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X >> 戏曲大舞台 >> 正文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有关资料

现行中学语文课文《戏曲大舞台》的有关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中国戏曲的起源很早,在上古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经萌芽了。但它发育成长的过程却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过节日,往往以歌舞祀神,同时也娱乐自己。当时的节日,有纪念战争胜利的,有庆祝丰收的,有驱鬼除疫的,有祭祀祖先的,还有专为男女求爱的,等等。

  农村歌舞从原始社会直到12世纪的北宋,在艺术上虽然也有很大的发展,但始终没有进一步形成为较完整的戏剧形式。到了宋室南迁,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商业城市和港口,附近农村在生活上也起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职业化的艺术团体。于是,早期的戏曲形式──南戏就应运而生了。

  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一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中国汉民族没有长篇史诗,最早的咏叙部族历史的诗篇见于《诗经》,这些诗是对祖先的颂歌。而真正作为文学作品的叙事诗,篇幅较长的,只有南北朝时代北方的《木兰诗》和南方的《孔雀东南飞》,但也没有证据说明是和着管弦歌唱的。只有两汉时代乐府诗歌的“相和歌辞”中有一部分如《白头吟》(相如、文君的故事)《陌上桑》(罗敷女的故事)等,是配合管弦歌唱故事的。这一部分乐府诗歌在南北朝时称为大曲。因为这些歌辞是用“大曲”的乐曲来歌唱的。大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它是以一支曲子反复演唱多遍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唐代寺院用边唱边讲的方式讲说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称为“俗讲”或“啭变”,这类讲唱的本子叫做“变文”。变文的文体是一段散文和一段七言或五言的韵文相间。这种文体后来为宋代鼓子词所继承,用以咏唱故事。

  中国的说唱艺术到了13世纪的金代,出现了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董西厢”的出现,表明说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而说唱艺术的成熟,则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铺平了道路。

  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优的出现很早,据历史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公元前774年西周幽王的宫廷。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国王行事不当,不能直接批评,就利用优来进行调笑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到了封建时代,优从对帝王进行讽谏,变成帝王用来讽刺臣下的手段。从此,优的表演就被称为参军戏,并从一个角色发展成两个角色,被戏弄的叫“参军”,而去戏弄他的就叫“苍鹘”。到晚唐时期,参军戏发展成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到了唐末五代,又改称“杂剧”,至宋,更出现了五个角色名目,并各有分工职司。虽然有了上述种种变化,但其内容仍属滑稽调笑性质;不过这时多以市井人物为取笑的对象。

  上述三类艺术,细分起来,品种很多,统称为“百戏”,又名“散乐”。秦汉以来,百戏有一种集中表演的传统。唐代的歌舞百戏表演场所,除宫廷演出外,也设在长安几座大的寺庙里。到了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等地成为繁华的大商业都市。东京除相国寺为游观之地外,还有专为各种艺术表演而设的瓦舍。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瓦舍勾栏承袭北宋体制,但杂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发展和提高。瓦舍勾栏各种伎艺集中表演,招徕观众,他们互相观摩,互相竞争,也互相吸收,逐渐汇合,这就促进了戏曲的形成。起源于滑稽戏的宋杂剧就是在瓦舍勾栏中吸收了各种伎艺而形成的综合性戏曲艺术。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金院本与宋杂剧实同而名异,但艺术上有所发展,它是从宋杂剧过渡到元杂剧的重要形式。金院本是宋杂剧的发展,同时又是元杂剧的孕育者;出现了金院本,元杂剧的诞生条件也就完全成熟了。


【行当(京剧)】

  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叫做角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角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含义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角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角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角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惟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它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唱腔(京剧)】

  京剧音乐属皮黄系统而又吸收并融合昆曲、梆子等声腔的音乐因素。由唱腔、打击乐、曲牌三个部分组成。

  唱腔以板腔体的西皮、二黄为主。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长于抒情、叙事、说理、状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二六、流水、快板。另有反西皮,是京剧传统唱腔中出现较晚(据传是谭鑫培所创)的唱腔,板式仅二六、散板、摇板。

  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板式有原板、慢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的二六、流水、快板等。二黄降低四度(即京胡由“52”定弦变为“15”定弦)是反二黄。与二黄相较,降低了调门,扩展了音区,曲调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更适于表现悲壮、凄怆的情绪。反二黄的板式与二黄相同。另有四平调,也叫“二黄平板”,由吹腔演变而来。板式只有原板、慢板两种,但曲调灵活,能适应不同句式,可表现多种感情。不论委婉缠绵、轻松明快或沉郁苍凉,都可使用吹腔,旋律与四平调相近,伴奏用笛子。原是曲牌体,逐渐演变为板腔体。唱腔中伴有过门。吹腔的板式不多,基本上是一板一眼,也有少量的一板三眼及流水板。高拨子,亦称“拨子”,是徽班的主要腔调之一。原用弹拨乐器伴奏,后改用胡琴。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曲调昂扬激越,适合于表现悲愤的情绪。以上诸腔为各行角色所通用,仅在发声、音区、唱法上有所不同。另有一些唱腔属于特定角色行当通用。如南梆子从梆子演变而来,仅旦角、小生唱,曲调委婉绮丽,适于表达细腻、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导板、原板。娃娃调(西皮、二黄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锣及其他杂腔、小调,为丑角、花旦专用。


【剧目及唱段】锡剧传统剧目《珍珠塔》   锡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剧情简介:

  河南官宦之子方卿家道中落,去襄阳姑母处借贷,遭到姑母奚落,愤而辞归,表姐陈翠娥得讯,以赠干点心为名,暗赠珍珠塔,姑丈陈培德赶至九松亭,将翠娥许婚方卿。方卿归途中被强盗丘六乔劫去珍珠塔,冻饿雪地,为宦家毕云显所救,丘将珍珠塔典银时,为陈府发现,陈培德与翠娥始悉方卿遇难,下落不明。后方卿中试封官,乔装道士再至陈府,以唱道情讽姑母,并与翠娥完婚。

  《珍珠塔》片段:

  陈翠娥:我将那珍珠塔一座里面放,拎在手中还算轻。表弟带到河南去,母子二人吃不尽。

      你拿了这包干点心,一路之上要当心。倘若携带不方便,宁可丢掉包裹雨伞不要紧。切莫丢掉干点心,这是我对舅妈一片孝顺心。

  方卿:我代替母亲来谢谢你,多谢你表姐赠点心。我将点心带到坟堂屋,我母亲吃这点心就会想起你表姐情。

  陈翠娥:你拿了这包干点心,一路之上要当心。千年古庙不可宿,荒村野店莫留停。日间当它板凳坐,夜间当它枕头困。你拿了这包干点心,千万千万要当心。倘若路上腹中饥,揭开包裹吃点心。四面望望可有人,不防君子要防小人。表弟呀,失落点心非小事,你枉费愚姐一片心。

  方卿:放三放四她不放手,一包点心不离身。真所谓芥菜籽肚肠量气小,势利母亲偏偏养着小气女钗裙。

     表姐,我本当轿不坐来船不乘,双手捧到河南太平村。只是这包点心非寻常,还是隔日请便人带到河南坟堂门。

  陈翠娥:谁知表弟多了心,他哪知点心之中有点心?表弟呀,我把点心交给你,万望你一路之上要当心。

  方卿:单等方卿头上有功名,再来襄阳望表亲。

  陈翠娥:你无论功名成不成,切莫要断绝襄阳一脉亲。
京剧《定军山》   剧情简介:

  三国时,魏将张中计,瓦口关失守,兵败惧罪,又攻打葭萌关。黄忠、严颜合力杀退张。黄忠攻打曹军重镇定军山,与守将夏侯渊交战,不相上下。夏侯渊擒陈式,黄忠擒渊侄夏侯尚。黄故意于走马换将之时,箭射渊侄,激怒夏侯渊来追,引至荒郊,用拖刀计斩了夏侯渊。

  本剧又名《取东川》《一战成功》,常与《阳平关》连演。老生传统戏。谭鑫培、余叔岩、谭富英之代表作。

  精彩唱段:

  黄忠:

    (唱西皮二六)师爷说话言太差,

    不由黄忠怒气发,

    一十三岁习弓马,

    威名镇守在长沙。

    自从归顺皇叔爷的驾,

    匹马单刀取过了巫峡。

    斩关夺寨功劳大,

    师爷不信在功劳簿上查一查。

    非是我黄忠夸大话,弓来!

    (接唱快板)铁胎宝弓手中拿。

    满满搭上朱红扣──帐下儿郎个个夸。

    二次再用这两膀力

    人有精神力又加。

    三次开弓秋月样

    再与师爷把话答。

    (唱西皮二六)在黄罗宝帐领将令,

    气坏了老将黄汉升。

    某昔年大战长沙郡,

    偶遇着亭侯二将军。

    某中了他人的拖刀计,

    俺的百步穿杨箭射他盔缨。

    弃暗投明来归顺,

    (快板)食王的爵禄当报王的恩。

    孝当竭力忠心尽,

    再与师爷把话云:

    十日之内得了胜,

    军师大印随了某的身;

    十日之内不得胜,

    愿将老首挂营门。

    来来来,带过爷的马能行,

    (摇板)我要把定军山一扫平。

    (唱西皮快板)我主爷帐中把令传,

    将士纷纷取东川。

    恼恨军师见识浅,

    他道我胜不了那夏侯渊。

    张被某吓破了胆,

    卸甲丢盔走荒山。

    坐立雕鞍三军唤,

    大小儿郎听我言:

    上前个个功劳显,

    退后的人头挂高竿。

    大吼一声催前站,

    (散板)十日之内取东川。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有关资料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目标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
    《观舞记》同步达纲练习
    戏曲脸谱的艺术特征
    《竹影》同步练习
    戏曲舞台美术
    《观舞记》同步练习
    《观舞记》习题精选
    《口技》电子教材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师准备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指导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建议
    脸谱趣谈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脸谱简史
    戏曲剧种
    京剧旦角流派
    中国戏曲史
    戏曲与教育
    戏曲经典剧目
    戏曲表演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评价
    《观舞记》同步轻松练习
    脸谱的分类
    脸谱的勾画根据及勾画方法
    戏曲与流行音乐
    戏曲与红楼
    京剧著名演员
    中国戏曲特色
    北方昆曲
    戏曲音乐
    粤剧简介
    《竹影》同步达纲练习
    京剧界第一位女丑
    戏曲程式
    脸谱局部谱式
    粤剧脸谱
    京剧剧场
    京剧舞台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学习方法
    京剧脸谱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案例
    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
    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指导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语文活动课教…
    戏曲舞台
    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学…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说课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学习案例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教学杂谈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案例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
    从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一课看综合…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课后反思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案例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课堂评析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活动成果展示…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课堂实录
    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戏曲大舞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