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1904——1933),字裕厚,湖南省南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后转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湖区、平原游击战争,创造了一套水上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先后担任鄂西游击大队中队长、鄂西总队参谋长、鄂西独立师师长、红六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在反“围剿”斗争中屡建奇功。1934年5月1日,在湖北巴东金果坪被错杀,年仅二十九岁。他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享受第一号烈士证的一位。
段德昌有“火龙将军”的美誉,原因有三:
他是贺龙手下头号战将,用兵深得孙子兵法中“掠疾似火,不动如山”的精髓,红二军团几乎所有大捷都闪烁着他的智慧。他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水上、平原游击战争的开创者之一;
他擅长火攻,在古赤壁的旧战场上,利用洪湖地区天然柴山、芦林,指挥过多次火烧连营的著名战例;
他疾恶如仇,在党内斗争中,对于“左”倾错误展开了不留情面的批驳,把真理的大炮对准了不可一世的“老鸡婆”(机会主义者),最后他也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公审处决。
他的军旅生涯既辉煌又坎坷,处处遇劫,处处破劫,在劫争中现风骨,在劫难时见情操……
玉泉山,关帝庙,段德昌与彭德怀彻夜长谈,谈武圣关羽,谈人生理想,谈时事政治,相见恨晚,结为生死之交。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谷时期,有两位日后共和国的元帅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都与段德昌有关。彭德怀称段德昌为自己的革命引路人。
忠勇坦荡、正道直行,是段德昌的性格特点。正是把理想和道德视为灵魂,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赢得了正直人士的拥戴。
五卅惨案爆发后,在湖南南县第一小学执教的段德昌与县城进步师生发起成立雪耻会,亲自担任纠察队长,指挥学生开展查禁日货运动。南县一些乡绅攻击他误人子弟,校方斥责道:“当教员不拿教鞭拿铁尺,在街上转来转去,不雅观,有失体统。”
“日本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正红,你看文明不文明?奸商想方设法贩卖日货,甘当亡国奴,难道就雅观?”段德昌宁可被校方解聘,也要将日货查禁到底。
1925年夏,段德昌受中共南县党组织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黄埔军校既是培养国共两党军事将领的摇篮,又是左、右派斗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当时,在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指使下,国民党右派学生组成了“孙文主义学会”;在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领导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两个团体围绕争夺军校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段德昌理论功底深,知识广博,能言善辩,词锋犀利,常常驳得右派分子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还领着部分青年军人求见蒋介石,当面指责他身为校长,处事不公,偏袒一派,打击一派。在黄埔军校,从来都是校长给学生训话,何曾见过学生叱斥校长?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将段德昌关进禁闭室。
一天后,蒋介石来到禁闭室,温言相劝:“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是可造之材,要专注学业,志存高远。如果你能承认错误还是有前途的,校长也不会怪你。如果你坚持己见,不公开认错,我就要开除你的学籍。”
“我为国民革命来军校学习,向校长提意见是为革命快点成功,何罪之有?”段德昌强硬地回答:“关禁闭就关禁闭,开除学籍就开除学籍,我决不认罪!”
一句话呛得蒋介石脸色发紫:“禁闭室你也别呆了,马上卷铺盖走人。”
被开除学籍后,周恩来推荐段德昌到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1926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任营长,不久调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五团任党代表,由于在醴陵、平江、汀泗桥、武昌等战役中宣传、鼓动得力,先后晋升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主任兼《北伐周刊》主编。段德昌的才能和工作多次得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的通报表扬。蒋介石在签署通报时,曾经很不情愿地对“孙文主义学会”头目缪斌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像段德昌这样有才能的人都跟着共产党跑?”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段德昌像一团灼热的火焰,不仅无情地焚烧一切枯枝腐叶,还将一些向往光明的同志聚集到自己身边,团结他们一道前进。
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段德昌与彭德怀第一次相见。彭德怀当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担任营长。两人在性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有一腔热血,都有一身傲骨,都重信义、轻生死,都被人讥刺 为炮筒子脾气,至死不改。两人相见恨晚,相谈越亲。在交谈中,段德昌发现彭德怀虽然出身行伍,长期混迹于旧军队,但洁身自好,保持着正直、善良的品质,更为可贵的是,他始终把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并在自己的队伍中建立了救贫会组织。段德昌决心“引渡”这位求道者。
1926年10月,正是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为追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