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凿龙门疏河,禹过江,黄龙负舟;玄夷苍水使者授禹山海经,遇两神女于泉上”(《太平广记》)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禹之决渎也,因水为师。”“疏川导滞”,根据地形地势疏通河道,排除积水,洪水和积涝得以回归河槽,流入大海。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制服了洪水。“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诗经·韩奕》说“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史记·河渠书》)
《史记·河渠书》记载:大禹开凿龙门,使黄河水南到华阴,东下砥柱、孟津;黄河自高原流到平原后,又开通两 道河渠,使河水东流;到下游后,又疏通多道河流;使入渤海。还说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节衣少食,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 行乘榉。左手拿准绳,右手握规矩进行测量,制定了“沟洫通川”、“九川通海”的方针。一年四季不停地奔忙,可谓“劳身焦思”,终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淮南子》記載:“禹治洪水,鑿轘轅開,謂與涂與氏曰:‘欲餉,聞鼓聲乃去。’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化為熊,慚而去。至嵩山腳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巨石高約10米,围长43米,人称"启母石"。”
《庄子·天下》残日:“苦者离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充九州也。名山三百,文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案洲.而九余天下之则。胖天服,胜无毛,休甚而,林疾风,署万国。”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尚书》:“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总算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登封市,古阳城遗址《竹书纪年》载:“禹都阳城”。《史记·夏本纪》载:“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 土为九州。记载大禹治水事迹的古籍很多,最早可推见《尚书》、《诗经》。在青铜器《齐侯钟》铭文中,则有“咸有九州,处琙之堵”;在《秦公簋》和《秦公 钟》铭文中,也都出现过禹的名字。所以,千百年来大禹治水一直被传为美谈。
近世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学者,认为,大禹并无其人,是由神人格化为人,其本源实为一条虫。这样,治水英 雄的形象,也就变得黯淡了。说大禹是条虫的主要根据是《说文解字》解禹为虫,又释“禹”的下半部分为“兽足蹂地”,合此二字的含义,很像蜥蝎,而传世青铜 器上“螭”的纹饰,正作蜥蜴形状,因此禹有出于九鼎纹饰的可能。禹的父亲是鲧,《说文解字》释鲧为鱼,《国语》说鲧化为黄熊人于水,是一种水物。《淮南 子》说禹化为黄熊,因此禹与鲧相类,也是一种水物。《天问》、《山海经》等书说有鸱、龟、应龙等水族动物帮助禹治水,既然治水神话中水族动物极多,说禹与 它们同类,也就不足为怪。
禹或为虫类,或为水族,考之于古物及传说,不为无据。然而根据神话学的道理来看,可以认为大禹既非神,又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虫”图腾的部落,这或许是对上古神话的一种合理解释吧。
关于大禹本人,传统的说法是:大禹出身于华夏族群(根据是「夏为中国之人」),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西部(根据是「禹兴于西羌」)。新说是:大禹出身于古越人(百越族群), 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是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某些优势进入中原争得领袖地位的。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湖南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都对 新说作了有力的支持。所谓「夏为中国之人」是周代以后才产生的说法,周代以前,夏人活动的许多史迹实际上都在东方。与大禹有关的古迹,更是集中于东南地 区。「禹兴于西羌」一语是司马迁说的,那是指禹后来到西方的发展而言,并不是「禹始生于西羌」。通过一些出土文物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夏王朝国家重 器的鼎、钺和许多玉器都来源于东南的古越人地区。 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又传说大禹根据不同的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但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许多传说都不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关于大禹治水的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说法,二是新说。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水,如何治法?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 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 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 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 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传说是: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 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国语》等古籍就说过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如「堙洪水」、「以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