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绝对是天才诗人,其智商至少在140以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咏史诗虽是讽刺某些统治者沽名钓誉的,但从帝王的赞扬中可窥见贾谊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学识过人。我们知道诗中的皇帝并不等于汉文帝,诗中的贾谊或许就是诗人自己。将自己比作受皇上赏识的贾谊,可见李商隐自诩为天才的心态。但读了他的一些诗后,忽又觉得他的情商比智商还高。
李商隐活动于文帝到宣帝(827-869)期间。他长于七律,在杜甫的基础上又作了多方面的开拓,有可喜的发展。他的诗结构精妙,语言瑰丽,风格沉郁,善于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亡国之哀。虽然有人认为其诗措意过深,晦涩难懂,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相反,后世研究者对他的兴趣似乎更多了一些。
少时常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总为春蚕、蜡炬的伟大而感动,后来才知道,这哪里是写什么春蚕、蜡炬,只不过借此抒情罢了。一个“丝”字谐音“思”,非到死不停止思念;不成灰,泪就不停地流。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把对心上人铭心刻骨的思念和悲痛欲绝的忧伤写到了极致。
说李商隐是情种,主要指他写男女恋情的《无题诗》。有人说李商隐一生风流倜傥,红粉知己甚多,故而才有这般苦恋。也有人说他因受牛、李党争的牵连,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难言之痛只好托之于男女恋情而作隐晦的表示。情场也好,官场也罢,反正李商隐的诗多以男女情爱为题材,将人世间的倾慕、思念、离别、伤心、痛苦形容到了极致。事实的确如此,李商隐《无题》之外的一些诗也总在无意中写到了女性甚至女性的玉体,让人感到他的诗几乎都是为红颜而歌,其灵感也来源于斯。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点,可以推断李商隐一生在失却官场以后可能多次涉足情场,也可能经受过颇多的感情波折。否则,他如何写得出男女之间的那种缠绵悱恻、凄美动人、撩拨情怀的感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前一句真是妙绝:双方见面极为不易,然而见面之后,又不得不分离。想到不知何时能再见,更难舍难分!此句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况且有后句的景物烘托、点染,使人感慨横生:百花凋残,人何以堪?稍有人生体验的人都能读出其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愁”一“改”状写女子担心别离日久会使自己变得衰老——对男主人公的刻骨铭心的挂念可见一斑。“夜吟”描写男主人赋诗寄托相思之苦;一个“寒”字穷尽了他由于情人不在自己身边而感到孤独、凄清的心态,无奈之下只好移情于月。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人都认为前两句是通过星辰与风起兴,引发对昨夜的怀恋和对情人的牵挂。三四句写出了陶醉在爱情中的情侣们渴盼心心相印的美好愿望。其实深究一下就可悟出,诗人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情爱间隔的苦闷,或是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表现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欢欣,寂寞里的慰藉。尽管这契合难免有苦涩之味,但对男女双方来说,或许已是可贵的了。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贾氏喜爱韩寿的俊美,甄后仰慕曹植的才华。我却要奉劝少女们:怀春之心不要和鲜花一样开放。因为那一寸寸相思常因无所寄托,到头来只能化为灰烬。作者用典表达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这种渴望无法满足的痛苦。“一寸相思一寸灰”化抽象为形象,将美撕毁了给人看,因而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催人泪下。
李商隐的无题诗很多,非一篇短文难以说尽。再看这首:本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颔联极为传神。强烈的思念驱使抒情主人公挥笔疾书甚至有点忘乎所以,竟然忽略了墨的浓淡。颈联虽是写室内环境和气氛,但客观上却很富象征意义。我们不妨将“翡翠鸟”、“绣芙蓉”看作是情人的音容笑貌,甚至可以想象成鸟语花香的怡人景色。其实这二者此时都成了离恨的媒介,亦成了寂寞处境的反衬。尾联用典,点明爱情受阻的主旨,强化了天涯阻隔之恨和我的情人离我比蓬山还要远一万倍的意蕴。
除《无题》诗外,其它如《春雨》、《嫦娥》、《板桥晓别》、《落花》、《锦瑟》、《风雨》等都写到了男女情爱。“小怜玉体横成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连写咏史诗也不忘沾点香艳的东西。“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琴高行仙术,乘红鲤鱼而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魏文帝时薛美人离别父母后用玉壶盛泪,壶中泪凝如血。诗人巧用两个典故,一喻自己,二喻伤心的情;写得含蓄、玄妙,令人回味悠长。
……
读李商隐的诗虽令人黯然伤怀、潸然泪下,但确实能触摸到真情实感。比读一些无病呻吟的自诩“古体诗”的东西要实惠一百倍!海明威有句名言:“我只跟死去的作家比较。”希望我们的“诗人”们也敢于跟死去的李商隐较量,为后人留点可以点评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