国学者和关心这个问题的共产党员的赞同;而且引起苏联的研究中国问题和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