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性的好奇与正确性教育
孩子的性教育
英国的汉斯·克莱特和美国的心理学家苯斯塔因研究了怎样回答孩子有关出生的提问。苯斯塔因给3周岁到12周岁的孩子提出了“宝里来”的问题。结果孩子对此问题的想法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样深刻。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只停留在“爸爸妈妈为什么比我个子高”的程度而已。孩子在12岁以后才明白生孩子需要爸爸妈妈里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才行的道理。
宝宝是从哪里来的
澡堂里有个 5 岁左右的女孩和年轻的妈妈在愉快地聊天。“妈妈,天花板上掉水滴了。”“那是蒸汽。看见蒸汽了吗?那是蒸汽掉下来的缘故。”“为什么掉下来?”“因为天花板是凉的,蒸汽升到天花板上接触到凉的东西,就变成水滴掉下来了。”“妈妈,你看有那么多的水滴!”
这时,孩子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妈妈,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年轻的妈妈马上环视了一下周围,然后装做没听见。孩子又问:“妈妈,是不是从肚脐眼里生孩子呀?”这下妈妈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马上回答,“是呀,是从肚脐眼里生出来的。”“肚脐眼那么小也能生出来吗?”“是呀,就是那样。”
养育孩子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其中关于出生的问题父母觉得最不好回答。有些家长觉得不好意思,有些家长担心这样孩子会太早熟,会犯错误。孩子对性、出生以及结婚感兴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弗洛伊·德认为,人对性感兴趣是出于本能(潜意识里的本能),是谁都会有的欲望。
最近英国的汉斯·科利特 (hans colet) 和美国的心理学家伯恩斯坦(Bernstein) 研究了该怎样回答孩子有关出生的提问。伯恩斯坦向 3 周岁到12周岁的孩子提出了“宝宝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结果孩子对此问题的想法并没有大人想象的那样深刻。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只停留在“爸爸妈妈为什么比我个子高”的程度而已。孩子在 12 岁以后才能明白生孩子需要爸爸妈妈身体里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当然有些在幼儿园里接受性教育的五六岁孩子会使用精子、卵子等词语,但这就像叫好朋友的名字一样,只是一个单词而已,不能真正理解精子和卵子要通过性交才能结合。
对于伯恩斯坦的“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提问,3 岁的孩子一般会回答,“从商店里买来的。”“工厂里造出来的。”5 ~ 6 周岁的孩子会回答:“宝宝是在妈妈身体里的婴儿房里长大后才可以出来。”7 周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明白生孩子必须得有爸爸,但并不是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生理学知识。我孩子的二姨快要生孩子的时候,5 周岁的多英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是姨夫的种子进到姨妈的身体里变成了孩子。”当大人再问姨夫的种子怎么钻进姨妈的身体里时,孩子用手指在姨夫的肩膀上捋一下,又移到姨妈的肩膀上,再用手指捋一下,最后把手贴到姨妈的肚子上,然后说:“就是这样啊。”
儿童专家认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同样,孩子对“出生”的理解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展的。所以不用害怕告诉孩子宝宝是怎么出生的。
好奇心,人皆有之,表现在孩子的身上尤为突出。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许多在成人眼中毫无作用的物品,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留连忘返,百看不厌的“研究”对象,对于那些在成人眼中平谈无奇的事物,他们却会感到那么神奇和不可思议,然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力成功的起点,爸妈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向更高层次思考。
1、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假如孩子对电视遥控器或者其他事物发生了兴趣,与其担心他们毁坏物件,不如教给他们使用的方法,满足他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这样,孩子多了锻炼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激发其更深层次的好奇心,培养探索事物的能力。
2、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因此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他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爸妈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像力。
3、创设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环境。
对孩子来说,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到处蕴涵着丰富的可供探索的资源。家里的客厅、厨房、阳台,户外的公园、马路、随便哪个小犄角旮旯,都能成为引发孩子好奇心、诱导孩子提出问题的学习场所。爸妈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孩子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动手体验。
4、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敲敲打打,爸妈可以提供几根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棍棒,让他们尝试敲打不同质地的物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可以引导宝宝探究不同质地的棍棒敲打在同一物品上,产生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同一质地的棒子敲打在不同物品上,产生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等。
5、做个和孩子一样好奇的爸妈。
如果爸妈对周围事物显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那么孩子的好奇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爸妈也要在孩子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他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