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点滴

 

望天门山教学反思

语文课上的语言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内化课文语言。教完古诗《望天门山》后,对此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望天门山》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中年级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课前的学情调查时,设问:“谁愿意做代表为大家背一背这首诗?”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其次,在写字这个块面中,我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的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学生的兴趣较高,觉得很有趣。

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时,我通过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美丽景色。学习“孤帆一片日边来”时,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较难观察到的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图、文、声立体输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接着,按学生的意愿演示“诗人行船图”,形象感知诗人当时的感受。学生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祖国山河无限美好”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突破了这个难点。

不过,不管是得还是失,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教学目标:
1、会写“断、孤、帆”等4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背诵故事。
3、能基本掌握“先解字、词,再结合理解”等学习古诗的方法。
4、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喜爱。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思,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出”,体会作者的落角点;“孤帆”、“来”体会作者愉快的心情。
教学思路:
一、谈话揭题。(理解题目“望天门山”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三个方面)
1、诗人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李杜”。
2、生字检查。(拼读、解释、组词等方面)
3、读文检查。(检查是否还有不会认识的字)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明确自学目的:自读理解诗意。
2、说明学习方法:可以先逐字、逐词通过细读理解,然后将理解到字、词的意思结合在一起,组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可以算是这句诗的意思。有时候还需要把某些字、词的顺序颠调一下,这样组合起来这句诗的意思才会通顺。(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一句后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
3、学生自读感悟,老师巡视,适时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时间不超过6分钟)
四、汇报成果,品读感悟。
1、汇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学习情况。
①、学生汇报自己理解到的意思。
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开”、“回”。为什么会开?为什么会回?体会水势汹涌,山势险峻、雄伟。
2、汇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学习情况。
①、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②、你认为李白此时此刻是站在哪里看到这雄伟景观的?(通过“出”字展开想象,联想李白站在船头赏景的情景。)
③、当李白站在船头欣赏着这如此雄伟、险峻的天门山,这如此汹涌又如此碧绿的江水时,他回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
五、拓展“孤帆”,体会心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望天门山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教学点滴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