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4卷本第1卷,第20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新青年》、《前锋》主编
1923年1月初,瞿秋白乘坐的国际列车到达满洲里。一进中国境,最触目的就是到处只见穿着‘号衣
’的军警;到达哈尔滨,下车后时时受到军警的盘问。瞿秋白不得不缓行,在哈尔滨停留三天,直到1月
13日方才到达北京。当火车驶进北京城,远远望见天坛、城楼时,瞿秋白不禁怦然心动:“我与你们久别
了,中国的文化呵!不知道满中国布满了如此之多的军警,是否为着保护你们的?”①果然,不过六七天
,这群持枪弄棍的军警,竟在众议院门前,光天化日之下,把一群请愿的、宣言“只谈教育”的青年学生
,打得落花流水,尽了他们“保护”文化的职责。 -------- ①《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1卷,第207页。人民文学山版社1953年版。
离别了两年的中国,给这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第一眼印象:中国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此时
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北京政府)统治下的狗彘食人的中国;“中国政府原来是‘率兽食人’的政府,
谄媚欧美帝国主义,以屠杀中国平民劳动者为己任。”①本来,瞿秋白打算在到达北京以后,马上把他在
苏俄研究考察所得以及苏俄现状,向中国读者报道。但是,当他看到中国的现实后,不能不先对中国发表
自己的主张了。回国三天后,他在一篇短文中,提出了他以前不曾也不可能提出的救国之方: 中国真正的平民的民主主义,假使不推倒世界列强的压迫,永无实现之日。世界人类的文化,被这一
班“列强”弄得濒于死灭且不必说起,中国平民若还有点血气,无论如何总得保持我们汗血换来的吃饭权
。全国平民应当亟亟兴起,——只有群众的热烈的奋斗,能取得真正的民主主义’只有真正的民主主义能
保证中国民族不成亡国奴,切记切记!② -------- ①《瞿秋白文集》4卷本第1卷,第19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②同上书,第198页。
这时,刚刚诞生半年的中国共产党正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
高潮;农民运动也在广东兴起。面对中国工农革命斗争的新形势,瞿秋白回到北京不久,于1月31日在中
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上,发表了《政治运动与知识阶级》一文,从政治上新旧两大营垒的斗争入手,
精辟地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分化及其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的知
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但有些人对自己估计过高,没有看到知识分子阶层在阶级分化
中的复杂性,从而忽视了工农群众的力量。胡适曾说:“干预政治和主持正义的责任必定落在知识阶级的
肩膊上”①,当时党内有人如张国焘也有类似的观点。这是一种笼统的、似是而非的观点。针对这种观点
,瞿秋白尖锐地指出:“知识阶级,究竟是什么东西?”②,它一部分是士绅阶级的,是以议员、政客为
职业的旧的知识阶级,他们是“社会赘疣”;另一部分是经受“欧风美雨”薰陶的“学校的教职员,银行
的簿记生,电报电话汽船火车的职员,以及最新鲜的青年学生,是新经济机体里的活力,正在膨胀发展,
——这是新的知识阶级。”③青年学生在新型的知识分子中,和官僚在旧式的知识阶层中,都占重要的地
位,前者是“民治派的健将”,后者是“专制派的镖师”④。他们属于不同的阶级,为不同的阶级服务,
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文化。新型的知识分子还应当知道,他们是“受用生产的剩余——劳动平民的血汗,
方能有此‘知识’来代表文化,他应当对于劳动平民负何等重大的责任!何况在此新旧潮流冲突的时候,
中国社会生死存亡的关头!”⑤新型知识分子应当做“社会的喉舌”,“平民的先锋”⑥,要把自己的命
运与工农群众连结一起,以工农群众为革命的主力军。在革命高潮到来,不少知识分子彷徨于群众斗争之
外的时候,瞿秋白正确地阐明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的关系,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 ①②③④⑤⑥《政治运动和知识阶级》。《向导》
回到北京,瞿秋白住在东城大羊宜宾胡同堂兄瞿纯白家中。瞿纯白仍在外交部做事,月薪约二三百元
,但在京城居大不易,一些必要的排场不能不讲,家中雇佣看门人、车夫、女仆,每逢年节必备礼物向亲
友、上司敬献;这一笔花销,只能维持一个虚假的体面,家中饮食并不好。瞿纯白希望堂弟能留在北京供
职。李大钊准备介绍瞿秋白到北京大学俄国文学系教俄国文学史。当时北大俄文系只有三个俄国教师,没
有中国教师,也没有系主任。但北大实权掌握在反动派手中,迟迟不发聘书。北京政府也准备聘用他在外
交部任职,月薪二百元。但瞿秋白拒绝了这份收入可观的差事,颇使堂兄不解。事后,瞿纯白才知道,堂
弟已属于共产党人,从此专门从事党的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了。 瞿纯白的住宅,是一个不算小的宅院,进得大门,左边是个偏院,左边第一进是前院,院中植有两株
西府海棠,瞿秋白住在前院的正房,中间隔着堂屋,与瞿纯白夫妇的房间相对。右第二进的大院周围有三
个小院,分布着厨房、客房、洗澡房等。夜里,瞿秋白经常伏案写作,睡得很晚。白天常常出去。一位俄
国记者常偕夫人来访,并一起到女高师去听音乐会。偶有闲时,瞿秋白对瞿纯白夫妇和侄儿重华、小农,
绘声绘色地介绍他在苏俄的见闻,并教孩子们学唱《赤潮曲》、《国际歌》等歌曲。《赤潮曲》是他自己
创作的,时间当在1923年春夏之交。歌词最后写道:“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光
华万丈涌。”有一次唱罢这首歌,他问重华:“你知道是谁养活了我们吗?”重华爽快地答道:“是爸爸
挣钱养活我们。”他听了不觉笑了起来,接着他耐心地向重华讲解工人、农夫创造财富的道理。他说:“
假若没农夫种田,工人做工,你爸爸挣的钱再多,也要饿肚皮的。”说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