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在修身养性方面,蒋介石对自己要求甚严,束缚颇多,有人以为其生性缺乏幽默感。亦有西方人士认为他“鲁钝”,但这可能低估了蒋介石。他还在1923年游俄归国后,即留有下项记录:“某日晨醒,自省过去之愆尤,为人鄙薄者乃在戏语太多,为人嫉妒者乃在娇气未除。而其病根,皆起于轻燥二字。此后惟以拘谨自持,谦和接物。宁人笑我迂腐,而不愿人目我狂且也。” 一个迟到的“新青年” 相对于修身养性、待人接物风格的旧派,蒋介石对中国出路的思考却处处透着新意。毕竟,他生活在一个热血青年积极探索救国真理的年代,青少年的坎坷,社会的巨大变动,让他希望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努力思索着要许给这个国家一个怎样的将来。 1919年的晚些时候,蒋介石偶然被一本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吸引。此后的几年中,他常常手捧着这本杂志,阅读不辍。同一时期,蒋介石也对由北京大学罗家伦编辑的《新潮》颇为喜欢。读此类杂志,几乎是当时思想开明、追求进步的标志。此刻,32岁的蒋介石与那些新派人物并没有多大差别。 有一段时间,马克思、列宁也成了蒋介石的案头常客。他常看的书包括《马克思学说概要》与《共 产 党宣言》等,并坚持做笔记,发表看法。 比如,他在1923年9月24日的日记中就说:“今日看《马克思学说概要》完,颇觉有味。上半部看不懂,厌弃而去者再。看至下半部,则多玄悟,手不忍释矣!”1925年后,列宁也被他纳入视野。11月21日,蒋介石曾评价《列宁丛书》,“权力与联合民众为革命之必要……,皆经验之谈也。” 1925年11月,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同学录作序,重点阐述“精神出自物质,宇宙只有一原”;另外,序中亦有“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之句。马列著作对蒋介石的影响,从中可见一斑。 当时孙中山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但不能因此断言蒋介石此时对马列的态度属于投机,接受新事物正是他那个时代的特征。 不过,他对马列著作的理解并不深刻,对时局的认识也处于模糊状态,对未来的选择也是犹犹豫豫。 相对清晰的,或许是他对乡村士绅、资本家、军阀、政客……那个时代的剥削阶级的憎恶,而这同样是新派人物的共性。 他在1919年2月26日的日记中曾说:“吾国绅耆阶级不打破,平民终无享乐之一日也。”他在上海经营交易所,虽属投机,却也目睹了资本家倾轧、垄断的黑幕,并感概“安得将此种奸商市侩,一扫而空之以发荣社会经济也”。对于军阀,蒋介石愤怒更多,“恨手无寸铁,不能杀尽狐媚之政客、议员,以清时局也”。 此外,他反对蓄奴、主张打破家族观念,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的工人也抱有一定的同情,1921年8月蒋介石曾监督改建厅屋工程,目睹工人辛劳状况,并为之感动。他说:“工人之辛苦危险,可谓极矣,资本家见之,而不加矜恤,久之必演成阶级斗争。”不过,蒋介石并不喜欢“阶级斗争”,认为革命政府中,如果工人罢工就是反革命,届时使用“非常手段,亦未可知”(在他掌权前后,他也的确是这么对待工人运动的)。 同那时的“新青年”一样,蒋介石对于民族危机有深深的忧虑,他内心中民族主义情结更深。他称五四运动“乃中国国民破天荒之壮举”。1920年11月,在香港看到英国大规模建设的情况,他亦曾感慨:“中华锦绣河山,自不能治,而让外人治之,不亦深可叹乎!” 蒋介石反帝思想的高潮出现于五卅事件后。蒋介石以悲愤之笔言说:“蠢尔英奴,视华人之性命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蒋介石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近代史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一个真实的蒋介石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