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教学设计《搭船的鸟》

资料
1.郭风,1917年出生。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主要作品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叶笛集》、《英雄和花朵》,散文集《山溪和海岛》等。1997年,《郭风散文集》获鲁迅文学奖。他早期的作品朴质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2.翠鸟,又叫翡翠。它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很长时间一动不动,等待鱼虾游过,每当看到鱼虾,立刻以迅速凶猛的姿势,直扑水中,用嘴捕取。有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它鼓翼飞翔距离水面5-7米的空中,好像悬挂在空中,俯头注视水面。翠鸟的巢常筑在田野堤岸的砂土种,掘成隧道,深为60厘米左右。翠鸟的翠羽由于折光缘故,闪闪发光。以往的帝王服装和“凤冠”,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也不退色。
《搭船的鸟》  教材教法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四、拓展延伸、回读课文
1.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2.指导背诵课文。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六、课外积累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搭船的鸟》 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文章记录了“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我”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
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用了四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文章结尾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写作特点: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四)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美丽的小鸟啊!”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三自然段的问句,体会 “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搭船的鸟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教学设计《搭船的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