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刘庆邦 >> 正文

 

[图文]刘庆邦专访:认识中国农民从认识矿工开始

,跟别人的感受不一样,因为我确实目睹过一些矿难,当时的现实情况。至于压力,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矿工真实的生活现状表现出来,还是不回避这个现实,或者说不粉饰现实。

主持人:

您曾经说到要用感动来进行创作。大家都知道,您采访过大大小小的矿难,您在现场能够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刘庆邦:

我写东西,都是从理念出发,强调情感,注重情感的饱满。小时候的美主要还是情感之美,要看里面包含着多少情感因素。我们所谓深入生活,积累生活,也主要是情感上的积累。它不是理念上的一些东西,主要是情感上的东西。我们每次到煤矿生活,采访矿难也好,我觉得,我得到多的也是情感上的东西。比如我有一次,十年前,1996年前,我去采访平顶山的一次瓦斯爆炸,那次爆炸炸死了84名矿工。第二天我就赶到那里采访,矿工家属都在一块儿,可以说,每天都在听他们的哭声。那时候就说自己是工作人员,不用采访,不用问,你就看,你就知道了。矿工家属,都很年轻,孩子都很小,一次一次哭倒了,昏过去。一昏过去就打吊针,然后醒过来又再哭,然后又再抢救,有好多好多的细节都让人受不了。始终处在那种眼泪不干的状态。当时在写成一个长篇的记者,这个当时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一个煤矿部的副部长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感谢我写出这样的感人的作品,希望全国煤矿管安全的人都要读一读这样的报告文学,对矿工的生活负责任。到现在,煤矿还拿这个当教材。

主持人:

真正心灵上的震撼。

刘庆邦:

他们哭的你受不了。

主持人:

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通过普通文字无法感受到的一些东西。

刘庆邦:

心灵化的一种教育。

主持人:

感动的往往是从心灵最深处。

刘庆邦:

情感的深处。
主持人:

说到刘老师的作品,有一部作品,改编成电影,获得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的熊银奖。

刘庆邦:

《神木》发表之后,很多矿工给他们写信,希望转载这篇文章。后来影响就更大一些。首先这部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在全国煤矿好几个地方,陕西、河北、内蒙古、辽宁、江苏,好几个地方发生这样的事情,最后两个人合伙把一个人打死,然后跟人家要钱。再到一个地方,打死以后,再要钱。我觉得,这是特别极端的。什么叫人吃人,这就是人吃人,就拿人家的命换钱。这样我就想写成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当然,他跟新闻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知道,这个小说需要虚构,要把素材打乱,重组,进行想象、升华。我就虚构了一个情节,安排了高中生。他的父亲被人家两个人打死以后,没有学费了,他父亲过年没有回来。他一边寻父,打死他父亲的两个人,在是不是打死高中生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产生了矛盾,两个人互相残杀,高中生最后没死,他们两个最后互相残杀,死了。拍成电影之后,我觉得电影拍得基本上不错的,我看了之后,还是挺震撼的。特别是那个结尾的部分,我一直把这个高中生写得非常纯洁,我把它写成美的化身,希望的化身。最后电影拍成高中生最后也拿了两万块钱。拿了钱以后,整个味道就不一样了。但是整个故事是很好的。

主持人:

刚才前面谈了这么多关于矿业、矿工的生活。最后还是回到这本书上来说。书里面,我记得有一个情节是在宋长玉写信的时候,我看了之后,当时内心一笑。这种在集体宿舍里写信,感觉是很微妙的。

刘庆邦:

现在写信的人不多,我们那时候写信,比如表达感情也好,给家里报平安也好,求爱也好,主要是靠信的手段,没有电话,全公社只有一个电话。大家很难,当然更说不上是手机,更说不上短信。信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趴在一个小凳上给家里人写信,给朋友写信,写求爱信。

主持人:

宋长玉写信的时候,突然发现身后有一个人拍他一下,你在写什么信。报平安的,你替我也写一下。

刘庆邦:

我在小说里,没有用信里的一句原话,都是用叙述的手法。

网友:

老师,我觉得,您真的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一名作家。

主持人:

刘老师一直在用感动感动大家,感动读者。自己用心来创作感染大家。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比较大一些:您写作的最终目的?

刘庆邦:

我原来说过,我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我写作的目的是劝善的,改善人心的,改良人生的。

我自己还有一个说法,我写作过程本身。怎么说我觉得,都成立。

主持人:

通过今天的访谈,大家应该可以感受到,如果说,大家似乎能够,一本好书,十年之后,同样能够真真实实的感动读者,同时给广大热爱写作的朋友一些启示。如果您现在不知道从何处找题材,刘老师给您很好的借鉴,从您身边的事写起,从能够感动你的事写起。这样的故事才能真正感动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红煤》这本书感受矿工的生活状况。节目最后,非常感谢刘老师今天能到腾讯网聊这么多,让大家真真切切了解了矿工的一种矿业的状态,一种生活的方式。另外,跟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很好的建议,踏踏实实的用自己的心来感受生活。

最后希望您能跟大家提点建议,或者是说几句话。

刘庆邦:

谢谢各位网友,希望今天的聊天没有让年轻的网友们失望。我也希望网友朋友们读了《红煤》后也不至于失望。

再次谢谢。

主持人:

我们同时感谢广大网友的到来。今天访谈我们就到此结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腾讯网读书频道的其他节目。

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刘庆邦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图文]刘庆邦专访:认识中国农民从认识矿工开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