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教学实录、说课设计 小鱼语文网 网络收集 教学实录: 【课前】: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古诗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明杨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宋柳永 (学生自由地读) 师:这些诗句有什么特点?通过读这些诗,长江在你眼里是怎样的? 生:这些诗句都是写长江,读完后,我感觉到长江磅礴的气势。 生:我感到了长江之水的惆怅; 生:我领略了“浪花淘尽英雄”的本色。 【开课】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古诗《望天门山》的狂草书法作品。) 师:看得出吧?这是哪一首诗? 生: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从“孤帆”这两个字看出来的。 师:有“孤帆”这两个字,但不是这首诗; 生:是毛泽东的《长征》 师:不对 生:是李白的古诗《望天门山》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一句里有一个“中断”,还有“楚”字特别清楚,所以我猜是古诗《望天门山》。 师:对,就是李白的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读一读。 (生看着书法作品,读诗) 师: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好不好? 生:好,行笔很舒畅,让人感受到了诗里的气势。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太潦草,简直就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生:看不懂才叫艺术,一种诗歌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 师:对,不要表面上看草书,其实表达了一种感情,也表现了一种的功底,没有楷书的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草书来的。 师:你们对这首诗已经熟到能背了,我们一起来默写这首诗。我在黑板上默,你们在下面纸上默。 (师生共默〈望天门山〉,老师默到一半,就有学生示意已经默完) 师:今天,姜是嫩的辣,超过老师了。我来检查你们是否默得好,有没有错别字。 (师下位检查,并提出评价意见) 师:这首诗是李白写的,大家读读李白的简介。 (课件出示;李白的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师:李白的简介,大家要抓住关键词记住它。哪几个是关键词。 生:色彩瑰丽,大胆想象。 生:浪漫主义诗人和诗仙 师:好,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这几个关键词记下来。(学生记写关键词) 师: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提出来。 (学生自己自学,轻读,思考) 生:“天门”什么意思? 生:“天门”就是这坐山的名字。 师:好像—— 生:天上的门。 师:可见—— 生:山很高,很雄伟,很险峻。 师:所以叫—— 生:天门山 生:楚江是指长江吗? 生:楚江是指把流经古代的楚国的这一段长江。 师:对,流经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齐读。 (学生齐读) 师:读完后,这首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首诗的磅礴的气势。 生:我觉得这首诗有磅礴,也有温柔。比如,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就让人感到温柔。 师:这个地方温柔吗?“孤帆一片”从“日边来”,让人感觉这长江水是从—— 生:是从天上来。 师:水从天上来,这种气势温柔吗? (板书:江水天来) 师:讲得很好,让我们来读读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课件出示:后人对诗的评价)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狂放不已。 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显得画面协调,境界极为开阔。 (学生自由轻读,老师指名读) 师:评价里说,这首诗就好像一幅气势磅礴的画,有主有次,有近有远,有浓有淡,哪里可以看出? 生:主是“天门中断楚江开”,次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生:远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近是“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首诗表现了这种汹涌奔腾,吞吐山河的气势,诗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特别是这个“开”字,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的气势。 (板书:吞吐山河) 师:还有吗? 生:“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也可以看出,就是这个“回”字 师:怎么说? 生:水一到这里就打旋涡,在这一带回旋。 师:大家一起来想象一下,长江水一到天门山这个位置,水道突然收紧了,水就—— 生:变得更急了。 师:水从上面冲下来,下面是一马平川,前面的水面宽阔了,水自然就—— 生:(思考了一会)缓了。 师: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缓的水,自然就—— 生:回过来。 师:所以一个“回”字,其实是在写“急”。 (板书:急流回荡) 师:还有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气势吗? 生:我不能肯定这句算不算,“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大家读一遍这句,然后看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 生:我似乎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在互相比高。 师:这座山比我高,我比你更高,似乎在比赛,在对峙,沿岸都是高耸的山峰,险峻的重岭,能看得出气势吗? 生:能。 (教师板书:雄山对峙) 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吞吐山河、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但最后一句没有把握感情,声音掉下来了) 师:对于这首诗,后人评价非常高,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对这首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课件:乾隆皇帝曾赞此诗曰:“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师:言尽意不尽,到底什么意没有尽呢?大家来看这个“碧”字,奔放的长江水多有气势啊,一个“碧”多小气啊。再说,长江一路卷沙携石从上游奔泻下来,水应该是混黄的,为什么却是“碧”水呢? (学生思考) 生:用这个“碧”字,是为了反衬天门山的气势,就好像一个人要显得高,必须要拉一个矮子来对比。 生:老师,我从这个“碧”字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写于春天万木葱绿的季节。 师:此话怎讲? 生:春夏之交,山是绿的,树是绿的,倒映在水里也是绿的,诗人又是远望的,在诗人的眼里到处是“绿”的,所以是碧水。 师:讲得好,乾隆皇帝说的意未尽的地方确实是意未尽。同学们,后人最这首诗研究得很深,也争论得比较激烈,比如,“孤帆一片”到底是诗人的船还是他看到的别人的船;再比如,诗人是站在船上远望的,还是站在岸上远望。惟独,就没有对写于什么季节争论过,你是发表“写于春天”论调的第一人。 (学生鼓掌) 师:让我们来读两句李白另外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两句。 (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学生读。 师:读完后,你似乎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很难过的李白。 生:我似乎读出了一种感伤。 师:是啊,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把这两句再读一遍) 师:同样是“孤帆”,让我们读读这首诗里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种感伤的情绪呢? 生:(读完)没有感伤,没有难过。 师:为什么在这里却没有呢?请大家看看主要是因为哪个“字”? 生:(不少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是“日”字。 师:何解? 生:“日”就是太阳,太阳代表是温暖,所以感觉“孤帆”就不孤了。 师:为什么李白会感到“孤帆不孤”呢?让我们一起读一段资料。(教师读) (课件: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他才高八斗,气冲霄汉;但他又率真洒脱,狂放傲岸。 他敢叫天子久等,敢叫皇帝的宠臣高力士脱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有“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远大理想,但却“十谒(yè)朱门九不开”。) 师:读完了,你知道才高八斗、浪漫豪放的李白为什么会感到孤单吗? 生:因为他狂放傲岸; 生:因为他率真洒脱。 师:对,李白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人器重,所以不得志。正因为这样,表面上浪漫、豪放的李白,心里却是非常痛苦的,非常忧郁的,非常孤寂的。他的许多诗,都有“孤”字。 师: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后一句该怎么读? 生:要李白内心的激动读出来。
[1] [2] [3] [4]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望天门山》教学赏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