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现代 >> J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 正文

 

何为“热心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何为“热心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李惠娟     【教学内容】

  语文 高一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一

  第三专题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背景与教学设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似浅实深。文章通过一些细节把梁任公先生刻得活灵活现,但最主要的应是隐含在这细节里面的先生的一腔爱国热情。学生一般会注意到文中的细节,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真性情,但容易忽略文章所隐含的梁先生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

  平常说到爱国主义,学生总是觉得很空,觉得在这样和平的年代里讲爱国主义似乎离自己很远。而这篇课文其实就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是说教式,它是切切实实能打动学生内心的,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抓住文本,又要注意文本中所体现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的重点要放在通过对细节的深入理解体察任公的爱国精神上。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安排】
 
  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尽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

  重点应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设计时段】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资料链接,事先制成 PPT 文件。(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屈原的“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等 。)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  板书:
      热心肠     生:“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问题提出后,学生一时不能解答。因为这是他们事先未能注意到的。在学生疑惑与好奇心被激起时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文章。)


二、阅读文本,初步理解“热心肠”

  师:“同学们带着问题又读了文章,谁能说说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生1:“我觉得是指梁先生的真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在人们眼前,不做作,不掩饰。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师:“说得有道理,能从文中寻找依据形成自己的看法,这非常好。”(板书:真性情)“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2:“我认为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师板书:
      富有感情     生3:“我认为他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师板书:
      炽热的爱国心     师:“带着问题看书,同学们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更仔细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据。同学们是从先生在演讲时的表现得出的,且先生这样的表现和他演讲的内容有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他演讲了些什么内容,让他如此动情。


三、细节赏析

  1、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师:“先来看同学们说到的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谁能说出杜甫这首诗的题目?

    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诗人此时是喜还是悲?”

    生:“喜。”

    师:“诗中可是说“初闻涕泪满衣裳”。”

    生:“那是喜极而泣。”

    师:“是这样。(投影出示全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的‘第一快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诗)

    师:“请同学说说,杜甫为何而‘快’?”

    生:“河南河北原被叛军占领的土地现被收复,叛军被打败,所以杜甫很快乐。”

    师:“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
师:“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他张口大笑,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先生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

  2、关于《桃花扇》:

    师:“同学们刚才还提到了先生在演讲《桃花扇》时的动情。有谁看过这部作品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一时茫然。有学生举手,老师请这位同学来说。)

    生:“我听说过,但没看过,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师:“《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那么大家也就知道了其中所说的高皇帝是谁了吧?”

    生:“崇祯皇帝。”

    师:“有没有同学了解崇祯皇帝的。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生1:“他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

    生2:“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是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

    师:“我和这位同学有同感。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师:“可是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和任公先生又没什么关系,先生却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学生思考、沉默。)

    师(引导):“先生如此之悲绝不仅仅是崇祯帝,而是由崇祯帝想到了谁?”

    (学生马上想到:光绪帝。)

    师:“对。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光绪帝?”

    生:“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师:“说得很好。可见,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那其他人呢?”

    生:“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师:“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是否觉得自己逃过一劫,就此安心、轻松了呢?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我想问一下,我们同学什么情况下最想饮冰?”

    生1:“夏天最热的时候。”

    生2:“心里特别激动或烦躁不安时,或特别有激情时。”

    师:“‘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3、关于《箜篌引》:

    师:“先生演讲的内容除了这些之外,还讲了什么?“

    生:“《箜篌引》。”

    师:“刚才同学们在发言时都没提到这一点,为什么呢?”

    生:“不大懂。”

    师:“有疑问是好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疑惑。箜篌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生摇头。)

    既而,有学生说:“大概是一种乐器吧。”

    师:“对的,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清代刘鄂的《老残游记》中有介绍,这种乐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竖琴。其声凄凉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

    师:“他渡河了吗?”

    生:“渡了。”

    师:“结果如何?”

    生:“死了。”

    师:“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生1:“自作自受,活该。”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说的。我觉得他的勇气可佳,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可以说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师:“现在有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那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我同意后一位同学的意见。我认为不是自作自受,而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师:“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谭嗣同。”

    师:“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的……”

    许多学生一起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还有,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师:“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师:“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4、小结,任公的爱国思想及对青年的影响、教育:

    师:“《箜篌引》、《桃花扇》和杜诗都是任公先生演讲中的内容片断。任公先生这次演讲的题目是──”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师:“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是不是就钻进故纸堆,钻进学问的象牙塔,不再过问窗外事了呢?”

    生:“我认为不是的,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

    师:“你能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说明吗?”

    生1:“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生2:“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师:“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师:“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我们同学一定熟悉吧?中间有一段话跟着老师一起把它背出来,不熟悉的请看屏幕。”

    师背诵,并投影显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细节描写与体察人物情操

  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梁实秋,他是一位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大才子,13岁考入清华大学。(略停)”

  (生惊叹不已。)

  师:“梁实秋先生写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一腔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大家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的呢?”

  生:“细节描写。”

  师:“这就是细节之美,细节的魅力。通过细节来刻人物,生动传神,可以作为我们同学写作上的借鉴,让细节使我们自己的文章生动起来。但我们也绝不能仅停留于此。我们更应看到: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似写人记事,实则通过细节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文中的细节来揣摩人物心理,体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一腔爱国情怀的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五、言为心声“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

  师:“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对任公先生可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今天的我们不能像梁实秋那样身临其境亲耳聆听任公先生的演讲,但现在大家也一定很有话想说。”
“请以‘任公先生,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生写。交流。)

  生1:“任公先生,我曾对你有误解,认为您变法失败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对您改变了看法,您是一个让我敬重的人!”

  生2:“任公先生,您的率真,您的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您是一个伟大的人。我要学习您这种精神。”

  生3:“任公先生,您对国家的挚爱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您的强国梦一定会实现的!”


【教学反思】

  1、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是第一位的。这篇文章似浅实深。初读,仅注意到其中的细节,觉得它表现了梁启超的率真。但感觉到文字背后还有东西,让人沉重并不轻松。再读,觉得爱国情怀是隐含其中不能忽略的。因为,任公演讲的内容与他演讲时的表现均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教师作为读者,要用心阅读,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

  2、教学设计要精心,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察人物品格、情操,把细节描写作为手段。当然,要把握梁启超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赏析来认识的。这样,学生能自然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个性与情操方面的作用。也就既抓住了人文内涵又不丢掉工具性。

  3、课堂教学切入角度要巧妙,要使课堂“热”起来。在这篇文章中,梁启超的有学问,有文采自不必说,“热心肠”最能体现他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于是,就抓住这句话,以这句话带动全文。课堂初始即设疑,以疑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学生对表层的简单的问题是不屑一顾的,教师设计的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求的欲望,从而深入文本,思维活跃。课堂的“热”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的“热”与思维的“热”。

  4、教师的激情会使课堂活起来。笔者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热心肠”最有感觉,觉得值得玩味。就此切入,教师也有激情,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整个课堂活起来。第一次设计时干巴巴的细节抽去与还原,笔者自己就觉得没劲,没多大意思,很难让课堂教学出采。

  5、要有专题整体意识。新课改强调专题意识、板块意识。不再把文章作为孤立的篇目来对待。要考虑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即使是单篇的文章教学也要体现专题整体意识。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设计时均要把文章放在专题整体中去考虑。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何为“热心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
    传神写照多余韵──《记梁任公先生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整体把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问题探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关于练习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建议
    散文家梁实秋:“雅舍”的悲音
    梁文茜谈父亲梁实秋
    翻译家梁实秋
    梁实秋晚年散文情更浓
    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资料…
    《桃花扇》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简介
    我国古代文人的姓名和字号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有关资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词语解释
    将一次企图成功地暗渡──《记梁任公…
    中国“百科全书”式巨人──梁启超
    梁启超激情一生追求中国现代化
    梁启超轶事:还君明珠双泪垂
    你了解梁任公先生吗?
    梁启超诗文名句
    梁启超的爱情
    梁启超的家庭形象
    梁启超妙对杏花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目简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生字注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多音字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电子教材
    精彩纷呈,意味深长──《记梁任公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导学预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作借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彩句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后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探究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疑难解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评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结构图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内容提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词义辨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精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重点难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评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整体赏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作特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形近字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杂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整体赏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