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杂谈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杂谈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光明小学 王予捷】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考虑问题不全面,虽然提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往往问不到点子上。尽管如此,老师还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问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他们积极动脑的一面。 例如在一年级上《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练习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与课文的重点关系不大,有的学生问:“邓小平爷爷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天坛公园在哪儿呀?”“柏树是什么样子的?”显然,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既然学生提出来了,老师就不能批评学生,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只告诉学生,像这样的问题,咱们可以课后再去解决,有些关于邓小平爷爷的事,还可以到图书馆查查资料。而对那些问题提得好的学生,我又及时地给予了表扬。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保护,提问题也就能“放胆”了。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霄边小学 蔡雪云】 〖创设情境 快乐识字〗 心理学中表示人类对于自己陌生的事物既是有一点害怕但更多的是好奇,正是这种好奇心催使人类不断地探究学习。同理,对于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于方方块块的中文汉字更是充满了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就要注意抓住这个特点,大大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真正做到快乐识字,事半功倍。
创设情境,可以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形成一个识字的兴奋点,激活大脑,从而产生要识记的冲动。在上《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就可先放出《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教师富有感情地讲出“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提问“你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老人是谁吗?”教学“邓小平爷爷”这几个字。 【广东省深圳市大冲小学 朱海萍】 学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我却总感到效果还不明显,学生意犹未尽,思索过后,我觉得自己真应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有趣的实践活动课──种种树或小植物,让学生们亲自尝试在春天栽种植物的乐趣,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们向邓爷爷学习,认真栽种植物,做个细心的好学生;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动植物、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孩子们善良纯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头脑中获取的知识不是抽象的记忆,而是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和素质。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一小学 宋文秀】 〖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个性的真正体现。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叫《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讲的是1985年的植树节那天,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事。对于邓小平爷爷和他当时所植树的情景,学生的了解甚少,与他们的生活较远。从以往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来看,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读起课文毫无感情。 借于以往的经验,我在教学这课时,首先给学生简要介绍了邓小平爷爷生前所担任的职务和所做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对邓小平爷爷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对理解课文做一些铺垫。接着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语意,体会课文内容。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邓小平爷爷是怎样认真植树的时侯,有的学生已经被感动了,说:邓爷爷真好!当读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后,有个学生情不自禁地亲吻了一下插图上的邓小平爷爷。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我对邓小平爷爷表示的感谢。感谢他为我们植树,感谢他为我们美化了环境,美化了生活的家园。听他这么一说,全班同学的情感都被调动起来了,都说邓小平爷爷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值得我们感谢的。我就让学生带着尊重、感谢的心情去朗读课文。这时,他们都沉浸在感激之中,朗读时便能用他们那甜甜的声音,读出了对邓小平爷爷的热爱、尊重、感谢之情。我也被他们的朗读感动了。这就是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个性的真实写照。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重坡小学 任大祥】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电视、影碟的作用,结合新课程教育和新理念,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与教学光盘中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好学易懂,使课堂生动活跃,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渐渐形成了标准的教学模式。根据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情况,我们尽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用远程教育的教学光盘进行教学,既开阔学生视眼,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远程教育中,教学光盘进的应用,也减轻了教师的部分负担。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利用光盘进行教学的。首先,在上到哪一课之前,先观看一两遍光盘,找出光盘中的重难点,熟悉教材内容;再想想光盘里的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上。 例如,我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一年级的课文时,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三至五遍,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的特点,只能先教读课文,认识字词,使他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了解大至内容;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教学光盘,结合光盘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很高,他们通过对教学光盘的观看和学习,使知识、画面内容再次出现在学生的大脑记忆之中,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学光盘的应用和参与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了想象力,达到了对课文的更深理解;最后,让学生回到课堂上书写生字,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我在带领学生观看教学光盘时,不是机械播放给学生看,而是边看边讲解,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光盘里的一员,同光盘里的学生一起读,一起讨论,播放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还要按键停下讲解或重放,直到学生弄懂为止,通过这样的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这就是远程教育里的教学光盘给农村小学课堂带来的乐趣。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井岗小学 朱珊珊】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邓小平的书籍,自己动手参加植树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植树的过程,深刻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意义,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北门口小学 王艳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 课堂上,我们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景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激情奔放。 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我首先为同学们播放大家都熟悉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在优美的旋律中,同学们的情被激发出来,这时我适时问大家:“ 你们知道这首歌中唱到的老人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出了人物的名字。为了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涵,我接着为同学们播放关于邓爷爷的录象资料,在这样的氛围里同学们心灵的大门被轻轻开启。这时我再通过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很快把学生带进课文,“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的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分认真,那分执着,已经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不由得肃然起敬,情感由此而生。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 陈荣华】 〖创设情境,以范读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包括感知、思维、联想、想象等在内的语言综合能力。直觉性是它的最基本特征。 低年级学生要培养语感,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往往是很抽象的,只有创设情境,展开联想、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深刻领会其内涵,体验其情味,形成丰富的语感。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人教版第二册《邓小平爷爷植树》),当读到这里时,我创设情境说:瞧!一位战士站在那儿放哨,你看他站得多直呀!学生们顺着我的手势望去,一双双小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位战士笔直地站在那儿。如此,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非常自然地就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后所小学 顾飞云】 〖物我合一的人文教学〗 物我合一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中出现的物体成为学生本人,开口说话、交流,赋予物体于情感、态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内化。
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邓小平爷爷种的那棵柏树,对当年种植情景进行介绍。同学们兴趣盎然,课堂一下子成了大家自由发挥的欢乐天地。这样的教学从以内容为核心的问答转化为以交际表达为核心的语言实践活动,指向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浙江省平湖市百花小学 陆春燕】 依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生字,自读自悟课文,提高认字、阅读能力,了解植树的意义,从而树立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由于去年有了经验,知道本课的课文长,词语又不大好理解,朗读困难很大,所以一开始我播放课文欣赏的课件,学生通过画面知道了哪一位是邓小平爷爷,同时通过先前的介绍,学生也初步了解了邓爷爷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听一遍课文录音,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就显得轻松多了。效果明显比去年好。 【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小学 章丽芳】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创造最危险的敌人就是胆怯。因为胆怯往往会无情地折断学生想象的双翼,磨灭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为了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造,我在语文课堂上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的体验中,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积极大胆参与创新活动。例如,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开展朗读、背诵、书写、听写、讲故事等比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潜能,表现自己的才能。 例如我在教《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这一课四字词语较多,我就举行四字词语比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有许多孩子还说了很多成语。这富于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地积累了词语。 【浙江省杭州市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夏水红】 〖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教学环节环环紧扣〗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含义深,如果只是一本书和几幅插图,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的。老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北京天坛的美景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整个过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亲身体会的感觉,还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再加上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句,争先恐后。既活跃了课堂,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湖北省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 唐 波】 〖警惕“重感悟、轻文本”的倾向〗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因文悟道”、“缘道学文”是我国历代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文”与“道”关系的问题上,切忌“重悟轻文”。有的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就是先读几分钟,再大谈对文章的感悟。专家认为,比较理想的阅读方式是;先扫清字词障碍,再弄清大意,然后选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理解重点字、词、句。有时可以多利用情感体验来理解,达到文情统一。 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较抽象,一年级学生很难理解伟人的不平凡之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子,来理解邓小平对待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 【福建省福州市宁化小学 许 宓】 〖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几点策略·动作表演读〗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上一连串的动词“挖”“挑选”“移 ”“填”“扶”,把邓爷爷植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特别是对他们平时接触不多的“挖”和“填”这两个动作的理解,在朗读这一段时,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到邓小平爷爷的平凡和伟大。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徐小泓】 〖喜欢主旋律〗 当少先队总辅导员当久了,再加上自己固有的爱国主义情结,对于一些传统的、正面的,如“五自”“三热爱”等形而上意识就特别轻车熟路。也许是这样,总觉得教过的孩子不知不觉就受了我的影响,怎么说呢?说句玩笑话,就是特别“正派”。不说以前的,就现在的这个班级,早上做完操经过外操场上的垃圾箱时,总要停下来捡起地上遗漏的垃圾,重新放进垃圾箱里。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感动。真的,孩子,你让老师感受到这个世界有多美好!
如果说这是生活细节给我带来的感动,那么孩子的另一个表现──对于主旋律课文的喜爱和感悟给我带来了更大的惊喜。比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邓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基于如此,我先在课堂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不过我心里可没有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听进几成呢。第二天上课,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晚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有什么想法呢?”秋泓举手了:“老师,我读了以后,觉得很感动!”──我一下子也被“感动”了!孩子的表现真的让我出乎意料!秋泓一打开局面后,小手一只只举起来了:“我也是!”“我的想法和秋泓一样”……虽然不能排除学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也不失真实性啊。我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抓住这个契机,又问:“那你为什么感动呢?”小手举得更欢了,吟枫说:“因为邓爷爷是'主席',他工作很忙,可还是还为天坛公园种树。”(呵呵,吟枫,你把毛主席和邓爷爷合成一人啊)聚莹说:“邓爷爷86岁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坚持种树。”秋泓又说:“老师,邓爷爷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所以他才来植树。”“对!我们也要像邓爷爷一样,爱护花草,不踩草!”孩子们纷纷说道。我忍俊不禁,孩子,老师是不是应该颁发一个“环保小卫士”的奖给你们呀?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河川学区 李晓红 黄应贤】
在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要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具体明确,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以达到由少及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培养方式,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渗透德育教育,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培养,让教书与育人发挥最佳效果,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塑造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认识文中的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字,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在指导的过程中,使他们明白凡事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破坏小树苗,不乱折花草,见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坚决制止。这些举措看似在进行教学,实际隐含很深的德育教育──学生不但要爱护花草,保护树木,懂得“小平树”来之不易,更明白尊敬老人的道理。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塔山小学 周爱琴】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更好地体会邓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图片、故事、歌曲、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角度的不同信息,使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领导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此外,有些课文还可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搜集,课前搜集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认为的“心理近区”吧!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北门口小学 王艳芳】 课堂上,我们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景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激情奔放。 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时,我首先为同学们播放大家都熟悉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 ”,在优美的旋律中,同学们的情被激发出来,这时我适时问大家:“ 你们知道这首歌中唱到的老人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说出了人物的名字。为了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涵,我接着为同学们播放关于邓爷爷的录象资料,在这样的氛围里同学们心灵的大门被轻轻开启。这时我再通过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很快把学生带进课文,“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的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分认真,那分执着,已经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对他不由得肃然起敬,情感由此而生。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刘 晶】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让学生到图书室查阅一下植树造林有什么意义等等。 开展这样的拓展性活动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尤为重视对口语表达及语言交际能力。同样的一件事由两个口语交际能力有差异的人去完成,其效果大不相同。口语交际能力强的人,往往会事半功倍,而能力差一些的,则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积极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拓展性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邓小平爷爷植树》快乐练习:试题 |
下一篇文章: 《邓小平爷爷植树》备课要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