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周后稷,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后稷 - 人物简介
|
后稷 | 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诗经.生民》篇说:“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周的始祖母为姜嫄,她践踩了巨人的足迹而心动有孕,生下了后稷。这个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里的“帝”据说就是帝喾,可见周族的起源与黄帝族的高辛氏有一定关系。
后稷所以名弃,是因为他曾经三次被抛弃。先被抛弃在隘巷中,路过的牛羊都不踩他;又被抛弃在树林里,却被前去伐木的人抱回;第三次被抛弃在寒冰上,却见一群大鸟张开翅膀来覆盖他。《诗经.生民》所记载的这种弃子仪式,很可能与原始时代某种宗教礼仪有关。弃在经过严峻考验后,被认为是神异式的人物,长大后便在氏族中有了很高威望。
弃精于农作,他所种的谷物“实方实苞,实种实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很受人们 称赞。在古人印象里,后稷的农穑是大有功于民的伟业,《尚书.吕刑》就把他和 伯夷、大禹并列,说是“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弃还是观象授时的能手,相传他善于观测辰星以掌握农时。在很长时期里,周族首领世称后稷,可见周族是得力于农作的发展而兴起的。古代文献中多说弃的时代的周族所居与“禹迹”有关,据推测当时的周族生活在今晋境的汾河下游地区。
后稷 - 民间传说
|
后稷 | 据传后稷是帝喾的儿子。帝喾即 帝俊,说是黄帝的曾孙,古神话传说的天帝之一。后稷的母亲叫姜原,传为“有邰”氏族的人,为 炎帝之后裔。
一次姜原出游野外,由于践踏了一巨人足迹而感身孕。没想到了产期,却生下个怪胎,这就是后稷。其母认为怪胎不祥,挥招致灾祸,便将他弃在狭巷之中。也许神灵护佑,连牛马经过,都远远避开而不践踏。没办法,其母就想把他丢弃在树林中。正赶上林中有人,便随手丢在河渠的冰面上。说也奇怪,这时群鸟飞来,用羽翼温暖着他,以防他冻死。其母见状以为神奇,遂将他抱回重新抚养。因其母最初想抛弃他,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弃”。
后稷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做游戏,就喜欢收集各类野生植物种子,用自己的小手种到地里去。他长大成人后,很快给成为以为种地好手,能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收割各类农作物。以至周围的百姓都依法仿效,后稷也因此而远近传名。
帝尧听说后,就聘请后稷为农师,让他管理与指导天下农业各方面的事情。由于他发展农业有功,帝尧封他于邰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成了周民族的始祖。
|
后稷 | 后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将他葬在山环水绕的“都广之野”。《山海经.海内经》称:都广之野“有膏菽、膏稻、膏黍、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相群爱处。此 草地,冬夏不死。”可谓世间的一方仙国乐园,并且古神话传说的“天梯”“建木”就在附近。可见后稷在人们心目中,是光辉伟大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另外,《山海经》还载后稷有个孙子,叫“叔均”,是最早教民用牛耕地的人。
由于后稷对发展农业的巨大贡献,后人便尊崇他为农业之神,或谷神而享受人间的祭祀。《史记.封禅书》载:“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自周成王始郊祀后稷以后,起初社、稷二祠分祀,其后历朝多社、稷合祭,列为国家大典。因为古人认为:“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又说:“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谷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可分。”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稷神应源于祖先崇拜。因后稷稼穑之功,遂演变成农神,或谷神。又因农业和土地密不可分,故后世多社、稷合祭,并上自京师,下至府州县皆有社稷祠坛之设。土地和五谷收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稳定。因此,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后稷 - 被弃原因
|
后稷 | 关于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之原因,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1.无父被弃说
《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引褚先生之语曰:“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 褚先生认为,后稷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他无父,其母姜嫄“贱而弃之”。
清人方玉润说:“唯邓潜谷与季明德两家以为姜嫄未嫁而生子者得之。盖‘以弗’云者,以其弗嫁,未字于人也。‘无子者’,以其未字于人,故尚无子也。”又说:“是知后稷之生,必因无名而见弃。若从帝郊禖而娠,岂尚无名乎哉?……又况诗中溯源,但题其母,不及其父,则是无父而生也明矣。姜嫄为高辛氏世妃,或曰元妃,都无定解,然皆后日事。若此时,则尚未有夫也,故足怪。”(清)方玉润撰《诗经原始》下《诗.大雅.生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2月。赵国华先生也说:“稷之遭弃,是缘于母亲姜嫄无夫而生子。”
2.图腾考验说
朱存明先生说:“后稷出生后被三次抛弃,这带有图腾考验仪式的内涵。”
3.形体异常说
对于《生民》中“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清人马瑞辰引陶元淳的解释说:“凡婴儿在母腹中,皆有皮以裹之,俗所谓胞衣也。生时其衣先破,儿体手足少舒,故生之难。惟羊子之生,胞乃完具,堕地之后,母为破之,故其易生。后稷生时,盖藏于胞中,形体未露,有如羊子之生者,故言如达。”[23]清人魏源说:“胞无坼副之形,儿无灾苦之啼。古人未知后世剪胞之法,故见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则以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居然,惊遽词。惊其胎生如卵,是以先弃诸隘巷,再弃诸平林,皆不知其中有婴儿也。迨伐林之人,弃诸寒冰,乃有大鸟翼覆移时,如伏卵然。稷得鸟伏气,乃破胞而出,如鸟出鷇(kou),呱呱喤喤,其家始闻而收之。故至是始言实覃实訏,厥声载路,以明前此未尝啼也。”[24]魏源说后稷生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其母姜嫄误认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诗经》和《史记》明明说“诞弥厥月”、“居期而生子”),倒是姜嫄“惊其胎生如卵”才是后稷被抛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罕见。
袁珂先生说:“诗说‘先生如达’,‘达’是什么意思呢?‘达’就是羊胞胎的意思,小羊初生,胞胎完具,胞胎落地后,始破胎而出。言后稷生时象羊胞胎那样是一团肉球的形状。这样《史记》所说的姜原‘以为不祥,弃之隘巷’才有了根据。姜原‘以为不祥’者,并非是因为践了巨人迹,无夫生子的缘故。……后稷遭弃,实在由于他‘先生如达’,形体异长(常),这一点《诗经》的记叙就大有可取之处。”[25]袁珂先生的分析,透彻明了,很有见地。
对于《生民》一诗中“先生如达”之“达”的理解,关系到后稷被弃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达,通,初生的小羊;此句指后稷生下来很容易,像生小羊一般。[26]但有人认为:“羊之生子,既不滑利,也不是连胞而下,通常是先露前蹄,根本没有什么‘胞衣完具,母为破之’的事实。”[27]这无异是说,羊生子时,即使羊羔有带胞而下者,那也是偶见而非常见,因而刘毓庆先生又有新说:“《食物志》云:‘苦瓜一名菩荙’……‘先生如达’当读作‘先生入瓜’。在神话传说中,许多民族都与瓜发生过关系,如基诺族、布朗族、傣族等,传说便是从瓜中生出来的;苗、瑶、拉祜等族则有在葫芦瓜中避水的传说;周族史诗《绵》开篇便言‘绵绵瓜瓞’,以此比喻周族的发展,在这里似乎也透露了周人与‘瓜’有过关系的信息。诗所言‘先生如达’,当然并非说姜嫄生下的就是瓜,而是言后稷出生时为胞衣所裹,混沌如瓜。”[28]刘先生仅凭“苦瓜一名菩荙”就推断“先生如达”当读作“先生入瓜”,证据稍嫌单薄,因为他没有举例论证达、荙与瓜可以通假,但他所说“后稷出生时为胞衣所裹,混沌如瓜”却是正确的,为当时实情,这也是后稷被抛弃的主要原因。
|
后稷 | 以上几种观点,笔者以为袁珂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试论述于下:
陈子展先生说:“后稷之母姜嫄可能为有邰氏部落之女酋长。传说中之后稷与其相先后之‘圣人’感天而生,此适表明后人不知社会之史之发展者,曲解或神幻化由上古野合杂交或血族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期之一种婚姻现象也。”[29]那么,由上古野合杂交或血族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期之一种婚姻现象为何呢?这就是普那路亚婚。晁福林先生说:“种种迹象表明,修己、 简狄、姜嫄的时代正当普那路亚婚盛行的时期。”[30]所谓普那路亚婚,即外婚制,它是群婚的高级发展阶段。在这种婚制下,有婚姻关系的人群分为两个集团:一个集团的一群姐妹,是另一集团的一群兄弟的共同配偶;反过来说,另一集团的一群兄弟,是一个集团的一群姐妹的共同配偶。严格地说,古书上所谓“知母不知父”正是这种婚俗的结果。
姜嫄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期。当时盛行普那路亚婚,人们一般“知母不知父”,因而后稷无父被弃说也就难以成立了。至于图腾考验说,出于后稷是古之神圣王的缘故,对后稷的诞生加了一道神圣的光环,因而也不足取。最合理的解释是:后稷生时,姜嫄“惊其胎生如卵”,因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古人以为不祥,所以才导致后稷被抛弃。这由后世的例子也可说明。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徐偃王之异,言:“徐君宫人妊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名曰鹄仓,猎于水侧,得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成儿,生时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长而任智,袭君徐国。”[31]这里所谓“徐君宫人妊而生卵”的“卵”,即带胞生;徐偃王出生时之所以被抛弃,主要是因为徐君宫人“妊而生卵,以为不祥”的缘故。又《魏书.高句丽传》曰:“高句丽者,出自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为夫余王闭于室中,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弃之与犬,犬不食;弃之于路,牛马避之;后弃之野,众鸟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处。有一男,破壳而出,及其长也,字之曰朱蒙。”河伯女生下朱蒙是一个大如五升的卵(即带胞生),古人以为不祥,所以才导致朱蒙被夫余王抛弃。
以上我们举的都是古代的例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胎生如卵”(即带胞生)的现象呢?我们认为,世间万物,无奇不有。“胎生如卵”的现象虽然罕见,但偶尔还是可以找到的。据何光岳先生介绍,其侄子出生时即全身包裹于胞衣中。范三畏先生也指出:“人确实偶有带胞生的,迷信的人们有时却以为是妖异,从而抛弃的也不是没有。”他举例说:“笔者有一亲戚的孩子也是全身包在胞衣中产下来的,幸亏未被抛弃,今已大学毕业而当医生了。”[32]他进一步指出:“现实中带胞生的孩子确实常常被以为怪异,不敢哺养的并不罕见。看来,若如此理解后稷诞生后被弃,倒也合乎初民的心理。”[33]以今推古,姜嫄生后稷时的“先生如达”即“胎生如卵”(带胞生),因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古人以为不祥,所以才导致后稷被抛弃。
后稷 - 相关内容
后稷教稼园
|
后稷教稼园 | 后稷教稼园位于 杨凌高速公路出口处。教稼园以农耕始祖--后稷设计为主线,以农耕文化为背景营建的具有现代休闲性的观光公园。设计上追求简捷明快,悠久朴实的视觉效果;在设计风格上追求古朴,自然的格调;同时园内还增加了参与性项目,以增强公园的趣味性、娱乐性。
园区主入口与后稷像分别为园区两条南北景观轴线的起始点,以体现后稷和其相关的农耕文化。公园入口处采用古农具与景石等相互结合,三个大篆体绿色的字“教稼园”醒目而高雅。在入口名称下设置5个仿古代石农具,在其顶部刻有其五谷即:“栗、麦、稻、稷、豆”字样和相关图形,以和主题相互呼应。在入口到后稷像之间为教稼广场。一直径50m圆型广场,其中央为一方型高2m的T型台子,顶部为直径6m的花岗岩地雕农耕“授时图”,台四角各设置1个花岗岩景观圆球内侧刻有“春、夏、秋、冬”汉字,与其“授时图”的农时相呼应。整个广场以喻意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方型教稼台的颜色为土黄色,其圆型广场为青蓝色与其形成互补的对比效果;也取意为五色土中黄土为中的风水的思想。台子和高大的后稷雕像遥相呼应,以传递中国农耕历史发源地的信息符号。
一进大门,你就可以看到在涌道上,有12个高50cm,长1.2m的阴阳大脚印,其意来源于历史典故--后稷之母姜源郊外践巨人脚印而怀孕的故事,也喻意中国农耕历史发展变化的艰辛脚印,从景观的角度讲,会给游人带来一种新奇的视觉美感,也会激起游人参与意识而践“古人”之脚印。
在广场以北的涌道设计了两列共10个直高度1.8m巨型粮缸,缸内设置色光灯,夜晚之时从缸内底部发出迷人的光线,其缸外部携粗麻绳以追求粗野的视觉景观效果,每个粮缸上刻有胛骨文“粮”字。
沿 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后稷像下的农业史展览馆,全面了解农耕历史的文脉,再登更高一层后稷像下的观景平台,也是全园的最高点,南眺为巍巍秦岭,渭河两岸滚滚麦浪,北看农科城全貌,俯视教稼公园全景尽收眼底,在有限的园区内观光情绪达到高潮。
教稼园土台长178米,宽67米,高8米,总面积12000平方米,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其雕像雄伟高大,引人注目。园内有近10亩53种花卉苗木。园内设有农业科技史展馆,分别展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史和从古至今为农业做出贡献的名人以及他们的成果介绍。
教稼园的夜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教稼穑区主要色光为黄色,后稷像为白黄色光,台下为紫色光渐变,给人一种上升感;水系区为蓝色光,五谷种植参与区为绿色光。
后稷奖
|
后稷奖 | “后稷奖”是农高会设立的唯一奖项。后稷乃中华农耕文明之始祖,杨凌则是其“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地。为缅怀后稷重视农业之遗风和为中华农业文明作出的开创性努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故此,农高会的这一奖项取名为“后稷奖”。设立“后稷奖”的目的,旨在通过国内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客观公正地遴选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优秀新成果、新产品,予以颁发“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为其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加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服务。“后稷奖”的评审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涉农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高会的奖项在前八届称为“后稷金像奖”,从第九届开始,更名为“后稷奖”,分为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
2007年11月,在第1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稞青黄瓜”获得农高会“后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