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女士有类似担忧的家长李红艳女士说:“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性教育,可能太早了,过早的性教育也许加重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再通过其他课外的渠道去了解那些东西,这样接触到有害的、不健康信息的机会反而更大,兴许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更大。”
据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介绍,乌鲁木齐市的小学生平均每周要上一节健康卫生课。一些老师反映这个课程量其实“不算多”、也基本上是“走走形式”,因为没有专业老师,很多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基本上“不好说”或者“说不明白”。乌鲁木齐市某小学从事多年健康教育的阿老师表示,大氛围里,学生、老师以及学校还是不太重视这门课,而且受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名副其实的性教育课程还是不容易实现的。
防堵“性”好奇?生成“性”免疫?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接受采访的人,尤其是家长以及部分老师觉得性教育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得“孩子远离性”,不要让孩子对性产生好奇,最好是对性有“免疫能力”。
新疆实验中学的一位家长说,“我们在家很注意孩子的阅读物,电视、网络、书籍有性内容的,我们都尽量地禁止,但是感觉好像孩子的好奇心更大了。”
新疆华龙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负责人程秋杰介绍,进入她的“魔鬼学校”的问题少年中有相当部分是“在性上出问题的”,“一些女孩子怀着孩子来学校,有的还有过多次堕胎的经历,他们多是在性上没有正确的认识,也不懂安全措施,最后对身心造成伤害。”
程秋杰说,这些孩子在性上的问题主要还是源于社会对性大体上仍是遮遮掩掩的态度,学校、家长主要还是采取将孩子和性隔离开来的方式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性的好奇。家长所认为要远离的“性”其实是专指不健康的性观念以及过早的性行为。
因此,有网友认为性教育难免就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性教育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培养孩子健康的性观念、传播正确的性知识;另一方面,课堂上又不得不去接触到这样那样的性信息,“如果免疫针打过量了,自然也就中了相对应的毒”。
资料图片
这样一来,一些学校和家庭索性对“性教育”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和态度。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学生阿依嘉妮告诉记者:“每周一节的生理卫生课,老师主要还是讲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于生理健康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学生自己看书,老师都不讲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