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沪上女作家陆星儿塑造了不少女性文学形象。去年,她在切除胃部肿瘤以后仍笔耕不辍,伏案写完她的第6部长篇小说;最近,她的第12部中篇小说集《人在水中》也已面世。
儿子眼中的妈妈
陆星儿生肖属牛。生日那天,儿子送她两幅画,一幅是母牛在田边吃草,一幅是母牛旁边放着一桶桶鲜奶。陆星儿曾自喻像牛一样结实耐劳。北大荒十年漫长的知青生活,婚变后单身妈妈的艰辛,都演变成她的七彩人生:“生活把我变成了‘作品’,经历就是财富!”
上世纪80年代起,陆星儿的中长篇小说几乎是一年一部。读者们还记得那一部部用理想主义笔调写成的《留给世纪的吻》《精神科医生》《呵,青鸟》《遗留在荒原的碑》《一个女人的内心世界》《郎平自传》及电影剧本《女足9号》;其中长篇连续剧《我儿我女》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小说《在同一爿屋顶下》获“上海文学奖”,小说《今天没有太阳》获“十月文学奖”。
总有朋友来相助
“也许是把生命用得过狠了,活活地把自己累成病。现在想来,真是很对不起生命。”陆星儿反省说。过去她总把“胃病”不当回事,难受时就抓一把药,喝一口冲剂“抗一抗”就过去了。直到前年岁末胃部隐痛不止,被作协的同事们推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问题严重”了。动手术那天,作协几乎全体出动,守候在手术间门口,过道上挤满了闻讯而来的读者和朋友。
住院的半年里,陆星儿充分感受到人情的温暖:王安忆和王小鹰天天来陪伴照料,出院回家后,她俩又每周轮流赶到浦东潍坊路来看护;朋友们天天来问候,送来的鲜花水果放满了半个房间。为此,陆星儿感慨地说:每到困难时,总有朋友来相助。为了回报大家的关爱,自己无论如何要健康起来。
“蚂蚁啃骨头”
陆星儿瘦了许多。拜访她时,她送我一本刚出版的中篇小说集《人在水中》,封面是一片蔚蓝色的水世界,一年轻女子似一片落叶在水中飘飘荡荡。陆星儿说,这是儿子陈厦的一幅电脑绘画,他现在是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设计系的大二学生。陆星儿新完成的长篇名为《钥匙,在窗台的阳光里》,5月份将在《收获》杂志上发表,写的是改革开放大潮对人的命运的冲击。
陆星儿说这是她“二十多年来写得最艰难的一部”:“我带着这部小说的打印稿住进医院,边治疗边修改。出院回家后,我每天上午用精力最好的两小时改稿,由于伤口没长好,无法坐到电脑前修改,我就依靠沙发,把打印稿放在膝盖上一行行、一页页地斟酌……”我翻看了这部被装订成8大本、16开的修改稿:每一行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每一页都成了“大花脸”,而她还要把这些“大花脸”再誊写到电脑上去,真比重新写一遍还要麻烦。去年8月,《收获》主编李小林和她交谈以后,陆星儿又花了4个月改了第2稿、第3稿。面对巨大的写作工程,她喻之为“蚂蚁啃骨头”。
写作,我生命的一部分
采访过程中,我问陆星儿一个问题:“您身体刚刚恢复,为什么不好好养一养?”陆星儿淡淡一笑:“人不能为活而活。写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信念的一部分,更是我生活经历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我几次提起她的哥哥陆天明和她的侄子陆川,陆星儿报之一笑,不愿多谈。回家后我忍不住又打电话去:陆天明写了《苍天在上》《省委书记》,他的儿子陆川执导《寻枪》一炮走红,陆家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家传?陆星儿这才告诉我:“我五岁时父亲病故,一直由母亲抚养我们兄妹四个长大成人。陆天明大我六岁,小时候是上海市少年宫文学小组的成员,插队落户去过安徽,后来又到新疆。我在黑龙江时,我们一直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我受哥哥的影响很深,我很尊敬他,长兄如父嘛!最近,陆天明正窝在北京家里写长篇……”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