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说了三句话:“敌来我隐蔽,敌多我撤退,敌少我包围。”就是利用这种游击战术,新六军迅速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
——1931年1月上旬,段德昌率军佯攻华容高基庙,诱敌十一师主力来援,然后趁虚奔向鲇鱼须,歼其留守部队一个营,占领华容县城。
——1931年2月初,江北之敌南侵石首北部苏区,破坏苏区兵工厂、医院,由于未受抵抗,十分骄狂。段德昌率部从江陵奔袭石首北部,在拖茅铺叩兴氖耸Σ钩涞诙攀偃耍蠡袢ぁ?/p>
——1931年3月,集结于江北苏区的敌军全部南渡,围攻以石首为中心的江南苏区。根据特委的指示,段德昌率部挺进江北,一路打回洪湖。抵达朱河附近的陶家渡时,远见前面人嚣马嘶,灰尘四起。前哨来报,国民党新二旅一个营马上将进入陶家渡。这时,新六军经过连续激战,子弹已经告尽。作战参谋不等段德昌下令,便吩咐部队:“赶快后撤!”
“为什么后撤?后撤来得及吗?”段德昌问。
“没有子弹能打吗?”作战参谋不解,反问道。
“会打仗,没有子弹也行!”段德昌命令全体士兵退出子弹,上刺刀,迅速埋伏到大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只留小股部队迎敌。
小股部队与敌接触,自然抵挡不住,调头就逃,引来敌人进入伏击圈。段德昌一声令下,红军战士端着明晃晃的刺刀从庄稼地里踊出,将敌人截为数段,干净彻底地予以全歼,一举收复朱河。
此后,新六军接连占领柳关、瞿家湾、峰口、周老嘴、新沟等重镇,基本恢复江北苏区,中共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府及其他领导机关北迁到瞿家湾,瞿家湾成为洪湖根据地新的中心。
——1931年4月中旬,敌新三旅集结一、三团,分两路合围周老嘴,寻找新六军作战。在讨论作战计划时,大多数人都主张避敌锋芒,因为新六军还没有消灭过整团的正规军。
“没有消灭整团的敌人,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好的战机。好的战机就是敌人的麻痹心理。他们以为我们会等着挨打或者会先行躲开,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段德昌说服大家后,于20日半夜带领部队从周老嘴出发,主动向余家埠迎击,在东港口及四家湖遭遇敌第一团。果然如段德昌所料,敌第一团既不放警戒哨,也没有保持战斗队形,而是排着四路纵队行军,被红军一顿猛揍便乱了阵脚,结果悉数被歼。段德昌留小部队收拾战场,又率主力向北进军,击溃敌第三团大部。这次战斗共歼敌五百余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五百余支。敌旅长徐德佐只身逃回武汉,新三旅完全丧失战斗力。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段德昌就拉起一支部队,独立承担了保卫苏区的任务。这支几乎是在伤员和失散部队基础上创建的新六军,打出了军威,其名声甚至超过了游荡于边远山区的红二军团。武汉国民党报纸发出阵阵惊呼:“江汉平原,匪患日甚,匪首段德昌东山再起,彼用兵如神。我军不支,一再败北。”
围攻洪湖苏区的国民党部队惊怖于新三旅遭挫,不敢冒进,纷纷转入守势。1931年5月,两广爆发反蒋事件,“围剿”苏区的敌四十八师等部相继撤出洪湖,红军乘势发起反攻,收复江北全部、江南大部,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取得最后胜利。
段德昌用胜利实现了军令状。新六军改编为红三军第九师,发展到五千余人。而与此同时,红二军团在邓中夏的领导下屡遭挫折,部队损失近一半,最后被迫缩编为红三军(下辖七、八两师),全军仅剩五千三百余人。
数字为段德昌与邓中夏的争论划上了句号。
段德昌忠实地执行湘鄂西省委决议,开辟襄北新区,拯救面临解体的红三军,犒赏他的竟是“违犯纪律”的罪名和撤职、警告的处分。江南失守,责任在谁?根据地领导层强烈批评夏曦争功诿过。贺龙指着夏曦的鼻子问:“你到根据地来,哪一件事对得起人?”
许多湘鄂西老红军都把夏曦看作“灾星”,认为他是造成根据地最终丧失的“罪魁祸首”。但是,在一开始,包括段德昌在内的大多数干部都以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中央代表”。
夏曦,字蔓白,湖南益阳人氏,在党内也算资格较老的早期活动家。早年加入毛泽东领导的新民学会和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委员。1931年3月,王明等人为推行“左”倾路线,分别派代表团和“中央代表”到各大苏区改造领导机关。夏曦奉命来到洪湖担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
夏曦到洪湖后,所有工作都进展得十分顺利,惟有一件事始终令他愁眉紧锁,这就是红三军拒绝分局指令,坚决不返回洪湖苏区。
1931年4月,夏曦以湘鄂西中央分局的名义发出第一封指示信,宣布:“兹遵照中央决定,撤销邓中夏同志各种职务,并派唐赤英同志去代理政委工作,全军同志应在云卿、赤英两同志领导之下,坚决执行中央及中央分局的指示,彻底改变红二军团(即红三军)的政治路线” 。指示信还要求红三军迅速从五峰、鹤峰东下洪湖。
5月,夏曦连续几次派人赶往军中,责令邓中夏立即班师,如果违犯命令,将开除其党籍。
6月,夏曦专门致信贺龙,把督令主力回师的希望寄托在老朋友身上:
云卿:
上海一别。又有两年。你在湘西的奋斗,我每每闻之兴奋。在3月中央派我到湘鄂西及二军团工作,代替中夏同志职务。哪知到了洪湖,离你的部队有千里之远,本想前来,但因此间工作还没有整顿妥当。前次派人到你那里来,尚未打通联系,真是十分遗憾。现在军阀战争爆发,革命大有发展。亟盼你率队回来指挥湘鄂西整个军事行动,务希按照中央分局决定执行,这是中国革命所加于你的任务,而且这是一个光荣胜利的前途。我坚信你一定能担负这个伟大的使命。
从3月到7月,送出的信,派出去的人,如同泥牛入海,全无消息。绝望之中,夏曦想到派一位能力强、威望高、对红三军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干部前往执行“劝驾”的任务。放眼苏区,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惟有段德昌一人而已。
1931年7月,国民党集结二三十个团对洪湖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适于此时,长江发生全流域百年未遇的大水灾,整个苏区变成了一片水乡泽国,苏区群众有近百万群众流离失所,红军给养十分困难。湘鄂西军委主席团开会讨论南下与北上两个方案。
段德昌主张北上,他的理由是:红九师南下过江,必须攻克并巩固调关和焦山河两个渡江据点,否则遇到敌军压迫,就无法返回江北,只有走红三军的老路,向湘鄂边转移,苏区 将再次出现兵力空虚的现象。如果红九师向北挺进,攻打荆门沙洋之敌,渡襄河占天门,一则可以开辟襄北苏区,解决给养问题,二则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