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图文]赏花更惜花

 

那么感悟究竟是什么呢?

感悟就像一眼深藏不露的泉水,能不能喷涌挥洒,还得有人去开掘之;

感悟就像一支未经照明的蜡烛,能不能闪耀光芒,还得有人去点燃之;

感悟就像一条卧于田野的潜龙,能不能腾云驾雾,还得有人去唤醒之;

感悟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能不能芬芳四溢,还得有人去温暖之。

拨开披在“感悟身上感性的外衣,赋予“感悟”以理性的内涵和时代的气息,是我们当下把握“感悟”、探究“感悟”应有的指归和精神。

唤 醒 篇

感悟就像一条卧于田野的潜龙,能不能腾云驾雾,还得有人去唤醒之。

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生活体验

爱丁堡、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遥远!遥远的国度、遥远的时空、遥远的生活。可是,当我们读了课文《小珊迪》以后,突然之间,我们又感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它让我们一下子浮现出我们曾经被融入火车站的一刹那,还有走出酒店的一瞬间!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神,那一双双无助的小手……像幻灯片一样掠过我们的记忆!是啊,读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产生和感悟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钱钟书指出:“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王崧舟老师执教《小珊迪》一课时,他没有直接揭示课题进行课文的教学,而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尽管学业成绩十分优异,但是档案里的一些诸如逃票等“小事”的记录,却让他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屡遭碰壁的故事。故事中,对于“逃票”这个原因,王老师没有随着事情发展的顺序给予揭示,而是让学生在“成绩优异”与“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冲突中凭着自己的想象合理猜测,以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调取原有的生活经验,参与故事的情节构想,并且使故事的发展呈现扑溯迷离的状态,学生的“愤”、“悱”之态油然而生。正当学生为寻求最终答案而绞尽脑汁的时候,王老师适时地将答案公布,在座学生无不目瞪口呆,“德国老板竟然把逃一两次车票看得比优异的学习成绩还重要”!但是,片刻之后仿佛学生若有所悟,此时王老师便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了课文文本:“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很好地为同学们解释了你们头脑当中的那个疑惑。你们想解开心里的这个疑惑吗?”同学们欣然接受了王老师的建议,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琅琅地读起书来。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课堂里始终洋溢着对真、善、美人性的呼唤与歌颂。学生对于“小珊迪”的认识渐渐丰满和立体,对于“诚信”的理解和渴望更是节节攀升!可见,融入了学生生活体验的阅读教学,其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力该有多么巨大!

王老师的导课环节,至少启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文本与学生之间有着怎样的间隔和距离,我们都要努力去寻求学生生活经历与语言材料的“共同处”与“共通处”,设法使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调动背景知识、促进与文本的联系,以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体验、情感,使语言文字与有活性的形象、真切情感的体验联系起来,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力,使课文情感的感悟与学生生活中自我真情的流露熔为一炉。

温 暖 篇

感悟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能不能芬芳四溢,还得有人去温暖之。

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潜心涵泳

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感悟策略。涵泳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书当作水,学生投入其中,如鱼得水,如水浇注自己的心花、心田,得到滋润和养料。涵泳就是熟读精思,潜心体味,所得无穷。潜心涵泳,就是面对语言文字,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索,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引导学生潜心涵泳,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尝、去琢磨,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的脑子去活动。有时虽然不怎么能说得出来,但是感觉到了、体会到了,这就是潜心涵泳。真正的感悟,其实都来自学生的潜心涵泳。

草船借箭》中有这样一段话: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宾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如果不加潜心涵泳,学生是很难对学生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实上,正是诸葛亮的这一“笑”,才是本文传神的地方。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温文尔雅、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诸葛亮的胸襟、气度、眼界、智慧,在这个“笑”字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通过对诸葛亮的“笑”的潜心涵泳,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笑曹操的生性多疑;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鲁肃,笑鲁肃的忠厚老实;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笑自己的神机妙算;也有的学生感悟到诸葛亮是在笑周瑜,笑周瑜的自不量力。一个简简单单的“笑”字,在学生的潜心玩味、专心咀嚼下,不仅“笑”出了诸葛亮的智者风范,更笑出了曹操、鲁肃的血肉可感,使学生感悟到了可以笑到最后、什么人总被人笑,什么时候该笑人、什么时候己被笑……竟然开掘出了如此生动而丰厚的内涵和意蕴,虽一字却胜千言的讲授!

点 燃 篇

感悟就像一支未经照明的蜡烛,能不能闪耀光芒,还得有人去点燃之。

思之深又深,悟之切亦切——质疑问难

中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朱子读书法》中这样说道:“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清人唐彪则进一步认为:“凡理不疑必不过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实疑之难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始于疑。小疑问催生小感悟,大疑问催生大感悟。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管子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将通之。”鬼神通之,实则是灵光一现、豁然开朗的顿悟。

柳宗元的《江雪》,被后人誉为唐人的五绝之冠。在疏通完全诗的字面意思之后,有个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天那么冷,老人为什么要出来钓鱼呢?

如果仅从常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解答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非砸锅不可。但是,如果能从反向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那么,这堂课的教学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情境。当班里孩子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若有所思地反问全班同学:“你们觉得老人真的在钓鱼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都在静静地感悟:

一个孩子说:“我明白了,这位老人其实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天那么冷,他还出来钓鱼,可见他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赏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图文]赏花更惜花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