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稷与姓氏
|
|
“姓”是人类文化中标志人群血缘系统的“遗传”性符号。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原本是族称。各氏族为保族员共同世系,起先都以自己所崇拜的图腾或居住地作为本氏族的标志或符号。这种氏族称号,即最早的姓。 华夏农耕始祖姓姬名弃,封号后稷。姬姓始于黄帝。据《史记》载,黄帝本姓公刘,名轩辕氏,但因“长居姬水”,改为姬姓。据说,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有14人,共12个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承继了姬姓。后稷出任尧时的农官,教民稼穑,被后人尊为“农神”,赐姓姬,成为周族的先祖。 颇为神秘的是感生而得姓,其实是所谓始祖母为图腾所感而生。后人即以这图腾作为民族的姓。上古文献中关于周代感生得姓的传说是:周之所以姓姬,是因为周祖后稷是他母亲姜塬踩了巨人足迹而有感而孕生下的,《诗经·鲁颂·闭官》所谓“赫赫姜塬,……是生后稷。”这种“无父而生”感生得姓的传说,不仅曲折地表达了先民对民族起源的认识,而且客观地反映了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无其父的那段历史。 姓是由女、生二字构成会意字。《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月》“天子因生而赐姓。”氏是姓所衍生的氏族分支,父系社会的氏族都称之为氏,成为氏族首领的专称,如神农氏炎帝,后来,姓与氏区别逐消,成为同义词。 周族始祖为后稷。据称姜塬履巨人足迹而生,始姓姬。姬姓周族在传承中,因周王室分封,产生了吴、周、蔡、曹、辛、柯、洪、江、翁、方、龚、汪等12个姓,被称之为至德宗亲12姓。周太王古公旦父子太伯(泰伯)、二弟仲雍出奔江南,在蛮荒之地建立吴国,成为吴氏始祖。2500多年前,孔子曾盛赞吴氏始祖太伯为“至德也已矣”。这是因为,太伯三让天下,与仲雍出奔江南,使三弟季历继承王位而振兴周族、共昌西周的史实,传为佳话。 从此,吴氏后裔及其分支均称吴姓堂号为“至德堂”。首届世界至德宗亲恳亲大会于1974年10月在香港召开。1976年,世界各地至德宗亲为寻根归宗,共谋发展,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以世界各地“至德堂”(吴、周、蔡、翁、曹),“济阳堂”(辛、柯、蔡),“六桂堂”(洪、江、翁、方、龚、汪)共12姓氏之宗亲基本成,这是颇具规模的归宗大联合。以后每隔两年,该大会分别在台北、东京、菲律宾、曼谷等地召开,已召开过八届恳亲大会。1992年10月,第九届恳亲大会在吴姓发祥地江苏无锡举行“祭祖大典”,并到无锡梅村泰伯庙祭祖,到鸿山拜谒泰伯墓。会长为吴逢金博士,宗亲千人同聚,可谓盛况空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至德宗亲总会多次在大陆祭祖归宗,投资观光。
|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后稷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后稷与姓氏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古代周族的始祖后稷 |
下一篇文章: 后稷的传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