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那是对他的评价,我对他感觉的词是什么?
生:知音!
师(微笑):谈不上知音,我觉得他读的样子太——
生:聪明。
师:我看谁是我的知音。廖敏健读得这么好,我觉得他怎么这么——
(边说边板书“可爱”,学生齐读)
师:对啊,我觉得他太可爱了。但他也有个明显的问题,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大模大样!
(师生一起耐心指导他读,直至学生完全读准为止。)
师:四个人中有一个读得特别好的,让人听了特别“解渴”的。(陈伟鑫)他读的是一只怎么样的骆驼?
生:骄傲!
师:是啊,这只骄傲的骆驼就认为——
生:高好!
师:羊就认为——
生:矮好!
师:倪裳云最厉害了。她是个女孩子,把老牛的话读得特别好。我们给他们再鼓鼓掌。(生鼓掌)
五、品文。
师:大家如果都能够拿出廖敏健那个认真劲来读这篇课文,我相信你们会比他读得更好!刚才我们欣赏了同学们美妙的朗读,下个环节我们进入——
生:品文!
师:课文读到这儿,我们要思考的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师:我们应该——
生:取长补短。
师(板书):才能——
生:相得益彰!
师(引导学生一起说):我们要在看到自己的长处的同时,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师:刚才大家说的“取长补短”,包括——(引导学生一起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包括取己之长,补人之短。(师板书。)这个道理,还能用个什么成语来表示?
生:互相谦让、各具特色。
师:各具特色是什么?大家到《识字四》里去找找。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板书):就是课文的最后老牛的那句话。
(师生读老牛的话。)
六、拓展。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庞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一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狮子和鹿》。
生:我听过。
(老师请学生讲,但讲得不够明白。)
(师先表扬他课外知识丰富,接着指出他的不足—未完全弄明白故事的意思。老师讲故事《狮子和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师:这个故事同样也告诉大家这个道理,美丽的鹿角和细长的鹿腿各有所长。鹿角漂亮是长处,但它却差点使鹿送了命;细长的腿是短处,可是跑起来却很快。所以我们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要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你的长处去弥补你的短处。(以学习生活中出黑板报为例进一步论证这个道理。)
师: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希望它能引导你以后的生活。我再推荐大家一个故事《陶罐和铁罐》,大家也可以和邵纪凯一样,回去查一查,它和我们今天的课文,和《狮子和鹿》都有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