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中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是我花费了半生心血研究的课题。说来也有趣,我和王蒙、袁行霈的交往竟都和李商隐有关。
一、我与王蒙
王蒙的父亲王锦第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赴日留学前,在北大与何其芳(文革前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同学。1934年10月15日王蒙出生,何其芳说:“给你儿子取名阿蒙吧!”这是借用小仲马《茶花女》主人公阿蒙的名字。王锦第采纳何其芳的建议,取“蒙”弃“阿”,就叫王蒙,恰于元末明初湖州大画家王蒙同姓名。
我结识王蒙是1992年的事了。那年中国李商隐研究会在桂林召开成立大会,王蒙被举为名誉会长,我则忝列副会长一职,大家一起开会,一起畅游了漓江。在游轮上看清清的漓水,我说:“漓江水这么纯净,舀起来就可以当矿泉水。”桂林、上海两位女教授戏笑了一句:“温州人尽想赚钱,漓江也想搬回温州去。”王蒙调侃说:“你别说呀,温州商人还真会动脑筋找商机,桂林、温州两地可以合作开发,成立温州漓江矿泉水公司。”显然,王蒙当时也把我当成温州籍。
从此,我与王蒙开始了两年一度的会面与合作,有时互相赠书,或打打电话,也曾到他家作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第三届年会。
1994年第二届李商隐年会在温师院举行,王蒙在育英礼堂给师院师生作了两场精彩的讲演,宏论当代文学创作诸多问题,未取一分演讲酬金。在雁荡山的晚会上,王蒙高兴地唱起维吾尔歌曲,跳起新疆舞。临别时,他谈了对温州的印象:“温州老百姓生活很富足,幸福感很高,你看街上行人一个个微笑着,满面春风,看不到愁眉苦脸的人;温州人很热情,很好客;只是街道有点乱,应该整治一下(那年机场路才开始建设,路上坑坑洼洼)。
1996年8月,王蒙在烟台文艺之家写小说,他打电话让我去烟台商量第三届李商隐年会在烟台举行的问题。我到烟台,同王蒙一家人在“文艺之家”共住一个星期。他上午写作,午休后一起去烟台海滨第二浴场游泳,晚上聊天,研究年会的有关事宜。他说:李商隐《无题》诗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联,咱们开两部蓝鸟牌汽车,就是“青鸟”了;开到蓬莱阁去看看渤海是不是出现海市蜃楼,这就是“殷勤探看”蓬山了。这一届会议来人最多,王蒙在会上作了《李商隐的挑战》的演讲,不仅对李商隐研究,也对整个古典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3年10月,王蒙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的著名汉学家与会,如德国著名学者顾彬。我国港、澳、台学者也多人应邀参加。大陆著名作家参加的有铁凝、王安忆、张抗抗、舒婷、陈建功、韩石山、鲁彦周、陈祖芬、宗璞等;著名学者与会的有严家炎、冯其庸、何西来、何镇邦等。会议共8个专题,本人忝为“王蒙与古典文学”专题主持人,并在会上作了《王蒙的李商隐研究及其原创性》的发言,后来论文在《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发表,并被聘为《王蒙研究》编委。
与王蒙的交往中,深感其睿智,思想之深刻与语言之犀利、幽默;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哲理与诗性交相辉映。这次来温州,4月6日游览楠溪江,在登楠溪江啤酒厂后面的绿嶂山后(谢灵运有《登绿嶂山》诗),王蒙挥笔题了“谢客醉吟”(谢灵运的小名客儿);参观永嘉报春茶楼及乌牛早制茶全过程后,题了“早茶报春”,诗情与画意交融并茂。
二、我与袁行霈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常州人。霈,雨水充沛貌。行霈,义取布滋春雨,故字春澍;澍,时雨滋润,亦以喻恩泽。袁先生的名与字,寓己于世人当有滋益如春雨甘霈也。
我与袁先生的交往早于王蒙。我于1988年出版了《李商隐无题诗校注笺评》,次年又出版了《古代诗人情感心态研究》,引起了袁先生的注意,并略知我的家世。1990年9月,我们一起到海南参加中国山水文学国际会议。在会上,他在我的论文尾页上写了两行字:“数百年家世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记得这是引用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的联语)
1991年6月,袁先生受教育部委派,参加新加坡“汉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国际大会。袁先生在会上宣读了《中国大陆唐诗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演讲。在演讲中,袁先生两次评价我的书和论文。他指出:“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唐朝的诗人,并进而破译某些唐诗的‘密码’。黄世中《古代诗人情感心态研究》对白居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