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今天,为了重修诗圣当年的故里,杜甫的“邻居们”却不得不另寻栖息地。
一个旨在保护名人故里,进而造福当地乡邻的举措何以惹出一场风波?
在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今天,历史名人成为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像杜甫故里一样,各地兴起了大规模扩建、重建名人故里的热潮。专家指出,发展名人故里游,关键在于保护和弘扬名人的精神实质,同时更要注重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
三次拆迁 杜甫“近邻”四年搬家四次
日前,记者在杜甫故里所在的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南窑湾村看到,这里的拆迁景象热火朝天。站街镇政府贴出通知,要求1月9日前将拆迁范围内所有建筑及其附属物自行拆除并清运完毕。
10多名拆迁户围住记者七嘴八舌地发起牢骚。拆迁户刘书箱说,2003年8月,为扩建杜甫故里,他离开了原来的农家小院,搬进了村里的两孔破窑洞。后来,他的儿子要结婚,亲家对他家的住房不满意,他只好出去租房住。2005年,他买了镇政府统一开发的商品房。没想到,杜甫故里的开发规模又扩大了,他又一次成了拆迁户。住了一年多的新房被拆掉,他不得不到六七里地外的村子租房住。
“如果明年给拆迁户新建的小区建成了,我又要第五次搬家了。”刘书箱说,搬来搬去,家里的组合柜、床头都搬坏了。搬家还给他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现在他租住的地方离责任田有六七里地远。“如今,我的脑子里整天想着搬家的事,什么事儿也做不成。”刘书箱说。
据记者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巩义市对杜甫故里进行了三次扩建。最早的拆迁只涉及两家与杜甫故居距离最近的住户;2003年拆迁涉及40多户;规模最大的是2007年,涉及116户。
除了抱怨补偿标准低、不进行房产评估外,拆迁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政府应该考虑拆迁户的生活难处,先安置,后拆迁,让房等人。”
1.2亿资金 杜甫故里面积“长”16倍
“与四川江油的李白纪念馆和安徽马鞍山的李白陵园的建设相比,杜甫故里十分寒酸。一些外国游客怀着朝圣之心前来谒拜杜甫,总是失望而回。他们认为,故里的现状是对杜甫的最大不敬。”中国杜甫研究学会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景春说,“杜甫在国际上的声望与目前杜甫故里的保护、开发现状很不相称,重修故里势在必行。”
在国内外专家的多次呼吁下,巩义市决定投资1.2亿元对杜甫故里进行改造和扩建,并开展了“巩义旅游问计天下”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策划方案。从应征的200多个方案中选定的这一规划方案,要求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杜甫故里。建成后,该景区将从目前的20亩扩大到320多亩,由综合服务接待区、诗圣朝拜区、故乡风貌保护恢复区、杜甫文化体验游览区等部分构成。
两拆两建 10多年没建好杜甫故里
站街镇镇长王继峰说,扩建的目的是要让群众住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拆迁之初,镇里就提出了“和谐拆迁、亲情安置”口号,拆迁的补偿标准也是目前河南省内县一级城市里最高的,群众基本满意。眼下,拆迁户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为他们兴建的小区已经动工,预计明年10月都可以搬进新居了。到2009年,一个以纪念、朝拜、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园区建成后,就可以造福乡邻了。经历了三次拆迁、与杜甫诞生窑相隔一墙的宋留群却不看好此次扩建改造。他说:“第一次搬迁时,我很理解,认为杜甫故里开发好了,大家都能受益。谁知道十几年过去了,拆来建去越来越糟糕,一直无法接待游客,更谈不上造福乡邻,大大伤害了乡亲们对杜甫的感情。”
据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