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学小马第二次过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妈妈和小马的对话,然后来交流,妈妈的话有没有道理。
(生分角色读)
师:(多媒体显示妈妈的话)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感悟妈妈的话。
师:小马听懂了妈妈的话了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听懂了,因为小马第二次过河时小松鼠又拦住了小马,可小马要亲自试试。
师:你能用“既不像……也不像……”和“因为……所以”两个句式说说小马的身高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吗?
生:因为小马比黄牛矮,比松鼠高,所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现在老师做小马妈妈,你们做小马,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 5 、 6 自然段好吗?
(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通过这遍读,你明白了什么?
生 1 :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动脑思考。
生 2 :做事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去尝试去做。
【评】教者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自能读书,自己去领悟,去体验,去揣摩、探究、发现课文真谛,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白事理。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师生间、生生间人文情感交流,促进各自发展。
三、引伸再造,感悟升华。
⒈小组续编故事。
师:此时你就是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你说的对,做什么事都要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行不行。
生:妈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⒉续编表演。
(学生去任选角色、任选伙伴、续编表演)
⒊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生活中你遇到过小马过河这样的问题吗?
你是怎样做的?今后遇到类似的事你怎么办?
生 1 :我也遇到过小马这样的事。有一次,我要自己煮方便面,可妈妈怕电了我、烫了我,不让我煮。我坚持要煮,结果真的煮好了。
生 2 :我家离学校很远,我要自己上学可奶奶怕我让车碰了,不让我一个人走。妈妈说:“你靠右侧走,注意车辆自己试一试”按照妈妈的话去做我真的安安全全地到校了。从此以后我就不用家长接送了。
【评】本环节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了重点部分。教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学生差异制造成功机会。
总评:教者在教学设计时,从新课标的新理念出发,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人人会学”为宗旨,以“反馈矫正”为策略。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熟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抓住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课文,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开放性与自主性。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紧接着结合生活实际,对号入座,学以致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课后反思:
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教学设想转化了课堂教学行为,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给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合作伙伴的权利,教师给予学生随机的指导与帮助,把学生真正推到了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由始终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进程中愉快的心情。
经过这节课的摸索和研究,我们有点感悟:
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道理浅显易懂,无须片面追求问题的探究、解决。只要抓住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情的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中,就能取得情理交融,理寓情中的效果。
[教学要求] 一、认识本课生字:蹦、麦、如、蹚、鼠、淹、啦、叹、脑筋;指导学生观察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会用:连蹦带跳、难为情地、亲切地、吃惊地等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和复述课文。 三、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自学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练习。 第三课时:读讲第三段,总结课文学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自学课文(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无需解说,直接提示课题,情绪即被激起。)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 自学要求: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了解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 二、结合句子教学生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同时又可了解故事梗概)出示小黑板: 小马连蹦(beng)带跳地驮着麦(mai)子向磨坊(mofang)跪去。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mo)小腿,能蹚(tang)过去。” 松鼠(shu)说:“当然啦(la)!我的伙伴就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想,如(ru)果妈妈在身边,那多好啊!他叹(tan)了口气回家了。 老马说:“哦(o),自己不动脑筋(naojin),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教学“连蹦带跳”时,增教“蹦蹦跳跳”、“一蹦一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二、范读课文。 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 三、再自学课文、分段(通过下列提问,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小节说的什么? 2.小马过河,他到河边去了几次才过河? 3.课文中写小马第一次过河从哪儿到哪儿?第二次呢? 4.那么课文可分成几段? 第一段:小马整天不离开妈妈。 第二段: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 第三段: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 四、练习。 1.写生字词。 2.给下面的句子加冒号和引号。 小马对妈妈说我是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提示注意点:引号成对用,句末标点点在引号里面。 第二课时 一、轻读第一段。 二、读讲第二段。 1.自学。 提出要求:课文中写了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对话,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课文中写他们的对话时,还写出了他们说话的动作、神情和语气。你能把这些词语找出来吗?例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连蹦带跳”这个词语就把小马说话时的动作、高兴的样子写出来了。自学时你就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2.找出提示语,为指导表情朗读作好准备。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小马老牛小松鼠老马 连蹦带跳地说嗒嗒地跑过去,问道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头说说拦住它大叫认真地说高兴地说亲切地说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点,并结合指导朗读:假如有一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到小马与老马,还有老牛、松鼠的对话,说话时,他们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一场对话真有趣。它们一个个怎么说,你能学得起来吗?(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使扮演角色朗读课文带有饱满的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表情朗读就很容易达到要求,而且对提示语所显示的形象有了具体的理解。) ①“连蹦带跳地说”,表示小马高兴。还可以换上什么词儿?(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蹦呀跳呀,又是蹦又是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